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和武汉市多次召开会议,以“一切账要收,一切处理要做”为原则,推进“四类人”集中处理。此前有专家表示,未入院的患者会在社会上流动,生活在家庭中,这将进一步造成家庭和社区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因素。
社区展开了全面调查
社区调查是“四类人员”集中救治、遏制疫情蔓延的第一道关口。
2月8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金告诉记者,目前,筛查和指导发热病人分类隔离已成为街道社区的核心工作。为了推广“所有应收账款”,现在街道上所有员工都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除了社区工作者,各省市区的干部也参加了。此外,许多志愿者也自愿加入他们。
“大家前天晚上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昨晚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很辛苦,压力很大。但你必须承受压力。”金对说道。
在甩下水果湖街查岗社区,社区书记在电脑上打开表格给记者看,记录了社区内所有的“四类人”,包括家庭住址、身体状况、疾病发展变化等。
夏帅告诉记者,为了跟踪这四类人员的情况,社区工作者每天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此外,社区与各楼层的居民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许多居民主动承担起观察、报告和照顾本楼层“四类人员”的任务。
为了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社区调查不适合挨家挨户地送人。记者了解到,武汉许多社区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尽最大努力实现“无接触调查”
居民发热筛查后,社区网格化工作人员和街道干部将发热人员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初步诊断,并提出隔离建议。需要送到隔离点的,由街道押运专班负责押运。需要治疗的,联系上级单位,根据床位情况安排住院治疗。
金告诉记者,水果湖街道主要通过电话回访、群众自我报告、发动单位收集资料等方式联系每家每户,询问家庭成员是否有发热症状,并告知其疫情分类隔离的政策措施和报告渠道。
此前,在湖北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委副书记胡立山表示,为了做好集中治疗隔离工作,武汉将采取以下措施:“如果疑似患者可以留在发热门诊观察,就留在发热门诊观察;如果没有足够的观察床位,将他们从本区转移到指定的集中隔离点进行观察和治疗。重症送指定医院治疗;轻症送其他医疗机构集中治疗。发热门诊CT诊断有肺炎症状的患者,送往具备一定医疗条件的机构集中隔离观察治疗。”
近年来,“四类人员”集中治疗得到快速推进,但定点医院床位有限、新患者日常出现带来的压力依然明显。一位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月7日,他所在街道确诊373人,住院201人,未住院172人。“这172名住院患者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一些病人转向重疾的趋势,我们正在努力让他们到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提高集中处理能力的多项措施
为了提高集中处理能力,大力改造和扩大集中处理点是武汉市的一项重要任务。从2月3日晚开始,武汉开始建设“方舱医院”。此外,武汉市征用民营医院、宾馆、党校等场所作为集中隔离点,对出现肺炎症状的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
一位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收容医院的实际情况,街道目前选择推荐65岁以下有自理能力的轻度确诊患者到收容医院治疗,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根据病情决定送往指定医院或集中隔离点治疗。
一位社区工作者告诉记者,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进入收容医院集中治疗有顾虑,担心能否得到治疗,尤其是进入收容医院后,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增加了很多人的心理负担。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种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进行解释,说服患者及其家属打消顾虑,同时收容医院也在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不断改善入院条件。
目前武汉各街道社区也在自行开发集中处理点,以提升集中处理能力。比如水果湖街从几家酒店收集了1071张床位,正在清理改造,陆续投入使用。
2月8日,在武汉某酒店近距离接触隔离点,记者看到该酒店只保留一部电梯和一扇门,其他对外通道全部关闭。三名值班人员穿着防护服,在酒店门口值班。
隔离点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隔离点有34人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但无症状。这些人会在这里集中观察14天,14天后如果没有疑似症状,隔离观察就解除。隔离点每天由专业消毒公司消毒。隔离观察员不能外出,但可以一日三餐。如果有其他需要,可以随时通知隔离点的后勤保障人员。医务人员应每天检查隔离的观察者,并密切跟踪他们的身体状况。
在另一个疑似患者隔离点,隔离点负责人告诉记者,隔离点除了采取与之前隔离点类似的措施外,还应向隔离人员提供对症治疗,包括测量体温、血氧、心率、用药等。如果病人出现恶化趋势,会根据医护人员的判断,转送医院治疗。
医务人员短缺的压力仍然很大
记者走访后发现,尽管集中治疗成效显著,但压力仍然很大,来自多方面。
首先,随着疫情的发展,公众,尤其是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
金说:“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人的诉求,有些人对于住院有极端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焦虑,但一方面,床位确实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住院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患者的症状与其他危重患者相比相对较轻。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先安排他们在集中隔离点治疗。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解释和安慰他们。”
此外,记者发现,各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工作压力很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员,进一步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推进。
“现在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压力很大,许多街道社区都经历了裁员。有的累了,有的被感染了,因为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大家在心理上普遍已经过了恐惧阶段。他们不怕自己的感染危及生命,只怕自己被感染了。本来人多的社区工作怎么办?”一名王兴社区官员说。
此外,街道社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医务人员短缺。记者发现,这一问题在武汉各社区普遍存在,也对社区“收齐所有应收款”工作构成最大压力。
“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加班,但还是有很多常驻志愿者在帮忙。但是医疗是专业性很强的,其他的是无法替代的。集中隔离点扩容相对容易,但一个隔离点需要5个医生,5个护士。其实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大部分只有两个医生,两个护士。人们上当了。医护人员如何照顾他们?他们工作非常努力。所以,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有更多的医护人员来帮助我们。”金对说道。
武汉各级政府部门也在采取措施处理这个问题。近日,武汉市蔡甸区宣布,鼓励65岁以下退休和个体医务人员投身战场抗击疫情,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提供综合防控措施和医疗物资,确保人身安全。同时每天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疫情爆发后颁发荣誉证书。
1.《武汉应收尽收 武汉推进“应收尽收”,如何做?难在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武汉应收尽收 武汉推进“应收尽收”,如何做?难在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6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