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着“生命方舟”的最美逆行者
——还记得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青年维修队吗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们在火神山医院最危险的病房里战斗了最长近20个小时。他们不是白衣天使,但也在病毒风暴中心战斗过。虽然他们不能直接治愈伤员和拯救垂死的人,但他们继续支撑着“生命的方舟”。
-
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在火神山医院最危险的病房第一线奋战近20个小时。他们不是白衣天使,但也在病毒风暴的中心战斗。虽然他们不能直接救死扶伤,但他们坚持不懈地牢牢抓住“生命方舟”。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维修公司的成员。和医护人员一样,他们是亿万人眼中“最美的逆行”。
“双山”医院自交付使用以来,先后收治新冠肺炎肺炎患者2000余例,治愈出院1000余例,这背后是160余名维护团队成员的勇敢与牺牲。
为了抗击“疫情”,放下对亲人的关心
从火神山到雷神山,在“双山”战场做了几天秘书。
元旦的第三天,在从家乡重庆到火神山医院求援的路上,他接到父亲的电话,得知病了很久的奶奶不幸去世。但是,失去亲人的悲痛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效率。在20多天的施工期间,他解决了自己“责任领域”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了医院的施工进度。
雷神山医院顺利分娩后,主动向秘书申请继续负责现场维修工作。他说:“我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我必须留下来,站在最后一根柱子上。”作为维修队的一员,他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每天至少进医院病房三次。2月25日晚11: 00,维修组接到外台阶改坡道通知。为了方便病人的运输,秘书穿上防护服冲进病房,通宵工作完成改装。“病人的病情,医护人员的辛苦,都在我们眼里。我们的维修团队能做的就是尽力保证这个‘生命方舟’的顺利运行。”
为了支持战争“疫情”,他们放下了对亲人的关心。
1月30日晚,在火神山前线忙碌了五天五夜的陈接到了6岁女儿的电话。她女儿说:“爸,快回来,我妈发高烧,起不来床。”陈轻声告诉女儿等一会儿,并解释了她在现场的工作。电话又打了两个多小时了。
幸运的是,他的妻子王两天后因发烧去世。
2月2日,医院分娩。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大批官兵支援雷神山医院。一度火神山医院2号楼急需维修负责人。本来可以回家看望妻子和女儿的陈站了起来:“2号楼的维修队,我去。”
和一线医护人员一样,陈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医院病房和外围跑来跑去,检查管道,修理灯具和卫生洁具,让医护人员和患者无后顾之忧,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17天里,陈与家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女儿们为父亲哭的时候,王世贞对两个女儿说:“爸爸不能当逃兵。爸爸忙的时候,我们就去接爸爸,一起回家。”
“刚来的时候,每天睡两三个小时,一夜两宿。”徐夤说:“我年轻,我应该吃苦,工人们更努力。”2月7日上午,徐夤得知雷神山医院需要后勤人员,尽快报名。作为后勤保障小组的成员,他主要负责40多名保安的部署和协调,100多名管理人员和工人的住宿安排,以及生活物资的分发。
虽然每天休息时间不到4小时,但他在现场总是精力充沛。材料到了,他帮忙搬运分发,定时给工人量体温,晚上给工人送饺子姜汤。他的父亲在家乡的米厂工作,年迈的父亲通宵工作,保证当地的大米供应。徐夤说:“虽然我和父亲在不同的地方处于不同的位置,但我们的愿望是做点什么来抗击疫情。”
说你不怕是假的,但责任在这里
2月4日晚,维修组接到检测维修病房热水器的通知。那是第一批新冠肺炎肺炎患者住进火神山医院的日子,热水供应非常重要。热水器所在的茶水间位于医院的“红区”,俗称污染区。
“我有多年的调试经验,我会去的。”维修队的王业第一个站出来。半夜两点,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他小心翼翼地穿上防护服,前往病房进行维护。
“从训练到穿防护服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护士长反复强调注意事项,说紧张不害怕是骗人的。但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无法顾及恐惧。”王业逐一测试并调试了电源...下班后,他在护士的帮助下脱下防护服,洗了个热水澡,过了一关,安全返回。随着第一批进入“红区”的领导王业的加入,大家渐渐打消了顾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病房的维护工作中来。
