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志愿军告别亲人,奔赴战场抗美援朝,把青春刻成篝火,用赤子之心保卫祖国。此后,19.7万名烈士和忠诚的灵魂被埋葬在外国。
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将6批599名志愿者的遗体运回韩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去年清明节期间,退伍军人事务部等部门联合发起了“寻找英雄”的大规模媒体宣传活动。由于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通过DNA检测确认了6名烈士的身份,迎来了与亲人分离半个多世纪后的“重逢”。
陈增基、方鸿祎、侯永信、冉旭璧、徐玉忠、周少武——这六位烈士,去世时最老的31岁,最小的才19岁。斯里兰卡人民已经去世,现在只能通过亲人的回忆来拾起他们生活的一些“碎片”。
这些碎片是《来世再见》的遗言,是一盏照亮人生理想的桐油灯,是一家人盯了半个多世纪的黑白照片,是弟弟从祭祀哥哥手中接过的钢枪。
1962年,郭沫若为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写了一首诗:“黄煌烈士是英雄,他们永远不会摧毁他们的光辉和不朽”。颜花开清明将至。让我们在这些片段中感受烈士们不朽的光辉。
陈增基烈士-
大哥死了,弟弟参军了
1930年5月,陈增基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大哥很好。他小时候就知道,到处都有比他小的孩子。”陈增基烈士二嫂金春金回忆说。1947年,17岁的陈增基响应政府号召,自愿参军。金春金记得,她在村里两次遇见陈增基探亲。
陈增基参加朝鲜战争后,他的母亲黄一直担心他,但直到签订停战协定的消息传来,她才看到儿子安全回国。
直到1955年,陈增基的烈士证送到他家,他的家人才知道他去世了。据官方消息,陈增基于1950年随部队进入朝鲜战争。那年7月1日,陈增基作为班长,在朝鲜江原道对敌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0岁。除了烈士证,还有一张陈增基的军装照片,这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陈增基的母亲在去世前将照片交给二儿子保管。现在,这张制服照还在金春金家。
"后来,陈增基的三个兄弟主动报名参军."金春金回忆说,他的叔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后,他的丈夫陈寿山和两个姐夫也报名参军了。然而,镇政府考虑到为陈家留下劳动力务农和照顾母亲,没有批准陈寿山入伍。陈虎山和陈如愿参军,接过钢枪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也许是因为陈家四兄弟留下的红色基因,陈家人的后代也就不远了。陈寿山家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参军报国了。
侯永信烈士-
68年,无字铭文刻上了英雄的名字
今年清明节前夕,经过家人68年的辛苦守望,“侯永信烈士墓”七个沉甸甸的大字终于刻在了一个无字的墓碑上。
在辽宁省灯塔市柳河子镇上柳河子村的一个墓地里,一家人得知侯永信去世后,为他建了一个纪念碑,并立了一个无字碑。每年都是明摆着的,一家人都要去祭祀哀悼。
侯永信,1920年出生,辽宁省灯塔市柳河子镇上河子村人。他参军后,家人与他失去了联系。1951年4月,侯永信死于朝鲜战场。第二年,村里给他家发了死亡通知。
侯富士记起,自从懂事以后,父亲就经常和他谈起叔叔。“你有个叔叔叫侯永信。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了。他为国捐躯,非常光荣。”
去年9月,侯永信的侄子侯付元、侄女侯福兰、侯福群作为受邀烈士的代表,赶赴沈阳烈士陵园参加亲属认定仪式。在沉没的广场上,他们抬头望着名人墙,看到“侯永信”两个字,放声大哭。
“失去联系多年的亲人终于找到了,叔叔,我们想你!”侯永信的侄子侯付元,他的侄女侯福兰和侯福群都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收到了由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DNA附属机构签发的给侯永信烈士亲属的慰问信。
清明送哀思。“叔叔,你用你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68岁的侯付元一边扫墓,一边抚摸着烈士的墓碑,喃喃自语,实现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
徐玉忠烈士-
说了一句“来世再见”后,我冲上去
徐玉忠烈士的故乡赵官村,位于河北省沧县大沽亭乡。
这是一份被家族珍藏了71年的功勋报告。虽然不全,但字迹还是清晰的。上面写着:青仓县七区赵官村徐玉忠同志在秦岭战役中确立了“英勇追敌,不怕困难,完成任务”的三等功。
“许玉忠是我三叔公。”65岁的许通海说起许玉忠烈士,脸上写满了骄傲和怀念。"他于1948年参军。"徐同海回忆说,他听说自己为了抗美援朝牺牲在战场上,直到烈士证、烈士家属证、抚恤金送回家,家人才相信。
徐同海说,一个从前线回来的同乡告诉家人,徐玉忠在朝鲜去世了。这位同胞回忆说,部队组成了一个突击队来攻击敌人的高地。战斗开始前,已经是副班长的徐玉忠向其他同志打招呼:“来世再见!”他带领全班士兵冲上去。他中弹牺牲在地时,保持着持枪冲锋的姿势。
“来世再见”,这是许玉忠留下的最后一句话。1991年,徐家重修家谱。虽然许玉忠没有孩子,不知道睡在哪里,但许同海继续着三伯的家谱,他始终相信,有一天,三伯一定会回到他出生长大的土地。
去年9月29日,许玉忠烈士的侄子许通海、许通桥赴沈阳烈士陵园抗美援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亲属认定仪式。临走前,村里的村民来给我送行,他们交代要把老家的金丝小枣、花生、梨带来,让烈士们“尝尝”老家的东西。“三伯回国就是回家,他实现了我们家的愿望。想到家里老人找到了,我很高兴。”许通海含着眼泪说: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方鸿佑烈士-
两个难忘的春天
