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学习是身体的财富
昨天看了2017年底主持人易丽晶对黄晓明的采访,感触颇深。
因为我在毫无疑问的年代看到了一个明星,从被所有人喜爱,到被质疑,再到找到自己,这个过程可能对每个中年人都有借鉴意义。
其中,如何看待外界的评价,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从黄晓明的经历谈起,作为普通人如何度过余生。
黄晓明出生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的长辈和晚辈,亲戚,兄弟姐妹都很和谐,充满爱心。所有这些善良和美好,使他成为一个好人。
但是,当一个人太优秀的时候,他是不会拒绝的,包括给粉丝想要的任何东西,无限帮助朋友等等。如果他不懂得拒绝,他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一个好老头。
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做了很多错事,被严重消耗,最后消耗了自己。
当时他迷了路,周围都是人,享受着光环,但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说他好,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因为他的善良。久而久之,出现了很多负面评论。
我们都渴望成为好人,但好人要有底线。就像黄晓明说的,在帮助别人提高的同时,不要消耗自己。
换句话说,我们的善良应该是有锋芒的。
尖锐和拒绝是我们生活的界限。
人与人之间需要界限,甚至最亲近的人也需要空和自由。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界限感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的关键,否则,我们会虐待好人。
不懂得拒绝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太在乎外界评价的人。
黄晓明说,他小时候受到家人很好的保护。很多东西都是他父母做的。他太懂事了,总是关心别人的感受。他不忍拒绝,也渴望别人的肯定。另外,他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希望能帮到别人,所以会特别注意别人的看法。
但这样的英雄情结让他付出了代价,就是失去了自我。其实也是因为他不成熟,生活太顺利,成长太慢。
所以,他在节目中说,“我是一个40岁的身体,但是里面住着一个28岁的孩子。我还是没有成熟的世界观。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问题”。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如果失去了以牺牲为代价的选择权,就会过着纠结的生活。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明白外部评价标准和内部评价标准哪个更重要,哪个是核心。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问题是如何选择。
黄晓明的“一点都不”和“我不是表演学校”等口号引来了人们的谩骂和嘲讽,他一度有过离开世界的想法。但当他拍完电影《中国合伙人》后,内心的负面情绪被宣泄出来,渐渐走出阴影。
那时候他也更加了解自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
第一,放弃。
黄晓明在采访中多次表示,希望自己40岁以后的生活能轻松一点,简单一点。事实上,他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就像《分手》这本书一样,分手是“场”空之间“时间”的创作方法,清爽流畅。不是“要不要”的短视观点,而是我想要什么样的状态?空之间你想要什么样的状态?
黄晓明认为他最应该做的就是给自己做减法。这也是他这几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减少曝光,拍出好片子的原因。
第二,尊重自己的感受。
黄晓明现在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不要希望别人太在意自己。其实他想做的是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只有尊重你的感受,倾听你的心声,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以前黄晓明是被外界的评价和公司的安排推走的。现在,他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开心,而这就是尊重自己,活得高尚。
第三,真正的实力是关键。
主持人问黄晓明,若干年后,有人提到你。你想说什么?
他说,好演员。
事实上,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好演员。因为他明白,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无论他做什么,外界都会用负面评价;如果有好的作品,外界的看法就会完全不同。
当然,那时候他不会那么在意外界的评价。他更关心的是他在表演上的突破,尝试不同的角色,甚至是配角,只要他想演,都是一件很满足的事情。
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承认,那两年的负面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但他感谢他的那次经历,因为他说要经历,越早经历越好。
因为经历的越早,成长的越快,越早认清自己,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外界的怀疑并没有真的击倒他,只是他站的很丑。还好还有机会站直。
对于黄晓明来说,他是在40岁才学会做公众人物的。这是过上好生活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关键。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也要思考自己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如何做好,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毕竟我的人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本文结束
感谢阅读。
1.《我不是演技派 自嘲“我不是演技派”的黄晓明,40岁时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不是演技派 自嘲“我不是演技派”的黄晓明,40岁时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7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