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影视讲座和传统热的影响下,很多旧书也开始火了起来(参见《纸舒凡党》2017年10月16日发表的文章《这些先人的书是怎么像山楂壶和头盔一样火起来的》)。这样,《推笔图》、《烘歌》等古代谶语作品重新进入了大陆读者的眼中,《推笔图》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谶语书。那么,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三国前的预言文化
在古代,这种包含在《推毕图》中的预言被称为“占卜”。预言是秦汉时期巫师和炼金术士为了预测吉凶而杜撰的行话。后来民间发展到寺庙或道观求神占卜,近代更简化为祈求占卜。《说文解字》曰:“未卜,考也。有书考,河雉出的书尴尬。”魏是的简称,是指汉代以来依附于神学的经学著作。《说文解字注》曰:“汉(韩)人六经之书,谓秘纬。”“预言”后来被称为,成为占卜书和纬书的统称。据说中国最古老的祭文是《河图》和《洛书》,分别出现在傅和大禹时期。
河图罗之书
龙马负片画的是河,龟负片书的是罗
占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文化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史书叙事的重要环节。《国语正语》有“月将升,日将浸;《周国亡于现实》的童谣有记载。根据传说,这首童谣在周宣王很流行,所以他下令杀死任何看到卖桑弓的人。恰好有一对来自赞国的情侣来王吉卖弧形和簸箕衣服。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们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弃婴,后来被篝火剧的王子们称赞。
漫画《军阀》
秦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大量的讴歌。《史记·秦始皇列传》记载:“始皇帝巡北,从尚军入。燕人陆胜,遣其下海曰:“死于秦,因有书。”始皇帝以胡为匈奴,然后派孟田三十万大军攻打他,却不知道胡其实是最小的儿子胡亥。而最早记载这种谶谣的文献来自秦亡80多年后的《史记》,而在秦,并没有文献表明这种谶谣确实存在,这显然是秦亡后世人所作的一种依附。著名的悼词《楚虽三家,秦亡必楚》《大楚兴、陈》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陈涉世家》。《史记》之所以有大量讴歌,与写书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在汉武帝的大力提倡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占卜与经学的结合,大大加强了占卜的影响力。王莽篡位时,利用预言制造舆论,做了“告汉莽为帝”的石碑。
《陈》鱼书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利用预言“赤符伏符”称帝,占卜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赤浮甫》出现于哀帝建平元年,全文为“捉不到其兵,四夷聚龙斗野,四七月火为主”(《后汉书·光武帝史》)。刘秀刚一出生,就有谣言说要同一天;他参军的时候,正好28岁。这使得刘秀非常迷信。这样,预言比以往的儒家经典更清楚地展示了东汉政权的合法性,所以朝廷也必须维护预言本身的神圣性和绝对性。刘秀取得政权后,命朝臣编《卜筮》,于建国三十二年(56年)编为81卷,宣布卜筮天下。就这样,占卜被皇帝本人抬高,成为国教。东汉时人们称之为“内学”,而原著经典则称之为“外学”。这一思想在汉代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东汉末年也是如此。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也知道“千里光,何!十天,不能生!”童谣。
《三国演义》中董卓的童谣
第一本预言书《推北图》
魏晋以后玄学兴起,玄学的天人观深入人心。人们逐渐认识到“天人感应”论的虚无与欺骗,预言逐渐被统治者抛弃。预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帮你当皇帝,也可以帮大臣用预言造反。杨迪皇帝即位后被禁止,以防止他的大臣们通过占卜发动政变。中唐以后,朝廷对谶语的打击更加严厉。这也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需要,时代迫切需要破除迷信的桎梏。即便如此,民间占卜神学的传统依然存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预言书的《推毕图》就是其代表作。
清除画册“推回图片”的封面
《推辟图》是中国古代预言书中最著名的一部。据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命天文学家李、学者袁天罡计算大唐的命运。《推辟图》的题目是根据第六十象(最后一卦)中的颂词“与其谈千千,不如回去休息”。
金圣叹《推北图》注释本第60图
书的内容是两位预言大师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大事件的预言。推背图是按照《周易》64个卦名排列,天干地支相配合,按照甲子丑和乙丑的顺序循环一周,所以只有60个卦。每一个意象由“卦、图、谶、颂”四个部分组成,预示着后代的繁荣。比如第三张图,一个女人拿着大刀。预言中的女子持刀,有练武之意,寓意“武”字。日月当空是武则天的名字。“见土前之地”,按谐音,预言武则天为帝。“惑”是木兰词中的一句话。拿木兰和武则天比,暗示武则天是女儿,但她有男人味。
