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肾友会”上,护士龙春雨和两个病人走得很近。
记者张莉通讯员梅文生
“欣欣姐姐,你看你出汗最多。真的是有钱人的身体。后天我会给你带我自己的橘子。中午不许吃,只吃橘子减肥!”
“宋呵呵,看你的眼神,一定要按时吃药,严格控制水分!”
“喂,对面的护士姐姐,别笑,待会儿我给你收拾!”
观众笑啊笑啊。在花垣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经常响起这样的对话和笑声。除了血液中心的两个隔离病房,其他几个普通病房都是开放有序的布置,让你抬头看电视,侧着头和周围的病人聊天,大声说话,在观众中大喊大叫。
治疗疾病,延长生命周期
9月6日中午,当记者第二次走进血液中心时,科室主任张勇正在咨询一位老人。“龙叔,你今天感觉怎么样?”“今天好,很好!”龙老伯笑着回答。
“我们有170多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目前透析时间最长的患者已达14岁,最大者89岁,最小者15岁,平均透析年龄5岁。”据张勇介绍,由于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每人需要花费近7个小时进行透析,透析机中间需要清洗消毒,因此需要100多名患者合理分配透析时间。
宋呵呵,28岁患者,血液中心开心果和润滑剂。他有9年的透析经验。他又矮又矮又黑。虽然他很谦虚,但他非常擅长聊天和娱乐。只要他在,整个部门的气氛就相当活跃。
宋呵呵告诉记者,一般住的近的人早上安排,住的远的中午安排,只能晚上加班。他家住在复兴镇,离医院不远。他的父母是诚实的农民。坐公交车需要15分钟左右,所以他每次都被安排在早上透析。但如果其他肾友需要换时间,他会无条件支持护士的安排。“这批早上透析的应该来得早,最晚六点半到。医生护士要早来,6点来准备,不然影响下一批肾友治疗,一天都很忙。很累。”
据悉,宋呵呵19岁时被发现患有尿毒症。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花了60万元治病。穷人家因为他的病已经负债累累,但每次来透析,他除了带来欢笑,还时不时带来自己的水果蔬菜与你分享。“有了这个病,我一定要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用各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情和心态,带动其他肾友往好的方向想。”宋呵呵说他宁愿留在医院,因为有普通的肾友和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找他谈话。
还有不少年轻患者宋立科呵呵,比如29岁的吉首大学优秀毕业生广佳,20岁的龙镇,以及15岁的少女石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医学家能发明一种治疗尿毒症的新技术,通过透析维持生命到那一天,从而摆脱死亡的危险。
“其实医生和患者都知道,尿毒症是一种“不死之癌”。你一离开透析机,你的生命马上就结束了。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医疗技术,尽最大努力延长它们的生命周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致病性和依从性以及服药和透析的必要性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周期。”张勇说。
拯救心灵,提高生活质量
“护士长,我很害怕。”一天,69岁的患者廖天在透析后拒绝离开,并抓住护士长石穗芳进行谈话。廖天住在花园镇。因为体质弱,不注意就会感冒发烧。她平均一年要住院几次,再加上一周三次透析治疗,无论从时间、精力还是财力上,都是她全家的沉重负担。“护士长,我现在不敢回家,怕一回家就看到儿子阴沉的脸。我很想放弃治疗,但也怕死。我该怎么办?”这时,石穗芳会紧紧握住她的手,拥抱她,找理由帮儿子解释,告诉她:“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享受活着的时光,千万不要做傻事”来给她安慰和力量。然后,石穗芳会多次给廖田家打电话沟通劝说。“在任何一个家庭,只要有人得了这种病,基本上就是不可挽回的灾难。家人难免会抱怨。只有患者态度好,遵医嘱,积极治疗,才能把感冒的几率降到最低。再者,希望政策能更好,能减少病人的自付费用,有出路。”石穗芳说,在她难过绝望的时候,一定要支持病人,给她信心和力量。“当患者家属对患者表现出不耐烦时,我不能,因为我是护士,治病救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护士长,我头疼。”“哦,头疼没什么不好。痛苦意味着你还活着。”
“医生,我胸口有点紧,不舒服。”“呵呵,我的胸口有点紧。今天给你讲笑话的是宋呵呵吗?”
尿毒症患者今天可能还活着,明天可能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所以,上面提到的打气,经常出现在血液中心。
吴军,一名36岁的患者,在2009年被诊断为尿毒症。同年秋,吴军的父亲被确诊肺癌,不久去世。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没了,吴军绝望了,偷偷拿了农药。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他终于离开了人世。但是生命得救了。透析费用呢?结果其他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肾友让他上自己的机,费用都算在自己头上,一起度过了困难时期。血液中心的医护人员也轮流为吴军做思想工作,时不时陪伴鼓励他,给他继续前行的勇气。今年4月,血液中心还在微信朋友圈帮他筹集了1.2万多元,暂时解决了他一年的透析费用。
“除了治病,我们更重要的是想办法打开他们的心扉,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据悉,全科医护人员对170多名患者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性格、脾气都有非常清晰的了解。他们不仅是医务人员,也是病人的管家和心理知己。
理解源于对生活的恐惧
“你怎么当护士的?这么多大名鼎鼎的名字,我知道我难受,什么样的制度!”血液中心经常听到这样的咆哮。别看。这是陈叔叔,肾友。63岁的陈数在退休前非常强壮。患了这种病,他变得古怪起来,不高兴就勃然大怒。护士怕他,能躲就躲,但病人毕竟是病人。如果他脾气大了,再生气,还是要上电脑打针。只要他来做透析,其他病人都会自动把他的床省去,护士长会安排一个对他稍微满意的护士把他放到电脑上。张欣就是能让他满意的护士之一。“其实别人也不差,就是脾气大一点。习惯强势的人,跟着他一点就好,就好。”张欣说陈叔叔骂完完人后有些懊恼和后悔,第二天会带点水果或者零食来部门。“这就够了。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活得长久,活得好。”张欣说,在她的生活面前,受委屈被骂真的没什么。
血液中心不仅有悲伤,也有喜悦。26岁的吴薇(音译)最近生了她的第二个孩子,这引发了血液中心的春风。2011年,年仅20岁的吴伟被确诊尿毒症,从此成为血液中心的常客。幸运的是,2014年,他获得了爱情,并在同年诞生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吴夫妇抱着女儿出现在血中心时,整个房间沸腾了!看到孩子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你为他高兴,也为生命的延续高兴。整个中心的医护人员都发了红包,其他肾友也各送各的祝福。“新生命的诞生是病人和我们整个科室的希望。发红包送祝福,不仅间接帮助了他们陷入困境的家庭,也让他们有尊严地得到帮助。我们愿意做这种事。”石穗芳想起那一幕,久久不能平静。
记者笔记:
面对生活,委屈、抱怨、愤怒等不良情绪都会投降。
在血液净化中心待了一个星期,与十多位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交流,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感受到了人的力量,感受到了“肾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爱,感受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医护人员付出时间和精力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以其顽强的意志力、理解和配合给予回报。这种沟通和付出是相互的。
1.《记者日记 挂职记者日记丨治的是病,救的是心,结的是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记者日记 挂职记者日记丨治的是病,救的是心,结的是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5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