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儿的书籍,我和其他很多妈妈都读过很多的相关书籍,然后真正要认真记录下来,却还没有,回顾自己的所学,不管观点如何,也许后面随着所学越多,沉淀越深,一些原来认为对的,或者适合的,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又不适合了,因此读书的目的,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灵活应用,自己亲身体验,找到适合自己的。 写写读后感,就当是对自己当时的感受作个总结,不在于对错,只在于感受。 第一章: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第一章阐述了蒙台梭利两个核心的问题:一是在儿童的内部有一种力量能够引领孩子自我成长,这种力量就是“精神胚胎”;二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更是一个心理、情感的成长过程。 人有一套自我发展的内在程序或密码,非常精密地存在于我们体内。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蒙台梭利称为“精神胚胎”,大概是胎儿在母体里形成三四个月后出现?佛教则解释为投胎,精神进入孩子体内的时间有的可能是十个月,有的可能是快出生前;华德福则解释为真我,自信本体,灵魂等等。 孩子不仅是一个肉体的东西,还有精神的东西,我们看不到。许宜铭说:有人造侏儒。可是实际上有多少人的身体放在那里,而精神则为侏儒,现在心理学称之为“内在小孩”。精神胚胎会有一个很强大的情绪,即原生情绪。既然称之为“精神胚胎”就意味着需要发展和成长,而不是一个既定的东西;并且会因为他所处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明白了这种“精神胚胎”的存在,就不会把孩子当成白纸或空瓶来塑造或灌输,只需要条件准备,儿童自己吸收,这个条件除了所处的物质环境外,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来自于父母和老师内部的精神的东西。 第一章阐述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儿童的成长过程并不仅仅是机械地成长着的,它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心理、情感等等。 有一位妈妈分享了一个安全,有一回林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被称之为“神童”嘟嘟母子一起去度周末,嘟嘟当时四岁多,嘟嘟和妞妞在沙滩奔跑追逐时,总是妞妞跑前面,而且嘟嘟会没来由地突然很厉害地摔倒,接着就传来如婴儿般的哭声。第二次也是在追逐,嘟嘟在台阶处又摔倒,他妈妈冲过来大声喝叱,不允许他犯第二次错,哭声嘎然而止。听林妈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很痛,林妈妈说这肯定是没有经过爬行练习的孩子,他的生命状态不太好! 他的妈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所谓的知识的灌输,而知识只是别人的经验,不是他自己形成的,这个过程孩子失去了很多自我构建的机会。 小巫最近的一篇博客:如何规划好孩子的一生,非常值得一读,链接:,教育是长期的,至少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当孩子生活得健康快乐时,这个教育就是成功的。一个人生命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也不仅仅是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它包括身体的、感受的、情绪的、认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全方位成长,这才是完整的成长。正因为人类生命成长的漫长和全面,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性的差别,成为一种高级的生命体。本章节中提到的核心问题:心理成长,反映在父母、老师与孩子上,让我感动。爸爸们常说,你看教育来教育去,变得越来越粘你了,这是很多爸爸的心声吧,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内心力量越来越强了,如何把握,这对父母来说提出了持续不断的挑战。 甚至在幼儿园里,对于事情本身的处理也存在微妙的关系。有位幼儿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天,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隔壁小区的滑滑梯活动,有个小朋友大概是11个月左右,坐在滑滑梯最底下,陈陈从上面正准备滑下来,陈陈妈说:“请等待”。但此时陈陈已经是快要滑下来的姿势,而那个小小朋友正在专注玩手机。这时候不是去吵到小小朋友,而是请年纪较大的陈陈学习控制自己,学习对于弱者的照顾。如果下面坐着的是大点的孩子,则可以叫孩子让开。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不可以提出学习控制的要求,四岁以上则可以。 因为想写读后感,我反复读了第一章,大致先写这些吧。

1.《爱和自由育儿论坛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第一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爱和自由育儿论坛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第一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