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国产大型飞机C919就要起飞了。如果第一次飞行成功,这将是中国长征的又一步,可以说是所有中国人的幸福事件。说到C919首飞,有哪些亮点?你对C919了解多少?

C919首飞最新情况

据COMAC介绍,根据最新天气情况,C919国产大型飞机首飞任务原定于5月5日上午,预计调整至5月5日下午14时,出发地点为上海浦东机场4号跑道。

C919首飞最新情况

C919首飞的亮点是什么

据报道,5月5日参加首飞的C919内部布局与普通客机有很大不同。取代了成排的座椅,配备了大量的专用仪器设备。据记者了解,飞机需要测试的参数超过4.4万个,其中有数千个会在试飞时传回地面,试飞时飞机的完整状态可以在指挥大厅进行监控。

COMAC试飞工程部部长尤丽燕告诉记者,参加C919客机首次飞行任务的机组人员由5名具有丰富驾驶经验的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两名飞行员、一名观察员和两名试飞工程师。其中,观察者负责在舱内观察飞行员的驾驶动作是否符合试飞要求,而试飞工程师则在舱内随时记录并解读机载测试系统的参数,判断每次试飞动作是否合格有效。

据李燕介绍,首航需要90-120分钟。与大多数人想象的“外观工程”不同,“试飞就是简单的上升空然后降落”,C919首飞会完成很多首飞任务。从起飞前到着陆后共15个测试点,分为几个阶段,即地面检查阶段、爬升阶段、水平飞行阶段、模拟进近、着陆和复飞阶段、着陆阶段。在第一次飞行中,C919的最大高度为10,000英尺,最大速度为170节。

C919首飞最新情况

看似简单的试飞,其实整个过程非常严谨。据介绍,在C919的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还会通过手持GPS数据,对比C919飞机自身和地面遥测获得的数据,分析判断飞机空速度系统是否正常。首飞飞机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空速度数据非常重要。如果只用飞机自带的空速度系统,系统出现异常造成错误,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数据核对无误后,C919不会马上降落,而是在8500英尺的高度降落绕行,作为虚拟跑道。整个过程正确后,才会真正落地。按照惯例,为了保证安全,C919在首飞时不取下起落架,保持襟翼放下。

据悉,C919首飞将伴随另一架飞机,这是中国民用飞机首次试飞。据介绍,随行飞机会提前进入首飞空域,了解附近的风、温、云等实际气象情况,排除影响飞行的危险天气。还可以观察C919飞机的外观,如舵面、起落架、漏油等。,并为C919飞机提供高度/速度参考。如果条件允许,C919飞机应由随行飞机的机组人员对外拍照,并保留首飞图像数据。

机身之间的测量精度可达0.03毫米

从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型飞机发展重大科技项目,到2015年11月2日C919下线,再到2017年5月5日,研究人员规划了先进气动布局、结构材料、机载系统等102个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

飞机装配技术是飞机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据统计,飞机制造中50%~70%的时间和成本都花在飞机装配上。数字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是当前国外飞机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C919首飞

2009年,南航与中国商用飞机上海飞机制造厂联合成立“民用飞机先进装配技术中心”,旨在加强国内大型飞机制造技术研究,提高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业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该中心主任黄翔说,c919机身和机翼之间的装配间隙从2 mm减少到0.5 mm。间隙的减少可以减少垫圈的使用,降低飞机的重量和能耗。利用激光测量机身间隙,可以将测量精度从0.1毫米降低到0.03-0.05毫米。

中心在大客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民机专项、创新基金支持下,开展了多项民机装配技术研究,包括数字化飞机装配技术、飞机装配连接质量控制、自动钻铆技术、大型零件自动对接、软线工装等。

"由于疲劳寿命等原因,民用飞机对装配质量有更高的要求."陈文良教授介绍。

南航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一套集数字化测量、控制和检测为一体的大型飞机零部件自动对接装配系统。研究成果已应用于ARJ21,并成功实现了ARJ 21-06飞机的对接装配。从这架飞机开始,已经生产的所有ARJ21飞机都应用了这项技术。“以前,飞机航段对接常采用手动对接。该技术在ARJ21上的应用为C919积累了技术。”黄翔教授介绍。此外,他们团队开发的数字化测量和检测技术,保证了不同公司开发的C919的七段可以一次成功对接。

为了满足COMAC的技术要求,提高装配效率,该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发了一种两框八腿轻型自动钻孔系统,也称为爬行机器人。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机械、电子、通信、控制等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这个成绩也弥补了国内空的问题。

基于MBD的数字化工艺技术研究成果为C919数字化装配工艺编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研究了飞机复合材料翼盒的装配技术,将复合材料与装配技术相结合。自主研发的钎焊金刚石套料钻填补了国内空空白,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钻孔的质量和效率。

完成了C919的首次静力试验,并对起落架进行了多次研究

"数据与理论计算一致,实验成功!"经过8个多月的时间,2011年3月15日,南航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完成了C919某截面的静力试验。

C919首飞

飞机静态试验是结构试验的内容之一。观察和研究飞机结构或部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应力和变形分布,是验证飞机结构强度和静力分析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南航聂宏教授牵头的该段静力试验是C919大型客机七个航段中首个达到启动状态的静力试验项目。测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为以后的静态测试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试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C919大型客机后续工作的进展,对于大型客机的成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南航科研团队多年的科研积累,实验室师生近8个月的辛勤工作息息相关!”南航校友、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当时表示。

聂宏教授的团队还承担了对C919起落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缓冲系统用高性能缓冲器的设计与分析;其次,针对C919超临界翼型导致主起落架收放空变小的问题,设计分析了起落架收放机构,并基于工程样机和收放试验对其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了测试。再次,根据C919大转弯转向角和扭矩的设计要求,设计了起落架转弯控制系统。

C919首飞

飞机翼身双连接装配实验平台

承担空气动力、结构强度等140多个项目

与此同时,张兆明教授所在的风洞实验室承担了与C919模型研制相关的风洞试验,包括飞机高升力装置优化试验、飞机液体排放安全试验、飞行试验紧急起飞安全试验等。

朱春玲教授从2008年开始带领研究团队计算C919的防冰系统。其研究成果——用于飞机结冰机理和防/除冰技术研究的结冰风洞,弥补了国内高校结冰试验基础研究的空不足。

杨山水教授负责“C919大型客机供电系统架构演示与仿真”项目,并会同学院其他教师完成了大型客机配电系统架构的研究,为大型客机供电系统设计提供支持。

张芳教授参与了ARJ21的振动噪声、飞行测量、减震降噪等方面的研究,针对ARJ21飞行试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振动方面的研究,为C919的论证工作奠定了相关专业基础。

国产大型飞机C919

此外,南航科研人员在飞机设计、空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材料制造、适航管理等领域承担了140多个项目。,资金超过1亿元。南航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C919机翼设计,尤其是增升装置的设计、翼架的外形设计以及具有高巡航气动效率的超临界翼型的气动设计。同时,对于ARJ21的高精度建模,整机有限元动态模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和美国行业标准。

1.《C919首飞最新消息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看点全汇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C919首飞最新消息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看点全汇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4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