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负责大湾区建设的主体,广东应如何发挥差异化优势,与港澳携手率先构建高质量的发展体系和机制?
中国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企业国际化与公司治理中心主任吴培官近日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既有市场活力,又有体制机制上的比较优势, 广东应充分利用深圳综合改革试验政策的机遇,探索将港澳的良好机制和政策移植到广东自贸区,并建议在广东自贸区内设立粤港澳跨境金融合作试验区。
●南方日报记者詹文平
引入更强大的国际创新人才招聘政策
南方日报: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潜力和优势,广东能发挥什么作用?
吴培官:粤港澳大湾区背靠国内大市场,金融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制造业基础好,产业链完整,各种创新要素集聚。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发源地,在市场体系和活力上具有优势。企业更早出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方面,大湾区具备走在全国前列的条件和优势。
对于广东来说,在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可以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大湾区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机制。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创新人才活力;二是加快创造市场化、法制化的国际商业环境;第三,加快户籍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目前,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国际高端创新型人才,仍然是大湾区的稀缺资源。建议出台更强、更有效的国际创新型人才招聘政策,深入了解高端人才需求,研究灵活就业的方式方法。
完全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接轨
南方日报: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至关重要。广东如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促进大湾区企业互利合作,更好地为新的发展格局打造战略支点?
吴培官:对于内地企业来说,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机遇和挑战并存,长期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国内外“双流通”要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辩证地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企业进行市场磨砺的契机期。广东企业要坚定信心,努力攀登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粤港澳科研基础好,产业互补性强。广东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三地企业的互利合作和共赢发展:一是要立足于广东发达的制造业和完整的产业链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好港澳基础研究优势,加强企业间创新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创新要素在三地的自由流动;二是注重港澳在金融和商业环境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外商创新人才创办科技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吸引国际创新人才集聚大湾区;第三,提高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充分接轨,营造以市场为导向的法治商业环境。
探索港澳良好机制政策向自由贸易区的移植
南方日报:在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充分利用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政策的契机,大家有什么建议?
吴培官: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源地,是新时期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申报地。建议利用推进全面改革试点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大胆尝试通过立法手段加快创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第二,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框架内,从加快中国经济社会与国际经济社会的联系和融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出发,深入研究和探索港澳特殊制度中的一些机制、制度和政策向深圳、珠海乃至自贸区的拓展或移植。
此外,需要做的是改革和完善科研体制和机制,确保政府的高新技术支持资金真正发挥帮助企业创新和创造的作用。
南方日报:粤港澳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开展金融领域创新合作,推动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
吴培官: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更加注重主动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以现行金融业评价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推动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建议广东向国家申请在自贸区设立金融开放示范区,并在珠海横琴加快建设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协调员:罗小雨
1.《广东自贸区 探索在广东自贸区设跨境金融合作试验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东自贸区 探索在广东自贸区设跨境金融合作试验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0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