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南郊北周李习安墓出土的铁刀,是最早的双耳挂马刀。但这把刀放弃了鞘中的狍子,采用了外国双耳风格,可谓中西合璧的利器。

每年守军保卫金河后,日夜挥舞马鞭手刀环。丝绸之路记录了战争和冲突,但也记录了东西方不间断的交流和学习。狍子传入西方,双耳影响东方。这些实际的小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们被作为交流的实物证据保存下来。

在千变万化的北朝,有无数的传说,而“声如柳叶,树大招风”的李习安将军,将战刀入鞘,将与文化意气风发碰撞的光辉汇聚到历史的深处,却无法抹去这种锋利的锋芒。鞘里的剑还在响,谁说都是英雄?

北周环首铁刀

出土地点:李习安夫妇合葬在宁夏固原南郊

墓日期:北周四年

地点:固原博物馆

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发掘出一座北周大墓。据出土墓志铭记载,墓主为北周朱郭、河西李习安及其夫人吴辉。李习安,本名拓跋,史书有记载。他的家族从李习安的祖父开始就一直守护着固原,堪称国家的藩屏。北魏末年,关陇起义爆发,年事已高的李习安集结兵力抗击叛乱,扬名立万。之后跟随一代男主宇文泰平定沅州,屡立战功。曾任瓜州刺史,贺州总经理,将军,是宇文争霸的坚定后盾。

李习安墓志封面拓本和吴辉墓志封面拓本。

虽然李习安墓被盗,但出土了300多件各种文物,其中有许多进口物品,如玻璃器皿和国外制造的金银制品。在这些珍贵的遗物中,有一把生锈难看的铁刀,与华丽的仪式剑不同,是一把实用的战刀。根据历史记载,李习安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战斗,杀死敌人。这把刀大概是他生前经常使用的武器,意义重大。此外,它在中国武器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李习安墓出土铁刀图

这个刀圈有一个直边,刀柄上有一个银箍,刀身插在一个木质剑鞘里。木鞘表面漆成褐色,尾端套银刀。鞘口和鞘体中部还有一个银箍,与一个凸耳相连。现有刀圈到鞘尾的长度为86 cm,由于刀柄处损坏,估计原长度接近1米。这把刀是北朝墓葬中见到的最完整的一件,它的身体仍然活着,配件齐全。从外观上来看,这把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剑鞘上的双耳,用来穿剑。使用时,在两个耳朵上各系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在腰带上,这样剑就可以挂在腰间。

南北朝以前,挥剑法盛行于中原。鉴真,也被称为尖鼻,通常由金属或玉制成。它固定在护套的外侧,并有一个矩形穿孔,用于穿过皮带。比如南昌西汉海岳侯墓出土了很多玉剑獐。除了剑之外,刀上还有獐子,比如绍兴朱莉东汉墓出土的青铜刀。

挥剑法示意图

西汉海岳侯墓出土的玉剑獐

绍兴朱莉东汉墓出土的青铜刀

除了中原地区,在边境地区甚至西伯利亚南部和印度也发现了类似的遗迹。黑海沿岸的萨尔玛提人的遗物中有中国制造的玉剑獐。剑可以稳固的佩戴在自己的侧面,不易脱落,不易移位,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但这种方法也有很多缺陷——因为剑与腰带之间只有一个固定点,当剑本身较短时,仍能保持大体平衡,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容易从鞘中拔出,如郁忠佩戴的短剑、曾侯乙墓编钟、秦始皇陵二号的御用青铜战车等;但剑长的时候,在重力的作用下,剑尖会下垂,几乎与人体平行,徐州北东山楚王墓出土的彩绘兵马俑上就有。这样戴着走路或者骑马都不方便,紧急情况下也不能快速出鞘。

荆轲刺事件中,秦王嬴政“拔剑长刀,留其室。惶急,剑坚,拔不出来。”。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剑长90多厘米。推测当时秦王的剑应该较长,拔剑时活动范围有限,不能匆忙拔出,秦王差点丧命。后来经大臣提醒,他把剑推到背后,勉强能拔出来。

左图:战国曾侯乙墓编钟青铜国;右图:秦始皇陵二号青铜车马

左图: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骑;右图:西汉北东山楚王墓中的陶俑

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大量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骑马更加盛行。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你还是带着狍子佩剑,骑马的时候不太方便。公元5世纪,伊朗萨桑波斯人用双耳挂剑。这种新风格最初是为了游牧民族的需要——水平悬挂的剑不会干扰骑马者。

装着6-7世纪伊朗阿奇梅尼王朝金银的铁刀

最迟在6世纪,双耳剑已被我国积极吸收,但大多保存在壁画或雕塑中。李习安墓出土的铁刀是最早的双耳挂刀,具有象征意义。这把刀是中原传统的环刀,与波斯刀明显不同。但剑鞘中却采用了异国情调的双耳样式,而非狍子,可谓中西合璧的利器。隋唐时期,双耳悬法基本取代了挥剑法,影响到海东地区。日本正仓院的唐大刀是用金银装饰的。是双耳鞘。

唐金银钹大刀

固原位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界处,古代常为军事重地。根据《读史纪要》和的评价云,“外为阻河朔,内为龙口,秦、梁为领,为后,关中稳扎于此”。北魏末,宇文泰首先攻占固原,然后以此为基地进入关中。同时,固原也是连接中原腹地与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于是,的统治者特别重视固原,选择了更多的人手不足的官员来填补房镇的职位,而以其文采赢得了这个职位。

固原位置图

北周第四年,死于长安,葬于军马旧居。透过这把陪伴他长眠的宝剑,你还能想象出一代将领立即踏上甘肃的豪迈姿态。

“王冠被绑已经七年了;如果你落入敌人手中,你就会有一场战斗。”——李习安墓志铭

Xi南郊唐墓出土的环首刀。汉唐时期的刀多为直的或微弯的,形状与剑相似,但剑是双刃的,刀只是单刃的。

北齐东安娄睿墓壁画中,持马人腰间挂着双耳刀。

潼关隋墓壁画中的人物都挂有双附剑。

安阳隋、墓出土的陶俑手里都有双耳刀。

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中,韩世忠在家将背后,腰间佩着双耳剑。

参考文献:

韩赵敏,《北周李习安夫妇墓发掘简报》,宁夏固原,文物,11期,1985年。

《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历史文物》,科学出版社,2004年。

季孙,“玉剑与刀法”,《考古学》,1985年第1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青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年。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战国地下音乐宫:湖北省睢县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94年。

河南博物馆:《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科学出版社,2001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新出土文物选》,重庆出版社,1998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水村隋代壁画墓》,潼关,文物出版社,2013年。

刘烨陶金:《中国人物画全集》,京华出版社,2001年。

图像来源:

有些线条和照片是作者画的或拍的,其余的来自上述参考文献和目录。

本文是经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主办的“起源运动”授权转载的。作者是汉唐考古博士生。

1.《惶急 一物 | 鞘里宝刀鸣——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刀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惶急 一物 | 鞘里宝刀鸣——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刀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1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