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的发展经历了艰难险阻,从一开始的简单模仿,到后来的完善,再到自主研发,逐渐走上了属于我们的新路。今天就来说说最难的50年代,看看那十年国产手枪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51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军备系统相当复杂,包括战场夺取、土产、外援等。枪支的种类非常复杂。轻型手枪包括盒枪、大眼盒、乌龟盒、布朗宁M1910/1911、杜伊威、M1921等。弹药多种多样,7.62,7.63,8,32 ACP,9mm等等。
为了解决后勤系统的压力,为了给官兵安装统一的手枪,提高作战效率,中国决定制造国产手枪。但当时军工不完善,没有自主开发的技术,只能模仿国外成熟的枪械。中国最早仿制的是苏联的托卡列夫手枪。
51型机床设备直接从苏联进口,苏联专家在那里指导,使得国产第一把手枪量产更快,但问题也很明显。整个生产过程都是苏方主导,我们的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对51型进行自主改进,所以51型只能算是纯仿制产品。
52型
51式是军用手枪,目的是杀人,不适合分发给警察部门维持治安。因此,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二支国产手枪的研发计划。
这次,我国没有选择苏联产品,而是看中了德国巨人瓦尔特的PPK手枪,它的体积和重量都比托卡列夫手枪小,非常方便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携带或隐藏。希特勒当年很喜欢。
与51型相比,52型动能较弱,不易穿透人体,避免了吃瓜者的二次伤害。但由于建国初期的军事能力,52式的材料质量较差,枪身经常出现锈蚀问题,32 ACP弹药产量较低,几年后就更换了。
54型
因为51款只是纯仿品,人机效率不符合国人标准,所以中国决定修改。这时,苏联标准手枪也在被取代。马卡洛夫手枪已经完全取代托卡列夫手枪,苏联对后者的控制也不再那么严格,可以买全套图纸和装备从最根本的角度去理解这款手枪,更有利于国内改装。
213式手枪,54式外贸产品 213式手枪,54式外贸产品
与51型相比,54型在技术和材料上明显进步更多,握杆角度也有所调整,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所以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
51型和54型局部结构的比较
90年代,54式和AK被称为香港黑帮的两大利器,当时出现了54黑星的名字。
59型
59型是52型的继承者。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有了一定的发展。是时候更换质量问题一塌糊涂的52型,开发新的警用手枪了。为了统一弹药的生产,中国最终决定模仿马卡洛夫手枪。
当时中苏关系逐渐转冷,苏联拒绝提供技术装备,只靠马卡洛夫手枪的图纸一步一步找出枪的结构。由于没有相应的设备,加工的材料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导致59型机械故障率高,弹药性能极不稳定。所以59式才服役几年就推出了警用手枪序列。
59型的存在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能够自主探索,为后来64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事工业发展非常困难,工业能力和R&D能力不足。然而,正是因为我们祖先的锲而不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1.《手枪图纸 50年代国产手枪发展史,从山寨到拿下全套图纸,54大黑星如何成为经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手枪图纸 50年代国产手枪发展史,从山寨到拿下全套图纸,54大黑星如何成为经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7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