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出发,一路向东,近4个小时后到达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这里曾经是海陆丰区的中心。在繁华的市中心,相邻的三座建筑特别显眼——中国传统建筑红宫、富有苏联风格的红场、风格各异但又完美配合的彭派纪念医院,完美诠释了90年前的历史及其今天的延续。
1927年,在我党早期党组织和重要领导人彭湃的领导下,在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的配合下,海陆丰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当年11月18日至21日,新政权在海丰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
“起源于海陆丰、发生于海陆丰的大革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一切革命者追求解放、寻找国家富强之路的勇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海丰红宫红场纪念馆馆长周说。
大地主的儿子杀了自己的家人
"红宫红场的外观一开始并不红."据周说,红宫最初建于明朝,名为夫子庙,红场最初是东仓铺。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会场周围的墙壁和街道被漆成红色,墙壁上覆盖着红布,会场里贴着标语。代表大会决定将龚雪改名为红宫,红场的建筑仿照莫斯科红场。
故事从彭湃烈士故居开始,距离红宫红场1公里。1896年,彭湃出生在海丰县的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家有个“乌鸦飞不起来的稻田”,一边有钱。这一点从故居前的雕塑《彭湃烧地契》可以看出:1922年11月,彭湃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决心,公开焚烧了自己名下和母亲名下的地契,涉及石块670多块,相当于5300多亩。
受母亲和老师的影响,出身富裕家庭的彭湃很早就同情穷人。彭湃留学回国后,先是在家乡做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局长,后又因宣传革命被撤职。他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下定决心要在农村做实用的体育运动。1922年7月29日,彭湃、张马鞍山、林沛等五位进步农民组织成立了著名的“六员农会”。
“六员农会”带领农民开展“联盟罢工”,打击城市恶霸和土豪,设立农民医务所,深受农民欢迎。农民协会发展迅速。1923年海丰农民总会成立时,所辖人口超过10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4。到1926年,海丰县农民协会有会员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这时,“一切权力属于农会”才真正在海陆丰农村实现。
中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923年7月,海丰遭遇罕见的强台风,农业损失惨重。8月15日,农会召开两万多农民参加的宣誓大会,动员农民争取“最多三租”的决议。这一举动被当地政府和乡绅武装镇压,农会被迫转入地下。”这是海丰农业运动史上的“第七次五年农潮”,使彭湃等农民领袖认识到拥有自己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海丰红宫红场纪念馆评论员罗小美说。
1924年春,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彭湃以中共党员身份出任国民党农民部部长。国民党根据彭湃的建议,成立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命彭湃为第一农业讲习所主任。“彭湃强调,学生要会学习,组织学生去黄埔军校培训学习。”次年年初,广东革命政府决定讨伐陈炯明。东征第一次胜利后,在周恩来、彭湃的关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海丰支部,同时成立了海陆丰农民自卫队。第二次东征后,周恩来特地从东征军中留下10多名教官,帮助训练自卫队。
经过几年的积累,自卫队的实力逐渐增强。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造反反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武装抵抗,先后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在这一背景下,在党组织和彭湃的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于1927年4月、9月和10月三次举行武装起义,最终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配合下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府。
叙述
留声机见证了革命的历史
——彭湃五千多亩土地被烧背后的故事
自2000年起,她一直在海丰红宫红场纪念馆担任讲师,罗小美通过空成为彭派领域的专家。去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习近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1日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她讲述了彭湃烈士的革命故事。
彭湃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他为什么要革命自己?罗小梅介绍说,彭湃走上革命道路,与早年的两个个人影响有关:一是彭湃的母亲,因出身贫寒而同情普通农民;第二个是林金亭,彭湃小学老师,团员。彭派脱离所在的主阶层后,开始把地契还给佃户,佃户不敢相信,又担心被秋后算账,于是陆续把地契还了。
彭湃很不爽,想到了一个绝招——干脆烧掉。1922年11月,彭的七个兄弟失散了。彭湃决心让革命之火先在自己家里燃烧。他在自己家门前搭起舞台,农会通知各乡的农民来看戏。演出前,观众很拥挤。彭湃拿着一大捆田契上台,发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讲,大声宣布:“彭的田不是彭的,更不是彭湃的。这些田地是农民兄弟一年到头辛勤劳动的结果。”之后,他把地契上写的内容、地点、亩数、佃户姓名一一念出来,然后就地烧掉。第二天,彭湃烧地契的消息迅速传到海丰、陆丰,有力地推动了农会的发展。
红宫现存的国家一级文物留声机见证了彭湃宣传革命的艰辛。罗小美介绍说,为了宣传更多的农民,彭湃经常带着留声机到人们接触最多的海城天后宫门前的大榕树下,播放唱片吸引农民。当人群聚集时,他关掉留声机,站起来发表讲话。此外,他还用海丰方言编出了童谣《田字骂田宫》,深刻揭露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罪恶,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记者笔记
岁月不辜负忠诚
岁月无情,多情。站在海丰县的街道上,看着红宫红场旧址和附近的彭派纪念医院,不禁觉得历史离我们不远了。
这次去中国农民运动之王彭湃的故乡,有两个深刻的感受:
第一,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全国13个红色基地之一,海丰在近代孕育了彭湃、、黄、马思聪、、邱东平等一批名人。作为一个多山的县,当时海丰有200多名留学生。
第二,信仰的力量。彭湃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却率先杀死了自己的家庭。他去世的时候才33岁,他的家族先后产生了7位烈士。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就不可能做出如此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岁月不辜负忠诚。如今,彭湃的后代有两位院士:他的二儿子彭士禄,从小失去父母,“历经百衣千餐”,在党的关怀下成长为中国第一代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还主持大亚湾核电站前期工作;彭世戈,三弟之孙,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金融数学第一人”。
1.《苏维埃政权 中国首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在此诞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苏维埃政权 中国首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在此诞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5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