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三届北京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论坛空开幕。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空探测部承办。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中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将重点关注2030年前主要航天国家对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的探索计划,行星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五到十年的热点问题,以及月球和其他外星物体样本的返回。
在研讨会上,中国的航天计划成为关注的焦点。展望2030年,中国深度空探索的重点和热点是什么?
火星:深度空探索的焦点
火星是一颗离地球更近,环境最相似的行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火星探测是人类进行深度空探测的首选。”火星是地球的过去?还是会是地球的未来?张荣桥介绍,加深对火星演化的认识,可以为保护地球、拓展人类生存的疆域进行探索。
探索火星在工程上也更容易实现。张荣桥认为,火星具有可达性——基于人类现有的空间能力,8-10个月就可以从地球到达火星,任务周期更合适。对于人类来说,火星还具有环境适应性——火星拥有最接近地球的环境,这使得机器人或人类有可能在火星上生活。
张荣桥说:“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他介绍说,经过之前所有的论证,火星探测计划正在逐步深化和细化,目前搭载的有效载荷已经确定。“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项目共有13个有效载荷,包括7种包装材料和6种火星车”。目前已经开展了科学目标的前期研究,如制定研究方法、建立模型等。“有了数据之后,我们会努力尽快出结果,出好结果”。
小行星:深度空探索的热点
小行星被称为太阳系起源的“活化石”,保存着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原始信息,是国际深空空探测的热点。
张荣桥介绍说,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导致地球环境的大灾难和生物的灭绝,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小行星探测,可以加深对小天体轨道演化和内部结构的认识,探索应对小天体撞击的技术途径,帮助解答公众关注的问题。”张荣桥表示:“同时,探索小行星的工程实施也将带动航天技术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批准小行星探测计划。科学家们将进一步演示该计划,希望在2020年后向国家申请小行星探索计划。
木星系统和行星穿越:深度探索亮点
人类对木星系统及其远距离的探索相对较少。现有的探索表明,木星和土星的部分卫星具备了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很多原创性的重要科学发现的机会。张荣桥认为,木星系统探索和行星穿越也是中国深空空探索的重要方向,也将是未来人类深空空探索的亮点。
对木星的探索也将促进航天技术的“深远”发展。张荣桥说:“木星的技术难度更大,需要航天技术开发新能源,延长设计寿命。也将对远程测控、自控等技术提出更多要求。”
据张荣桥介绍,木星系统探索和行星穿越仍在进一步论证中,希望在2025-2030年间获得国家支持,2036年左右到达木星。2030年后,科学家们希望进行更详细、更深远的机器人深度空探索,并在2048年左右到达天王星。
1.《火星小行星 火星、小行星、木星系及行星穿越 中国“深空天路”展望2030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火星小行星 火星、小行星、木星系及行星穿越 中国“深空天路”展望2030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4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