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清,民族实业家、实业家,山西著名商人,清晋时期商贸公司大生奎的创始人。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跨国贸易公司大胜魁,于清代兴起于内蒙古草原,历时近300年,几乎与清朝历史同步。巅峰时期拥有汉、蒙、回、满等民族近万名员工,国内外分号82个,骆驼2万多只,白银资产1亿多,业务足迹遍布中俄各省及中亚各国。在当地商业史上,曾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胜魁”的说法。
王向清出生于贫困之中。早年被生活所迫,去右玉县打虎口当佣人。清康熙帝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想用西征galdan,在山西右玉县打死虎口,是军队从内地通往蒙古大草原的必经之路。王向清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最初在清军当厨师,当过杂工。在服役期间,他参军并做了一些小生意。后来认识了杰森和石大学,他们也是为了生存而和军队做贸易的。因为志趣相投,机缘巧合,三人成了同父异母的兄弟,脱离了兵役。他们决定合伙做生意,并想寻求一项伟大的事业。但是由于初期生意不好,一年的工作下来,三个人还是拿不到足够的温饱,环境很艰难。王向清决心继续他的事业。几年后,康熙帝征服噶尔丹大获成功,打死虎口成了军事据点,军队的粮草不得不在此集结,以保证眼前军队的衣食住行。因此,王向清有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为了拓展业务,他招了一个徒弟,和贾森、石大学成立了“积生堂”事务所。
王、张、石,就像三国“桃园三结义”一样,结为兄弟,挤在一起,尤其是以仁义待人的。他们不畏风险,不畏艰辛,终于出发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渡长城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东达扶桑,南达东南亚的国际贸易路线。为了纪念和传承他们的创业精神,后人在大生葵和财神的祠堂前祭献了四件传家宝:一杆、两个容器、一块石头和一碗粥。杆子是以肩贸易起家的创始人;容器是创始人用来盛放财物的大木箱;石头是创业时用来称银子的衡器;粥是那一年创业最艰难的时候。除夕之夜,王、张、石因为家境贫寒,没有钱吃年夜饭,只好煮了一锅小米粥充饥。由于三个人的共同努力,生意越做越大。到康熙末年,他们把吉胜堂改为大胜魁,把总地址迁到了乌里安泰,再迁到了归化(今呼和浩特)。
大胜奎位于程桂花,以乌亚苏泰和科布多为中心,活跃于外蒙古和内蒙古西部。它拥有清廷发行的“龙印”,主要经营日用品、牲畜、皮毛和药材。到嘉庆初年,大胜魁已经发展成为垄断长城以外蒙古市场的公司。同治至光绪初年鼎盛时期,积累巨额资本2200万,年贸易额900-1200万白银。
大生奎当时的事务所被称为“草原第一事务所”,是汉族人在草原创办的一项巨大事业,是蒙汉乃至中俄贸易的里程碑,也为民族交流与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时请注明出处
目标
刘悦河
1.《王相卿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王相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相卿 【近代茶商】略数中国近代知名茶商之王相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1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