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西王母,但很少有人知道对应的董。东王巩,又名木公、东皇公、东华帝君等。,与汉代阴阳观念有关,是代表阳的男神。南昌西汉海岳侯墓出土的漆木画《孔子衣镜》画框上部左右两侧,有两个人物面朝观者坐在地板上,头向内侧倾斜,微微相对。他们中间有一个朱峰。根据《易经赋》的考证,专家认为他们的身份是西王母和董。《董王巩太后图》和《孔子易经》上的《易经赋》成为已知最早的董王巩形象和文字资料,将董王巩的出现时间从东汉初年提前到公元前一世纪。
董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形象
太后和董的形象受损严重,人物的细节难以辨认。但是在右字脸上可以看到胡子的痕迹,右字戴着皇冠,应该是男性。右边的衣服是淡青色,左边的衣服是白色。框架周围画有四个对应方向的神的图像。右图位于“青龙”图像上方,对应方位为东;左边的数字位于“白虎”图像上方,对应西方。因此,专家判断上框右侧的人物是董,左侧的人物是太后。
学者们普遍认为,西王母出现在战国时期,而董的形象则是东汉时期为对应西王母而塑造的。《孔衣镜》从文字和形象上推进了公元1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董王巩的出现,以刘和之死为下限历时三年,证明了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了董王巩作为与西王母相对应的男性“阳仙”和女性“阴仙”的传说和形象组合模式。
董太后处于相应的平衡
董早期的文学作品和形象比较匮乏,现存的关于董的早期记载见于《春秋五月》、《申遗》、《海中十国》等奇书。据文献记载,董和西王母象征着汉代宇宙观中东西方阴阳力量的相应平衡。孔子衣镜上董王巩西太后的画像中,有一只凤鸟站在董王巩和西太后之间,张开翅膀指向两位神仙。虽然《易经赋》称其为“凤凰”,但专家认为,此凤鸟应该是此图中的珍禽,与《申遗经》中“张遮董,右翼遮西王母”的描述相似。
在《董西太后图》中,他们并没有完全对着观者,而是将头微微向内倾斜,呈现出“隔凤相望”的姿态,由此可见《奇书》中记载的“西太后老了会爬翼,会与董相会”的传说,即董会与西太后相会。这个传说在汉代阴阳二元论的宇宙观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在《孔府穿衣镜》镜框的上半部,有一个穿着黄衬衫的人,旁边是董王巩和西王母。西王母旁边的人影面向西王母跪着,左手拿着臼,右手拿着杵,做出打药的形状,或者和打药的玉兔有关。董旁边的跪着面对董,面前放着一盘物件,双手抱在胸前,呈作揖或献礼状。这样就形成了“左”与“右”的意象结构,董、和西王母分别在衣镜框的上部带着随从。这不仅通过旁证证明了《海内十国奇书》所载的关于董王巩西王母的传说最晚形成于西汉时期的推测,而且为研究东汉石刻中常见的“董王巩西王母图”提供了西汉时期的图像原型,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董一下就消失了
关于西王母的记载虽多,但并未提及董。至少从西汉初年刘贺下海三年到东汉八年铸朱门铜镜的140多年间,董王巩似乎完全消失了。
董失踪期间,影像资料中对应西王母的男性“杨仙”位置从未缺失空。“风伯与西王母”和“鲁兹与西王母”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石像中常见的意象。《孔子衣镜》的发现,可以证明董王巩出现于西汉中后期,是与西王母相对应的杨仙。专家认为,汉代画像石中“风伯与西王母”和“鲁兹与西王母”的形象组合设计可能是故意的。然而,董消失和重新出现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东王公 海昏侯墓出土史上最早东王公图像和文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王公 海昏侯墓出土史上最早东王公图像和文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5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