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夏布折扇发明者陈子福在荣昌区自己的工作室里。特别摄影苏西
工匠名片
陈子福:男,69岁,荣昌农民。
推荐原因
他是下步折扇的创始人,他的折扇是中国扇子美术馆买的。时至今日,随着折扇制作艺术的衰落,他依然坚守这一古老的技艺,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技艺。
被授予荣誉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扇面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和“重庆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中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重庆工艺美术行业评比金奖”。
2013年10月,中国范美术馆代表团来到荣昌松竹轩范村,以两倍以上的市场价购买了四把夏布折扇。4款折扇中,最小的只有33 cm长,购买价格高达2000元;最大的1米长,进价高达8000元。
折扇为什么能卖这么高的价钱?代表团成员给出的答案是:“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完美的下步折扇,简洁、深邃、艺术感极强。”
这四把折扇都是夏布折扇的发明者陈子福做的。
好折扇有个秘密
“如果你去荣昌买下步折扇,看到陈子夫写的名字,说明这是质量最好的下步折扇。”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刘说。
钩、舔、点、染...4月26日,记者在荣昌松竹轩扇子村看到陈子福时,他正在一丝不苟地画一把夏布扇子。“因为夏布的背景比较简单,为了搭配协调,画色以赭色和水墨为主。为了精致和魅力,一把折扇需要刷将近两天。”
陈子夫告诉记者,一把好的折扇在折叠的时候应该是闭合的,肋骨不应该受损,扇面不应该有松动的气泡。这是基本要素,最重要的是扇面是否光滑细腻。
记者随手拿了一把自己做的下步折扇在手里把玩,发现这扇子确实和普通折扇不一样。虽然比纸扇和丝扇厚,但特别平整牢固。
这是什么秘密?
陈子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四川白蜡,画在一个粗糙的夏布扇面上。然后,像磨刀一样,他用鹅卵石来回压着。磨了200多遍,记者再次拿起扇面,看到它和刚才的折扇一样光滑细腻。
“其实这个过程也可以用在宣纸行业,只是别人不知道。这是我小时候从荣昌最好的白页粉丝大师胡基山那里学来的。”陈子夫说。
13岁时,陈子夫成为胡基山的弟子。前三个月,又瘦又瘦的陈子福每天要用5斤鹅卵石练磨扇面。因为师傅告诉他,“有实力不代表能磨好。蜡轻则不平,重则皱。”
每天八个小时的练习,让陈子夫手腕酸痛发红,吃饭时举不动筷子。但他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因为他的父母也是农民,告诉他,“做一门手艺会很难,但你必须学会艺术,因为你不熟练就会饿。”
虽然陈子夫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工作,但他并没有从事折扇生产,但他一直很感激这段经历。
夏布折扇是创新的产物
1996年2月,在家庭经济的压力下,陈子福辞去荣昌霍星农机厂工会主席一职,30多年后开始学习折扇技艺。
那年7月,陈子夫带着宣纸和丝绸做的折扇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精致的折扇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时任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长的郝圣奇鼓励陈子夫。“希望你为西南迷树立一个标杆。”
这句话让陈子夫陷入了深思:“以纸、丝、绢为主要扇材的苏杭折扇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如果我们再做同样的事情,肯定赶不上别人,只能另辟蹊径。”
于是,他开始创新。斜纹,绵羊纺丝绸...先后被他用作扇面材料,但他觉得它们的质地和色调不够独特。
午休时,陈子夫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正和朋友在电线杆下捉迷藏晒夏布。这个熟悉的场景在醒来后突然启发了他。
“你为什么不用我们荣昌夏布做材料?其自然独特的质感效果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陈子夫马上开始实验。
但是第一把夏布做的折扇打开折叠几次后,夏布层和宣纸层就分开了。
但是陈子夫并没有轻易放弃。他以为小时候用中药白芨轻轻擦拭笛子,笛膜就能牢牢的粘在上面。不知道这个方法应用到风扇上效果如何。
于是,陈子福用白芨把水烧开,加到糊粉丝的米糊里,在夏布后面放一层薄薄的皮纸作为过渡层,解决了粘性弱的问题。
"我想建立一个微型风扇博物馆."陈子夫告诉记者,荣昌的铁匠只有80人,技术较高的不到10人。折扇技能面临灭绝的危机。他想努力让折扇走进课堂,让更多的人接触和尊重这门艺术。
1.《自己在家怎样打磨石头 老手艺人:做把夏布折扇 要用石头打磨200多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自己在家怎样打磨石头 老手艺人:做把夏布折扇 要用石头打磨200多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7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