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歌,温柔浪漫;女人如歌,激情奔放;女人如歌,呢喃吟唱。在流行音乐中,情歌占绝大多数,而在这些情歌中,刻画女性形象的占主导地位。
女人在恋爱中永远是最脆弱最感性的,所以恋爱中的女人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女人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面对爱情,而男人总是从男性的角度去理解自己心中的女性形象。所以,在情歌里,我们看到的女人总是变幻莫测,或温柔,或风情,或无情,或狠毒。在流行乐坛,她们更多的是一个多面的女性形象,女人就像是多面的玩偶。男人不能理解他们。后来连女人都无法理解女人。
歌曲中的女性往往被定义为各种各样的形象,歌词的描述对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歌词不仅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媒介,也是建构现实的媒介。歌词会在其重复的旋律和简化朗朗上口的口号歌词中限制和规划观众的性别意识,从而构建一种有利于权力和持续维护社会秩序的性别意识形态。
纵观中国流行乐坛对女性的描述,从歌词的角度来看,呈现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典型化”。第二,“多元化”。“典型”女性形象是指具有情感特征的女性,两性关系呈现出男尊女卑的传统模式,考虑男性利益;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也有利于塑造稳定社会秩序的性别意识。这样的女性在爱情生活中很少有自我意识。他们大多为爱、家庭、责任而活,在现有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努力维护自己的社会角色。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歌曲,如80年代邓丽君的《甜蜜蜜》、90年代那英的《雾中的花与笑》、陈明的《孤独使我如此美丽》、刘若英的《为爱疯狂》、《非常爱你》等。这些都是对中国女性形象的典型描述。这种典型的女性形象得到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可,并对流行歌曲中中国女性的性别塑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主流社会定义的女性形象,对应的是“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即歌词中呈现的女性形象,不符合传统形象;它可以分为两类:主动恋爱、保持自我的女性和质疑爱情神话的女性。“多元化”的女性形象是女性主义兴起的重要表现,深刻体现了女性主义下女性寻求解放、摆脱男性性压抑的思想。这种女性形象与80年代纯爱女主角和90年代勇敢追求爱情的新女性截然不同。他们想在深层次上摆脱对女性的传统定义,更勇敢的追求女性的爱情权利。主动进攻并保持爱情的女性形象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如蔡依林的《三十六计》。这样的女人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对真爱的勇敢追求。他们不再被传统的定义女性的观念所束缚,不再软弱,而是站在生活的轨道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爱情观——这就是新女性的画像。
“多元化”的女性形象也表现出对爱情的怀疑,比如阿桑的《一点点伤害》,“这个城市太善于说谎,爱情只是一扇昂贵的窗户……”这些女人是爱情中受伤的一方,她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爱情中,她们相信爱情的力量,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生活,但最终只能在霓虹灯下独自等待,最终在爱情的背叛中老去。这样的女人让人心碎,投入太多收获太少,女人只能在这样的歌里抚慰受伤的心灵。
“典型”女性和“多样化”女性对爱情的追求是她们永恒的信仰。女人是情歌最动人的部分。在情歌里,我们看到了女人的痴情,“这辈子爱你一千遍”,女人的深情,“至少你”,女人的无奈,“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女人的暗恋,“一个人的秀”,女人的相思,“思念”,女人的伤心“哭沙”,女人最单纯的现代女人对爱情有着勇敢的追求,对爱情有着约定。女性情歌中的爱情是缠绵、婉约、相思、无悔、深刻的总结...
1.《女人如歌 女人如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女人如歌 女人如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5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