金圣叹注《推北图》第三像
这本书在唐代典籍中没有记载,最早的带有“推北图”字样的文献是北宋庄虞姬编的《鸡肋》。南宋约克(岳飞之孙)的《夷族坂书》一文中也提到了推背图,第一作者是李。《宋史·艺文志五》将此书归入五行分科,作者匿名。因为它对改朝换代的预言,从写出来就屡禁不止。《夷族禁书》一文也记载“夷族(即宋太祖)即位,开始写诏禁书,皆惑民之志,刑罚无数。但是地图流传了几百年,民间藏文书籍很多,已经无法处理了。于是命令我把旧书拿走,按顺序混淆。”元初,此书被严厉打击。《元世祖纪》:“有私学匿罪。”
Tuibitu的句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就像连环画一样,所以在民间屡禁不止。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红楼梦》第五章中,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判断是以预言的形式出现的。有图片,有说明文字,有判断,类似于推背术。夏衍在《偷懒寻旧梦》中也说:“我记得当时流传最广的书是《推背图》,老百姓说是明朝诸葛亮刘伯温写的。“民国时期,社会上流传着一本《圣叹手批中国七种预言》,其中收录了最著名的“前辈”预言著作,有《推璧图》、《烤歌》。对此,鲁迅批评说,“然而,在9月18日的时候,上海还卖了一张新的《推回地图》。"(“命运”)
中国七种预言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习俗被认为是糟粕,只有香港和台湾才有。电视连续剧《天机术》以“推必拓”为题材,李的后裔李承天向当时的军事掌权者展示了16个推必拓形象的预言,促使加黄袍立宋。
《天机算》中的第16个推痹图
《推北》是预言作品吗
预言歌谣是制作人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感受所做的预测,所做的预测要模糊、粗糙、宽泛;从唐代到清代,每一幅画里似乎都有推笔。这个比较可疑。今天发现的推笔多达七八个版本。如永乐四年(1406年),姚作序手写笔记本,临摹彩绘本,清末石印本等。,不同版本的内容甚至有所不同。例如,姚序中的第三个意象,就不同于青超的绘画和金圣叹的注解。
姚为《推北图》第三幅图像作序
这些版本越早越简单,准确率越低。现在所谓的准版本是指金圣叹的注释版。这说明推必图在各个朝代都被人为修改过。显而易见的证据是,自明末事件以来,每幅图像之间的时间跨度明显缩短,就像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所以这本书的本质不是预测未来,而是讲述过去的故事,就像三字经一样。
《三字经》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早出现在南宋嘉定时期。宋代书籍之所以出现“革命盛世,废帝制;宪法,民国”,因为为了反映时代的变迁,历朝历代的人都在不断补充其内容。何星思在清朝光年间补充了元明清史。Tuibitu能“准确预测”也是类似的情况。
三字经
从金圣叹的一生来看,要注解推笔是不可能的。他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1622年“在任旭的夏天,你得到一份抄本”,1623年“在桂海,你知道一切”。且不说15、16岁的金圣叹有没有能力给这本书做注解。当时李自成还没有灭亡,清军还没有入关。他怎么能评论明朝灭亡,清军进入32、33象,说“证明过去很容易”?此外,皇太极分别于1635年和1636年将其家族命名为满洲并改名为大清。这显然是后世的赝品。
懂音韵学的读者也可以分析一下,这本书的用韵可以证明它绝不是唐朝的。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分析押韵的历史层次和方言特点。推笔不仅不符合《平水韵》用韵例所反映的语音时代,而且各个时代都很混乱。比如第一个意象是“夷、齐、吉”(《广韵》声韵部为枝、肥、微),这是中唐以后的特点;第二个意象是“实而竭”(《广韵》声韵部为质和雪),这是宋代的特色。只是到了宋朝或者宋朝以后,押韵的现象并不普遍,甚至到了明朝中期才出现了语音现象。越往后,时代越近。第22只大象居然下注“南、甘、安”(《广韵》的结尾是M在南,N在甘)。诗歌中的押韵错误也来自日常语音的影响,不同的偏差之间也可以看到方言的痕迹。第15个意象“休、格、头”是方言的影响。
金圣叹《推笔》注释本第22个意象
金圣叹《推北图》注本第15图
从图文的细节来看,《推辟图》也不会是唐代的作品。第39张图片预言“日本侵华”,“徐崛起,人人哭”,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强大,中国人民在哭泣。这是典型的民国思维。只有民国才会把“旭日”比作日本;古代日本代表皇帝,正如成语“天无两天”所说。
金圣叹对推北地图第39像的注释
综上所述,《推北图》不仅是唐代的作品,也是历代人们不断修订的作品。现在流行的打着金圣叹注解的幌子的《推笔图》,基本上只能确定为民国时期的书。其内容在清末以后模糊不清。
参考文献:
侯阳君,“解读跋图解读红楼梦”——论跋图对《红楼梦》意境的影响,《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张泽屏:《占卜与中国古代叙事传统》,《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第4期
1.《推背图真本 “预言奇书”《推背图》真的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推背图真本 “预言奇书”《推背图》真的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9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