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叶伟民
林的歌词写得很好,但他的文章不太好。我在社区咖啡馆看他的《十法一念》,就像一个破碎的年轻人,讲着老掉牙的故事和轶事,加上“港话”的泛滥,多少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
最后我回答了一句话:上帝不会给任何人太多。但是,林xi一直很受宠。即使什么都不做,他也用自己写的4000多首歌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一页半。歌手Ku·奎基回忆说,当他第一次到达他的家时,他就像进入了一个图书馆,占据了从客厅到卧室的空个房间。
林xi说,他有5000多本书,还有一个“购物狂”的爱好。每次去书店,他都像一个贪婪的白那样成批地购买商品,“一扫而空”,以至于店员以为他是买书的。所以,一个恼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他——“你能读这么多书吗?”在林xi看来,这是一个悲伤的问题:“就我的生活强度和年龄而言,去日本要困难得多,所以应该是无穷无尽的。”
但对我们来说,这个答案真的让人放心,远没有钱钟书的“横扫清华图书馆”那么绝望。既然5000本书可以滋养一个作词人,对于我来说,哪怕我知道十分之一,效果也是相当可观的。
问题来了。林xi是如何学习的,以至于他可以坠入整个城市?
通读,若有佛祖相助
关于读书的目的和态度,林xi曾经说过:“读书首先是有趣的,无聊的,有用的。看了就补不上了。知道了就做不到。看了就忘了。伤眼睛,浪费生命。”
林敏感早熟,对阅读的兴趣从小学中期就开始萌芽,到了中学就失控了。第一批启蒙读物充满了古典主义色彩,如《三国演义》、《三言二拍》、《红楼梦》、《宋词选》等。
后来金庸来了,成了林xi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和重要的创作源泉。中学的一个暑假,林xi沉迷于金庸小说,被母亲和妹妹责骂。后来,他有机会为金庸的武侠剧作词。《难经》、《天下有情人》、《刀子梦》等经典,以出色的表演和音乐,开创了港剧的黄金时代。
金庸的书,林xi看得最透彻。在异地恋上完成《难经》后,他自觉地通过了奇经八脉。以后“写佛就有佛的帮助”。
爱情的“二手体验”
林的词既能婉约瑰丽,又能豪放古雅、洒脱清高(虽然这类的产量不高,但颇有讲究)。这样的风格跨度,得益于两个阅读来源——金庸和亦舒。林xi说《逸书》曾经是他的枕边书。虽然她读得很晚,但她“学会了很多简单的写世界的方法,并把它应用到歌词中,并把它接地”。
26岁时,林·Xi的哮喘复发,他无法入睡,所以他不得不坐直。于是我拿了三份亦舒的股票,结果是入坑。(以下引号中的内容是林xi的自我描述)
“亦舒故事场景的情况比较短,作者似乎不耐烦做微雕处理;相反,人物短小可怜(粤语,意为“致命”)。辣的对话穿插在剧情之间,两句话递过去,又做了新的。一路望去,若清风凉意,对床边小屋酒店是个福音。”
亦舒是小说家,哥哥倪匡也是作家
虽然林纾很崇拜她,但xi认为她还有一个“祖先”,那就是张爱玲。这是林·Xi理解爱情歌曲的起点。他和另一个同学以前中学学牙齿,那个年代做傻事。比如他们用张爱玲的语气打招呼:“你穿得像药水,是来卫生局的吗?”对方说:“我们不只是想谈恋爱,我们没有时间谈恋爱。”
在歌曲《给自己的情书》中,“要别人爱你,先装个药箱”这句话,颇有张情话的遗风。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林xi后来这样评价——
“和张爱玲一样,人物也不是更阴郁或更恶业,对话更恶毒,经常用自己的机器心计算会议,世界一片黑暗,连一盏灯都不给你留。你必须集中精力咀嚼,直到不能呼吸。失眠的人是毒药。”
很难决定哪一个是优先的,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场病后,亦舒成了林xi的枕边人。此后,张小娴、罗兰·巴特等人为他的爱情想象注入了新的元素。后者的《恋人的呢喃》被列为“写情书必备参考书”。
罗兰·巴特,法国作家和思想家。
“ 我认为的工具书,你可以从中获取很多二手经验的。毕竟一个人不可能“人尽可夫”地谈很多次恋爱。所以我只能从张爱玲、亦舒、张小娴她们的小说中获取二手经验。” “北岛影响了我初期词风” 在一次公开分享上,林夕随身带了一本《北岛诗歌》,而且是1986年版的。八十年代朦胧诗风靡内地,也飘溢香港。正在港大念中文系的林夕偶得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旋即被击中。 “ 当年作为一名文艺青年,当我看到的时候简直惊为天人。(这句诗)在朦胧之中其实有一个无限延伸的可能,这句话其实可以打尽上至贪官,下至十四巴港女(注:之前爆红网络的在路上怒扇男友14巴掌的香港女生),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对于我来说,可以把这种风格融入到我的歌词里,是一种非常痛快的体验。”中国当代诗人北岛
林xi承认,北岛的朦胧诗对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主要是在思想层面。禅宗和修辞学受现代主义诗人周梦蝶的影响。周在台湾的影响很大,他的诗既有东方古典主义的智慧,又有西方基督的宗教情怀,独树一帜,神秘莫测。
林也迷上了中国古典诗歌。苏东坡在他的诗人名单中居首位,其次是李商隐。
“ 自中三开始,已好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用一种比较浅白的方法去阐释一些现在看的禅宗公案,表达出他做事为人的豁达。”对于创造性和好奇的书籍
林很宅,他唯一的私人时间是用来看书的。他说:“即使你失去了一些逐渐成为负担的美好的东西,你也可以有一本书给我读。”
有一次,一个朋友坚持要请林·Xi吃饭。林说一本书刚入门,难得有空,所以想好好读一读。后来朋友得知他为了一本叫《十六世纪明朝中国财税》的书拒绝了他。
