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①][yōng]
[《廣韻》於容切,平鍾,影。]
亦作“癕1”。“痈1”的繁体字。
肿疡。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的炎症,多发于颈、背,常伴有寒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鼻疾,不知香臭。
喻祸患。
用同“雍”。

音韵参考

[上古音]:东部闕母,iong
[广 韵]:於容切,上平3鍾,yōng,通開三平鍾影
[平水韵]:上平二冬
[粤 语]:jung1
[闽南语]:e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字部】 癰; 康熙笔画:23; 页码:页783第1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說文】腫也。【廣韻】癰癤。【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正字通】惡瘡也。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厲癰,脫癰諸名。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致也。【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又書作??。【韻會】或作??。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1.《拿的部首 癰的部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拿的部首 癰的部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