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体市场将向上波动
展望2021年,流动性和业绩对估值的积极反应是市场关注的核心:
首先,全球经济基本面已经从疫情中复苏,流动性预期的变化是引导市场的主要矛盾
基本面:总体稳定,快速变化的繁荣改善并保持了增长率,而缓慢变化的政策催化了渐进的转变。
快变:国内外投资消费动能稳步接管,经济复苏后劲十足。在国内,2020年,房地产基础设施将继续发挥实力,实现反周期调整。在明年全球经济复苏环境下,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回升;海外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复苏缓慢,促使国内出口持续超预期。回顾过去,内需有望取代外需。对比今年商品报复性消费,预计2021年服务报复性消费。在国外,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新总统任期开始后,美国有望出台大规模基础设施计划。在海外供应链薄弱的情况下,国外周期性产品的供需不到位,国内周期性出口产业链有望受益。中美博弈总体下行,有望阶段性改善。
缓变量:推进内循环与供方改革结合,长期看好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和产业升级。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将“坚持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机结合,立足要素市场改革视角:一方面坚持传统要素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人均GDP 2035年有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内需市场潜力无限;另一方面,加快新元素建设,提高数字经济比重,推动中国走在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重点高新技术突破和自主控制,为相关科技成长型产业提供长期投资机会。
流动性:股市流动性稳步提升
股市流动性优于社会宏观流动性,居民、机构和外资不断增加股权资产比重。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外资配置是中国权益时代的重要驱动力。随着a股的到期,资本流入a股的趋势持续。1)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来,广谱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基金具有赚钱的作用,吸引基础人群进入市场;2)在低利率时代,各种多头货币将逐步配置股权资产获得收益;3)在经济增长、利率差异、制度优势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进入中长期升值通道,未来几年预计有万亿外资流入a股。
第二,估值没有冒泡,但是提升空有限。2021年沪深300、中小板100、创业板100、科创50的动态估值并没有冒泡。仅2006-07年和19-20年连续两年估值上涨带动指数上涨,2021年估值再次上调。难以改善:在宏观流动性较2020年难以进一步宽松的前提下,2021年仅从企业赚取利润是一个乐观的假设。如果流动性大幅度收紧,在复盘历史上的“信贷紧缩”阶段,无论是“利润修复”期还是“利润下降”期,都无法抵御估值的下行压力。全球复工给利率中心带来了上调流通股估值的压力:流通股股权风险溢价自2010年以来跌至历史底部;同时,全球流动性因素对蓝筹股的影响也在不断改善。从2016年开始过去10年的美国债券收益率与白马股票估值负相关,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与国内外领先股票的估值相比,a股消费品整体表现出显著溢价。相比之下,中游制造业的股权风险溢价仍在历史中值附近,性价比并不极端。2021年PE值得关注的行业:休闲服务业、稀有金属、半导体、计算机、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军工、食品加工、食品饮料、医疗器械。
第三,机构比例的增加将加快市场清算。2000年第四季度,我们关注了公共资金配置低的顺周期回收资产:可选择消费、金融和周期;19-20年活跃基金收益率中值分别为36%和38%,历史高收益率两年后的下一年往往会经历调整;机构投资者话语权的迅速增加,个股涨跌幅度的放宽,都有可能加速市场清算。
第四,产业政策方面,重点是十四五,这是新一轮科技的布局。
五、市场交易特点:历史上经历2-2.5年牛市后,明年市场往往承压;在M1和M2的剪刀差见底、M1超过M2的历史时期,股市迎来了一个大行情,但行情可能在M1超过M2之前就见顶了。如果M1这一轮不能超过M2,那么从过去的规则可以推断,股市继续上涨空。
基于行业比较的五因素模型,在2021年后疫情时期,我们将从顺周期性宏观强关联、等待全球复苏两个思路关注经济复苏的行业:包括周期、金融、汽车、家电、机场、航空空、媒体等服务消费行业;宏观相关性弱但订单延期;长期跟踪热潮行业关注:在线直播、工作娱乐场景+5G应用+新能源汽车+军工。
2021年a股市场展望:震荡上行,基本面和流动性交替领涨,顺周期性板块主导
讲究繁华。
中短期市场趋势取决于盈利能力和盈利趋势。纵观整个市场,中短期涨幅与盈利水平/盈利变化幅度呈线性正相关。显示这种关系的财务指标有四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变化率、收入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变化率、毛利率变化率。
根据对未来两年增长率的预测,2020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在可比标准下逐步实现,预计2021年利润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或者增速显著加快的行业有:生产线设备、军工上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
