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讲怎样开头与结尾、选材与谋篇、详写与略写、过渡与照应等,这是必要的,但情感因素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情感,也称“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世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文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章是心灵的产物。
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必须靠真挚的情感去体现。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情感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世界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源泉。但是,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激发、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被认识的事物必然受情感的影响: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体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如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自然界的风雨花草都是那么多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着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读了这些,谁不和作者一样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呢!有些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就是因为认识事物时没有兴趣,缺乏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好的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我们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背影》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无不为作者的那些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所打动。如果对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谊,对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对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那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这些情感,必须在日常生活和作文训练中加强培养。
培养学生情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思想和情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观察、体验、分析、认识社会生活的结果。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从写作目的讲,应引导学生对社会及自身某些热点问题进行思索,展开讨论,用文章解决现实问题。如《“非典”的警示》《写在“神舟5号”升空之时》等。从写作内容说,教师给学生出题要“切近他们的见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如果学生自拟题,则引导学生“问自己对那个题目是否了解得比较确切,感受得比较深刻”。从训练途径说,除了写文章,还要读文章,评文章,办法是组织同学们读报、议报、评报、集报,让作文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写作前,“要让他们想清楚然后写”,要求他们写真情实感。写作后,老师在讲评时坚持把是否表达了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放在评价标准的首位。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情感的一些尝试。
1、讨论——追求真理,学会做人
吕叔湘先生说:“写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写的问题,这里边还有一个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问题。凡是认识不清,或者不肯、不敢照所认识的去写,都是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给他们一双认识世界的“慧眼”。有一次,我听到学生议论一位在中国的韩国老板强迫中国雇员下跪,有一个叫孙天帅的因为不肯下跪被解雇的事。有的学生说:“不就是跪一下嘛,总比饿肚子强。”我抓住这个苗头,组织学生学习吴晗的《谈骨气》,讨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论断,让同学们学习孙天帅维护个人尊严和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强意识和爱国情操。
2、熏陶——感悟亲情,理解人生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有人说激情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称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难道激情只是和文学家艺术家有缘?不,我不这样认为,激情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要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教师首先要具有激情的火炬。情感有其感染性,而教师的情感更有难测之魅力。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平时,我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我也鼓励学生多创作,多投稿。那一年,我的祖母去世了,我很悲痛,写了一篇《月白风清》,在班级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很受感动,有的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在我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写亲情的佳作。一个同学写出了《一付手套》,作为范文在全校传阅。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同学,平时不太爱学习,作文写得也不太好,但他写了一篇《爸爸,再爱我一次》,竟让许多同学为之泪下。原来,这位同学的父母离婚了,他起先是和爸爸一起生活的,但他觉得爸爸对自己要求太严,不愿和爸爸一起生活,后来他离开了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在离开爸爸的这段日子,他才体会到父亲的爱。他在文章中写了爸爸逼他吃早饭、用自行车驮他上学、他离开的时候爸爸追着汽车跑了很远等细节,真切感人。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作文评点报》上。
3、点拨——认识社会,战胜困难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学生,经受一点挫折,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要让学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对战胜困难有足够的信心。我在报刊上看到一些大学生,因为遭遇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自杀轻生。这固然与他的个性有关,但如果在这之前能让他对挫折有一点心理准备,就不会在挫折面前束手无策。情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只有用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我曾经在一位学生的随笔中了解到她的家庭发生了一些矛盾,这位学生一时有些困惑。我在她的随笔下面写了一段话:生活中难免有坎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战胜困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还及时和该生的家长联系,做她的思想工作,这位学生终于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后来做了一名记者。还有一件事也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次,我看到班里一位平时比较开朗的学生一下子变得闷闷不乐,我就和她聊天,得知她的表妹得了白血病,刚去世,给她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我和她讲保尔,讲《生命的意义》……这位同学后来写了一篇《火红的石榴花》,表达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美好感情。我把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评讲,请这位同学谈创作经过,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一次珍惜生命的洗礼。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作文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还是不够的。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怀,我们就能够如春风化雨,滋润学子的心灵,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返回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1.《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