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1日,神舟一号飞船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着陆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征程。今天,我们来谈谈神舟一号飞船背后的故事。
1999年11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6时30分7秒,神舟一号飞船如期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指挥大厅里的人们沉浸在兴奋之中。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神舟一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一号一般是圆柱形的,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在设计上,推进舱又称为动力舱,为航天器在轨道上飞行和返回提供能量和动力;返回舱是航天器的指挥控制中心,宇航员乘坐返回舱返回地面;轨道舱,也称为Tai 空舱,是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与普通卫星不同的是,作为载人飞船,一定要有一个供宇航员停留的地方,一定要让他们安全顺利地飞回,这需要精心设计。飞船三个舱总长8米,圆柱段直径2.5米,圆锥段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55公斤;返回舱采用普通圆伞和着陆缓冲发动机软着陆。主伞占地1200平方米,降落速度不超过每秒3.5米。
神舟一号宇宙飞船
同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神舟一号降落伞减速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着陆点。它飞行了21小时11分钟,绕地球飞行了14圈。轨道近地点高度为200.04公里,远地点为348.715公里。软着陆的实际着陆点距离理论着陆点12公里。
神舟一号飞船虽然没有载人,但搭载了一些纪念性的“行李”:一、旗帜,包括五星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林匹克旗;二、各种邮票、纪念封;第三种是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另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草药。
神舟一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神舟一号虽然是无人飞船,但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试验,主要包括:评估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验证航天器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地面设施和设备在内的整个工程系统之间的协调。这些对于后续载人航天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神舟一号的飞行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总是很紧张。建造发射场设施有许多困难;联合训练后接近发射时,航天器测试出现方向陀螺仪问题,不得不拆卸航天器耐热外底进行故障修复;最后为了避免狮子座的“流星雨”,又延期了。整个推出可谓几经波折。
另一个重大事件是,当航天器接近返程时,突然无法执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发出的数据注入指令。如果不采取措施,航天器将因失控而偏离轨道,返回失败。它开始于第13次飞行,第一次渭南TT&C站未能向航天器注入返回控制指令,青岛TT&C站的第二次尝试仍未成功。神舟一号很快飞到了日本海空,位于太平洋的王源-2号测量船第三次给飞船注入了返回控制指令,但还是失败了!
很快,“神舟一号”飞船进入第14圈,也就是最后一圈,只剩下“王源三号”测量船注射返程指令的最后机会,注射时间只有47秒。北京指挥控制中心的专家很着急。分秒必争。他们只需30分钟就能分析出测量和控制计划。在完成测控条件的故障分析和计算后,他们提出了故障排除方案。经过模拟验证,他们终于在飞船返回计划发射前仅10秒钟成功注入应急数据,使飞船能够如期顺利返回着陆点。这是《最后一秒拯救世界》的真实版。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其实离不开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艰苦低调的奋斗和努力。
神舟一号返回舱于1999年11月23日从内蒙古乘专列抵达北京
自从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以来,神舟飞船系列一步步前进,我国载人航天取得了新的成就。而且我们不会停下来,新飞船会继续走神舟一号开创的道路!
1.《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的开始——神舟一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的开始——神舟一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0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