未来一年的股市环境:信贷周期——“前期收缩和后期收缩”
展望2021年估值中心:不泡沫,更难升级。在宏观流动性较2020年难以再次松动的前提下,2021年只赚企业的利润。如果流动性大幅收紧,也不排除估值中心下行压力。2021年休闲服务业、稀有金属、半导体、计算机、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军工、食品加工、食品饮料、医疗器械值得关注。
国内外对比:消费品整体表现出明显的溢价。与疫情爆发前相比,我国只有工程机械、休闲服装和铁路行业表现出绝对的估值折扣,消费品行业的估值溢价比疫情爆发前进一步上升。
两年高收益后的第二年:经常进行调整。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20%的波动制度可能会加速清算,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的波动性明显高于沪深300指数。8月24日创业板股份公司涨停放宽后,创业板指数波动中心较沪深300指数进一步上调,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20%涨停制度有望加快清算进程。
机构投资者话语权迅速提升,市场清算进一步加快。2016年以来,随着外资的不断流入和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增长,机构投资者话语权迅速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市场清算。同时,外资的持续流入也使得部分a股资产和海外流动性的共振效应增强了海外资金。
过去经历了2-2.5年的上涨行情,次年市场承压。
长期趋势:疫情影响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从历史经验来看,2003年和2008年分别受到非典疫情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次年都出现了明显的行业集中度上升的特征。
从各大风格来看,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体现了行业层面的强大和持续的实力,在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相对主导的方向往往是行业集中度提升最明显的方向,比如2004年的周期和2009-10年的消费。目前,经济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结构转型,因此在这场疫情的外部影响下,消费和增长部门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说实话,行业集中度的直接驱动力是超额回报
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背后有许多共同的驱动力,如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等内生因素,以及供给侧改革、并购和流行病影响等外生因素
然而,集中度提高背后最直接的驱动力高于行业平均收益率
有一个稳定的超额回报作为“护城河”部门消费
从增长、周期、消费和中游制造业四个行业来看,作为“护城河”的超额收益稳定行业——消费、中游制造业和周期行业都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
金融部门的牌照属性明显,自然壁垒高的国企很多。
周期和中游制造业领导者的中短期优势:资本支出扩张
增长、周期、中游制造业和消费部门过去5年的平均超额资本支出强度分别为1.4%、0.8%、0.7%和0.2%,消费部门明显低于其他部门;
消费的中短期优势:销售费用
资本过度支出强度最低的消费行业保持领先优势的方式是投入更高的销售费用,这与长期销售费用为负的领先中游制造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未来行业繁荣的长期前景
疫情带来了全球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业崛起等。
5G应用:AI、大数据、云、区块链、数字现金等。
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智能汽车、智能驾驶等
供应创造需求:碳排放、军事电子产品等
马斯洛需求曲线:外卖、化妆品、医疗美容、免税、牙科、眼科、骨科、升降台、互联网医疗、电子病历、康复机器人、宠物等。
民族品牌:不再单纯依靠OEM/ODM,依靠自有品牌出海等。
疫情带来了全球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
这场流行病就像是全球制造业的供应方改革,中国制造业从中受益匪浅
国内外销售高度繁荣:光伏电池、挖掘机
出口繁荣胜过出口:电脑、冰箱、空开关
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前三季度,中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同比增长52.8%
疫情的有效防控使中国成为跨国投资的“避风港”。与此同时,自今年4月以来,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连续六个月在单个月内增加。
1.《民生加银内需 民生加银基金2021年度策略:精选高景气度资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生加银内需 民生加银基金2021年度策略:精选高景气度资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3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