祖国念念不忘,烈士永无远路。方鸿友烈士,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101团战士。他死于1951年,年仅29岁。
树枝在村子周围挂着粉和清水。在去烈士的故乡当涂县古树镇龙华村的路上,他经过了一座白墙白瓦的小楼。在一栋两层小楼前,记者见到了烈士的侄子方。
“要不是疫情,我今年又去沈阳了……”烈士的哥哥方红旗去世了,侄子方文志已年过60。“近70年来,祖国从未忘记他们,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把烈士带回中国……”简单寒暄后,老人拿出《烈士鉴定意见书》和红色吊唁信,饶有兴趣地回忆起往事。
说到叔叔,有两个春天将永远留在方的记忆中。老人解释说,有一次是在1949年春天。那时候他还没有出生,只有在父亲的讲述中,他才被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兄弟从小被父母分开。兄弟俩从小乞讨一百顿饭,卖苦力长大。1949年4月当涂县解放,兄弟俩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父亲告诉方文志,方鸿祎当时要参军,他坚决支持。
另一个春天是去年春天。方的二女儿在网上看到了24名烈士的名单,并留言“方鸿祎是我的小爷爷”。经过确认,她终于成功找到了亲人。回想起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我摸着舅舅“方鸿祎”的名字,方文志的眼睛就红了:“好多年了,清明节和冬至,父亲都要给舅舅烧一张纸。”
院子里,一朵月季花正在盛开。是无数像方鸿祎这样的烈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平静生活,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冉旭比烈士-
弃笔从军,扛枪卫国
一个木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单的木书盒。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其家人捐赠的三件冉旭璧烈士遗物静静地“躺”在陈列柜中,展示着书籍的气息,让参观者不禁好奇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学者弃笔而死在异国他乡。
一个70年前的学者似乎就站在我们面前。
冉旭比,烈士,1949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22日光荣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他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180团的战士。四兄弟姐妹中,冉旭璧是第三个,大哥二哥都去世了,妹妹还活着。我的侄子冉张坊和冉卢芳现在住在湖北省利川市白杨坝镇龙兴村。
清明节前夕,记者通过当地人武部再次联系冉,他向记者介绍了三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冉旭碧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父亲冉启基为了支持自己的学业,只能让弟弟妹妹退学,把全部心血都给了冉旭璧到五年级,还买了一个算盘让他学算术。
冉旭碧为了学习,早出晚归。一大早出门,爬四五里山路,晚上回来。当时没有电灯,如何在晚上学习就成了难题。冉启基咬紧牙关,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
渐渐地,私立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冉旭碧日益增长的需求。冉启基用60斤玉米为冉旭碧请了一个老师。为了节省越来越多的学习用书,冉启基特地从老家请了一位木匠师傅,为小儿子做了一个书盒。
三本学习用品不仅凝聚了父亲支持冉旭比求学、改变命运的希望,也启迪了这位乡村少年的思想。为了追求革命理想,冉旭碧放下书柜,扛起钢枪,给了她一切。
周少武烈士-
珍藏多年的证书
周波家住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店刘村,一直珍藏着一份特殊的证件。
这是一张被岁月染黄的证书。上面是两面军旗,四面是深棕色的边框,左右两边是齿轮和麦穗,上下印有坦克和飞机。
这个证书,有些破损,看似简单,却极其沉重,价值连城。这是志愿军烈士周少武的《革命战士牺牲证书》。
周少武年轻参军,死时未婚无儿。我的哥哥周于2014年去世。周波是周观复的孙子,他向记者回忆说,从小就经常听爷爷讲他曾祖父的故事。爷爷告诉他,两兄弟从小一起生活,感情很深。后来他们逃到陕西,年仅17岁的周少武决定从军。
从那以后,兄弟俩就失去了联系。后来回到家乡济源,不断打探消息,却始终没有他的消息。直到多年以后,周收到了这份《革命军人牺牲证书》,他才知道他的兄弟已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周一直珍藏着这张证件,经常拿出来看东西,想人。后来由于时间长,有些磨损,他还特意让人用玻璃框来框。就这样,这份珍贵的证件被老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周一直想着带弟弟回家,但是他没有做到。2014年,周·去世前,将这份一生珍藏的证书交给后人保存。
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上天安排的。周去世后不久,在国外沉睡多年的朝鲜志愿军遗体开始分批回国,周少武是首批回国的烈士遗体之一。遗憾的是,周去世前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燕子花开,又清朗了。让我们向这份“证书”致敬,以换取烈士的生命。
1.《许家四兄弟 不灭光辉不朽身 ——6位回国志愿军烈士的家国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许家四兄弟 不灭光辉不朽身 ——6位回国志愿军烈士的家国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52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