琵琶岛位于原莒河河口。施明达
前菊江古戏台。
莒河上白村。
聚河前谢坑村。
20年前,4万多泰顺、文成移民,为了温州人的“大水箱”山西水库,顾家搬到温州。其中,龙湾移民很多来自泰顺菊江乡,现在他们的家乡菊江已经淹没在山西水库下,已成历史。但是,过去的菊江山水,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夏是从唐朝迁徙过来的
泰顺菊江有“大菊江乡,小泰顺县”的说法。
橘江,一个古代多山的村庄,被称为林俊。“君”“居”谐音由“君”演变为“居”,又因飞云江的一条支流经过境内,故名“居河”。明景泰初,浙江政使孙驻守此处,设哨。他把“菊江”改成了“菊刚”,民间仍沿用旧名称之为“菊江”,延续至今。江和骈村同名,乡名为驻地骈村。菊江乡治地。明朝景泰三年前属于瑞安向异乡五十六个首府,景泰三年前买下县城后成为第二个首府。清朝沿用旧名。江城乡成立于民国24年;1938年,江城、库村、天津和杨云合并为郧西。1946年从郧西乡分出,另建一个乡,取名菊江为驻地村,所辖地方为百丈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名称承袭旧;1992年区撤后,镇扩并乡,聚江为县直属乡,一直延续到2000年1月山西水库建成移民安置。
龙湾是莒河移民最多的地区,龙湾龙华移民村姓夏。夏的祖师是夏任军,字子龙,号荣祖,字仲舒,学生,官至中书。他的父亲是一名兼具民事和军事技能的大一新生。咸通元年,欲赐吴之冠,赐其为国防使。诺中宗、常东五年暴,其父以义伐之。夏为父亲的冤案伤心,陷入混乱,于是从老家惠济带着家人来到白云山下盖房子定居。潘粤东,村里靠近板桥头的地方,把夏的独生女许配给了他的妻子。婚后她生活幸福,有四个孩子,分四个房间。
日复一日,唐朝末年,著名诗人罗隐奉越王钱柳之命入山,雇吴起出山。过了莒河,他看到“下面是几十亩荒野,里面有上百间房子”。短短20年间,滁河焕然一新,先民夏、、把野生的滁河开发成了美丽温暖的天堂。
有许多关于名人旅行的诗
橘江村后面的山峰是白云山,陡峭,绵延20多里。山顶有白云,可以检查阴晴。叫白云尖。爬进白云山,像进入仙境,绕藤路,蜿蜒前行,变换风景,走各种台阶,充满情趣。北宋郑和B都不是进士林所聘。他们出生在泰顺泗溪。他们被湖南官员提拔,认识滁州和梧州,最后申请了戈文的学士学位。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游白云山,写了一首有规律的诗《游白云山》:“下雨了,像扛仙茶。蜿蜒的藤蔓小径深锁,郁郁葱葱的春林带来夕阳。奇迹峰灵不是绝地,童话洞堆在别人家。蜕变无尽有趣,眼中有浮花。”
明代嘉靖初年的首辅张璁曾去过滁河,留下诗《灵芝堂》:“当年房产、兰宫,仍得旧名。我在云榻上待一宿,老树青苔显灵。五年在灵芝待过两次,风景还是老样子,钟卿吹响之前和尚没起来。有一天,月亮自己写诗。三四年前,我去菊江,在灵芝寺收拾行李。西山也不像以前那么古老了,使节归来似乎有光。百丈高层建筑为什么会跌跌撞撞?古柏犹青。如果你没有得到纱笼保护,你就要为你的索赔向山灵付款。”
灵芝堂建于明代宣德三年,位于橘江沙洋湖,后为橘江乡政府驻地。《灵芝堂》诗中说多次去菊河,在云榻上停留一夜,在灵芝上停留两次,“五年两次”,“西山不如往日苍老,使臣似又有光”?还是在山里游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菊河的美景深深吸引着张聪。
说到聚安江,我们不要忘记泰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孙,明朝永乐十三年进士,江西德兴人,左侍郎兵部,镇守浙江,出兵聚安江。景泰三年上书明静皇帝,建议将一郡从瑞安和平阳分离出来,并命名为“泰顺”,意思是“国家和平,人民安全,人民幸福”。孙是《集》的作者,他的诗通俗易懂。比如《属于范兴堂》:“凡闻灵芝者,当如如来。如果顾湘今天是在做事的话,他可以看看原来的多宝堂。”
泰顺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险,但在明初,一个日本和尚年初来到菊江,在他待过的地方建了一座尼姑庵,现在被毁。居江人夏文存,号山治,善吟咏。他是《灵芝》和《叠石祖地》这首诗的作者:“悬崖突然露出石阶,而石头挣扎着看着空间敞开。不要虚度光阴,你会暴露在灰尘中。金灯的影子在云间漏电,玉岩的声音沉入洞内的雷声。春天不出门老去,岩花随意点苔。”
在菊江的历史上,也有文武双全的夏大辉,他的名字叫韩琦,他的名字叫伊敏,他的家庭背景是儒家。他从小学习励志,刻苦练武,想做大事。明宏年间,夏大辉在杜南因公殉职。明朝崇祯年间,闵口申姚科和陈其中经常入侵橘江,村民深受其害。夏大辉很生气。他和族长夏应峰一起“主张带领全村人防贼,贼逃”。“平寇静先生很难在同一天拯救村庄,把美德留在人们心中”。夏大辉以勇敢对抗小偷而闻名。清康熙十三年,海明、李信率领人民从铜山登陆,攻占泰顺县。知县林天真去县里求援,途中被杀。后来两个首都、三个首都、四个首都的虹口、小村、橘江合二为一,称为“五保”,推荐夏大辉为常宝从事防务。不久,海口内乱狗咬,黄明和李信争权夺利,李信投五保户被拒,然后途经陕、大榭、南田等地转走静宁。黄明追赶李信之后,带领数千人回到屯溪陈颖村。夏大辉带领3000多人参加五保供养,在东南分两路突围进村。黄明远逃走了,村庄被烧毁。
明朝死后,夏大辉回到家乡隐居,写书自娱。他写的诗有《余乔叶说》、《闲园诗草》、《群口志》等。有一句绝句《石柱峰》:“远望北峰,不与颜倩相争。我知道山鸡是可以埋的,我是天上掉下来的。”诗中石柱峰曾属巨河管辖,现属丰满乡,山下有山西水库。
抗战时期的温州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菊江成为温州的大后方。橘江上村西番祠堂,曾是温州师范学校部分学生上课的地方。1944年,温州中学迁至江口村,用竹子建造平房教室,教职员工和学生租用村民住宅学习救国。滁河成为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抗战胜利后,温州中学于1945年8月迁回原地,1949年泰顺解放。
1990年8月20日的12号台风是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滁河的许多房屋被冲走,成为山西水库建设的“催化剂”。1998年,温州开始对山西水库移民进行搬迁安置,来自橘江的移民被划分为龙湾区龙华、新居、尚勇移民村等插花点,其他的还被划分为瑞安市香浦乡、乐清市樊氏镇、永嘉县五牛镇。
张哥怎么也想不到,500多年后,会有这么多移民搬迁到他的家乡永嘉昌。龙华村有模仿泰顺廊桥式建筑的“文化融合走廊”,是老移民交流休闲的公共场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泰顺的过去,也可以看到生活的未来。
本文图片由杨玉福提供
作者:徐拓
1.《莒 一座消失的乡镇——淹没水下的莒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莒 一座消失的乡镇——淹没水下的莒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4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