林的阅读兴趣在外人看来相当飘忽不定。除了文艺类的书籍,一些纯粹出于创意和好奇心的书籍也出现在其书架上。例如,法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的《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强调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只允许思考者一次做一件事。思想家要学会区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等。这个概念就是“六顶思维帽”的方法。戴什么帽子都代表一种特定类型的思维。
爱德华·德·博诺,法国心理学家
“ 作为一个填词人,学术方面的东西还是要多看的。但是当你看完这些修辞的、创意的书之后去创作时,你会想着你头上的那顶绿帽、黄帽、红帽,怎样才会有创意呢?其实你不需要刻意想的,你想出来的东西将会是很机器化的塑胶品。”此外,李欣频的《诚品副作用》也是林xi创作的“参考书”。这是台湾省历史上最畅销的广告文案集。有一段时间,他把这本书放在手边。
“ 这对写词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是有关系了。全世界最难卖的东西里面,其中一种是书。(广告语)可以哄你下单,(让你)觉得那本书是很好看的,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所以(书里面)那些文字都是非常精炼,非常准确,可以吸引他人眼球的书。你不看真的是非常亏的。”李欣频是台湾著名的广告人和女作家
可能会有一些惊喜。林·Xi也涉猎过政治家的演讲。其中之一是《企鹅20世纪演讲集》。林建议只看英文原版,认为翻译一方面破坏了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政治家发出的“煽动”的力量,看英文原版可以学到真正的修辞手法,比很多修辞学专业的书要好。
朱利安九族系列法
林的歌词,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已经成为业界的标杆。首先,这要归功于他快速优质的阅读方法。梁文道曾称赞林·Xi读报纸很专业,每天七份,见解丰富。所以他建议他写点什么。后来他真的写了,也收藏了好几年书。
“人读书不要带功利心。你想想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就像做作业一样。把它当成教科书,而不是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如果不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就很难让读书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习惯。”
在一次分享中,林xi详细介绍了他的阅读方法——“朱利安九族系列法”。具体来说,就是以一个中心问题为中心,按照关联性扩大阅读半径,将作者和互不相关的书籍按照一条“探索之路”链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
换句话说,就是一种“问题意识”驱动的网络阅读方式。
有一次,林xi的母亲问他:“雍正‘传宗接代’的传说是真的吗?”林首先去看了台湾历史学家丁彦时写的《雍正今宵官职》。这本书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分析康熙和雍正的性格,然后穿针引线来分析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
从康熙的性格出发,林xi又翻开了史景迁的《康熙》。这本书从奏章上的批文和他发出的一切法令来研究康熙。林xi放眼望去,读了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书,包括野史。
丁彦时是台湾省著名学者和畅销书作家
“ 野史是很好看的,你越看就越容易“野”出去。甚至央视拍纪录片的时候也会翻出一些野史来,拍一些看起来很假的戏。譬如有一段说雍正在康熙临终的时候给了一碗有毒的参汤给他。看到的时候,作为一名读书人,我就觉得很开心。当时我在想:切!康熙都不吃人参的!因为我看过的资料太多了。”系列阅读后,需要使信息和知识发生化学反应。林的经验是,当你对某些知识研究得足够深入时,你就会认识到“一切知识都是相通的”。他研究花鸟鱼虫书籍时,看到一句古话:石头没有青苔,就没有韵;没有蝴蝶的花很无聊。受到启发,他把它用在了歌曲中。
“ 如何显得一首歌大气……在正歌的部分小气一点咯。先做一个细致的铺垫,然后再一个有力的承托下,副歌自然显得大气。但是如果你一上来就气势磅礴,到副歌的时候就已经不成大气了。”石作芳是台湾哲学思想家和诗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理解,在《北京欢迎你》的开头,他温柔地轻声说:“我的门永远是开着的”。
每个天赋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有自己的轨迹和密码。林的阅读在兴趣、领域、方法上都不同于常人,我怀疑其再现性。
但毫无疑问,你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严肃”的人,甚至像林·Xi一样,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严肃”和“偏执”的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肯定能做好一件事。
“ 我曾是个偏执的人,至今亦然,只是偏执的事情不一样了。很努力很努力的故事,不外乎为了做好一件事,不惜一切代价,例如把辞典当小说读、看戏看书不忘想着哪里可以入词。偏执,也不外乎喜欢上一套剧,就把原著也找来看,且边放映剧集,边对原著,比较其中差异、要添加删减的原因。每喜欢上一个玩意,都会用学术研究的精神、时间,投入其中。”——————
欢迎关注“叶伟民对写作的内在参照(ID:叶伟民121)”,关注一切词语,打造网络时代写作的元技能。
1.《林夕的书 句句倾城的林夕,竟是这样读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林夕的书 句句倾城的林夕,竟是这样读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4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