看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驻扎在工区的医生,梅文俊终于松了一口气。“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远道而来支持武汉人民,他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尽可能最好的医疗条件。”雷神山医院施工初期,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施工人员,住宿一度紧张。为了给同事们一个更好的休息环境,梅文俊不得不在休息的时候窝在自己的车里,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
雷神山医院不断救治患者,部分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医生善良,建设者也善良。梅文俊作为医院的“守夜人”,坚守现场。每次有维修任务,他都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一旦他进入,他会穿着防护服呆上几个小时。“现在医院里感染的风险很高。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职责在此,更何况还有医护人员赶在前面,很难找人上。”
病房里的患者被他们的工作热情深深打动,维修组成员冯建堂也深受感动。
有一次我去修管道,一进病房,冯建堂和维修人员就看到一个抑郁症患者仰躺在床上对医护人员和维修人员说,他们不听思想工作。
冯建堂和他的同事立即开始维修工作。检查管道,拆装重物……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护目镜渐渐被水雾覆盖。
最终,冯建堂和他的同事发现丢弃的饭盒等杂物堵塞了管道,他们立即拿出工具疏通。下班后,冯建堂和同事们的防护服上全是汗,防护服上全是泥,但他低声劝病人,“叔叔祝你早日康复,以后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给我们。”
看到别人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这个因为隔离和疾病而抑郁的病人渐渐平静下来。他慢慢坐起来,眼里闪着泪光,给了维修人员一个大大的恭维。
如果任务没有完成,你就不能撤退
“老王,让我走这条线。你的护目镜太模糊,看不清楚。休息一下。”。在火神山医院温暖的病房里,正在进行电路维修的李成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
这是他和搭档进入“红区”的第四个小时,手臂酸痛的李成开始抬头拆除最后一条被破坏的线路。因为颈椎长期承受不了头部保护的重量,他只能每隔五六分钟转头。他脸上的热气使护目镜起雾了。当他再次抬起头时,汗水突然流进了他的眼睛,让他酸酸的,难以忍受。为了不引起患者的注意,他只能低头使劲眨眼睛,用眼泪冲淡汗水带来的不适。
40分钟后,李成和搭档做完作业离开了病房。当他们互相帮忙脱下防护服时,衣服都湿透了,脸上还带着护目镜和口罩的疤痕,眼睛布满血丝。不过,李成并没有抱怨:“工作不难。关键是上去就上去。”
刘涛是火神山医院维修组的水电工人,除夕去火神山修第一条线。他一个人在交付的第一个病区进入“红区”,检查线路,疏通管道,在病区坚持维修线60多天。
维护团队负责全院的硬件运维,工作量大,危险性大。“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不到两个小时全身就湿透了。护目镜有雾,看不清东西。只能斜眼看线,排除故障。”刘涛说,他们每天要在隔离病房呆四个多小时。
除了操作维护,还教病人使用电器,调节水温。刘涛说:“当我稍微调试一下最合适的水温,病人说谢谢的时候,我的心很温暖。”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希望所有建设者和医务人员都能平安回家。”刘涛说,这是维修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望。
1月30日,住在湖北但因工作原因留在广州的肖帅驱车1000多公里来到火神山医院工地。他说他应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的家乡度过难关。
2月8日,火神山医院首次大批量救治确诊患者,随之而来的是更重的维护任务。小帅主动申请加入维修团队。他说:“防疫堡垒已经建好了,维护工作就是升级文件。我必须维护和保养所有的设备和区域。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2月4日,王自告奋勇支持雷神山医院建设,驱车赶往现场。“看到疫情这么严重,国家需要建医院。作为中建三局的总承包商,我一定会有所贡献。”。
雷神山医院对建设要求高。作为工长,他每天检查工作区域的各个方面,尽最大努力确保施工和生产。他几乎每天工作到半夜二三点,早上六七点去现场。通宵工作是他的正常状态。就这样,他日夜奋战了十几天。在医院进入维护阶段后,他毫不犹豫地主动申请加入维护团队。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陈丰利宁迪通讯员王腾来源:中国青年报
1.《生命方舟2 托起“生命方舟”的最美逆行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生命方舟2 托起“生命方舟”的最美逆行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0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