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师事迹材料

三十三载清贫坚守 偏远山区教书育人

**新闻网讯他从山区走出去,中师毕业又毅然回到山区任教;他一生清贫,在偏远山区村小一干就是33年;他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他所带的班级在测试中连年名列前茅;他把一生中最美丽的年华和情感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他就是**县幸福乡火岩村小教师**。

爱校如家 山区任教33年

“是山区养育了我,这里的娃娃们需要我,我坚守下来只想为家乡尽我的责任和义务。” 1980年,**作为一名民办教师在卷桥小学火岩村小任教。1991年7月考上井研师范学校,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顺利毕业。如果说之前作为民办教师是为了谋生,那对于当时师范校毕业后的**来说,他已算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完全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工作。但是,由于火岩村小地处偏远山区,条件太差,没有多少老师愿意前去任教。这让**心里很不是滋味,再三考虑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火岩村小,并且一干就是33个年头。33年间,他用爱心和汗水默默地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滋润着这里的孩子。

1996年7月,火岩村小校舍建设破土动工,为了确保工程的按质量如期完成,**老师一直坚守在修建的一线。2008年“五一二”地震后,火岩村小受损被鉴定为d级危房,要求拆除重建,现场管理的重任又落在了**老师的肩上。整整两个月的暑假,邓老师没有休息过一天,抓质量、赶工期,确保了九月开学让学生能够坐在安全、舒适的教室里安心学习。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学器材匮乏,他就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教具;课桌凳坏了,房子漏了,没有经费来请人维修,他就当起了木匠和泥水匠,自己维修桌凳、盖瓦修窗;美化校园没经费,他就当起花匠栽花种草。2011年暑假,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他想方设法找路子,通过个人关系多次到乐山市扶贫协会找亲戚出资6000购制了学生桌凳。在去村小的必经路上有一段长200多米的泥土路,每遇雨天路面就全是淤泥,为了消除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隐患,上世纪80年代,他个人出资1000余元请人从山上打石头,把路修成了石板路。

爱生如子 深受学生喜爱

“我爱这里的娃娃,我舍不得他们,我只希望他们长大了有出息。”邓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在遇到恶劣天气而家长未能到校接孩子时,他总会亲自把学生护送回家;遇到学生生病时,他总会亲自背着学生去医治;在遇到学生因贫困而面临辍学时,他总会耐心去做家长的工作,甚至还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资助。

“我们的课都是邓老师一个人教,但从来不觉得枯燥。”在**简陋的办公室墙上,笔者看到一张课程表,上面写着“语文、数学、社会、美术、科学、健康、品德与社会……”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他的课堂,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变得生动多样,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会技能,在互动中学会合作……他多年的艰辛付出,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他所带的班级在测试中连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级”和县乡级优秀教师。

面对小家 他最感激的是妻子

**家境清贫,父母和妻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是靠着邓老师这份微薄的收入,负担着全家的开支。由于教学任务重,邓老师只有周末才能回到家里帮帮妻子,教教儿子。多年来,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白天地里忙农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常年多病的老人,教育自己的两个儿子。2009年9月,自己的弟弟因车祸留下残疾,连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弟媳也在那场车祸中离世,**和妻子就主动承担起看护弟弟的重任,并承担起教导育侄女的责任。

现如今,邓老师的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在县城买房成家,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还在成都买了房。谈到自己的妻子,邓老师的言语既有内疚又充满了感激,他说,“教书这么多年,最让我觉得亏欠的,也让我最感激的就是我的家人。”

编辑推荐顶岗实习教师个人事迹职教中心教师事迹材料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教师 相关范文

1.《山区教师 山区教师事迹材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山区教师 山区教师事迹材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