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不息,我的心充满大海移山。”中山大学大二学生小军就在朋友圈写过这样的感受。由于学校的专业调整,今年秋天,他的专业可能不会迎来新的弟弟妹妹。

5月7日,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最新一轮本科专业办学评估意见,决定2017年调整或暂停18个本科专业招生。小军的社会工作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没想到,中山大学师范教学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引发了质疑:为什么要停办社会工作专业?有人认为这与该专业的就业匹配率不符合相关要求有关,甚至有人指出“毕业生中没有一个人从事过几年社会工作”。

对此,创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当时的社会学系系主任蔡和教授回应说:“我认为,学校的出发点是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促进广泛教育...并不是因为生源、就业问题、教师论文发表而做出决定的理由。"

据了解,目前中山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涉及数学、化学、工程、地理、金融、医学、社会人类学等12个学院,其中有很多公众熟悉的经济、金融、应用统计等“热门”专业。中山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调整的18个专业中,有8个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0%,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专业甚至近3年的就业率都是100%。

“就业率不是中山大学本科专业调整的唯一原因。”中山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回应,中山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要遵循的评估程序是:综合考虑院系自评,校内专家实地考察,校外专家评审,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师范检测数据中心专业办学数据分析。其中,校外专家审核是今年采用的第一种评估方法。通过邀请国内顶尖高校专家对自评材料、重点办学数据、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意见更具权威性和客观性。

记者发现,中山大学建立的关于专业办学质量的数学模型包括学生质量、本科生与教师比例、学生国内外交流、本科生继续深造率、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调整停课率、公共选修课教师课程和教学成果等八个维度。专业就业率未纳入评价指标。

“本科专业的动态改革是优化学科结构,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山大学教务部负责人表示,由于扩招等原因,中山大学本科专业数量高于国内第一方阵高校,结构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专业招生规模不适应社会需求,部分专业之间课程设置差异不高,专业特色不明确,培养口径过于狭窄等。

“学校做的每一个决定,尤其是和学生有关的决定,都是慎重的。我们也在不断回想,思考我们教学改革的初衷是什么。”中山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强调,“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学科门类齐全,还体现在对与学校全体师生关系的思考上。那么,从国情来看,大学定位为综合性大学有哪些共同的趋势,值得学校关注。”

有调查显示,985、211等综合性大学越是强调人才培养的口径宽、基础厚。综合性大学呈现出专业合并的趋势。去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专家组对中山大学进行了审核评估报告,也肯定了专业调整工作。

专业合并后老师该怎么办?负责人回应:“学科是教师成长的路径,专业是学生就业的基础。“不管专业怎么调整,学科总是存在的。通过学科组织形式的整合,整个学校将为学校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综合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才的培养,就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本质,就是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对于未来对社会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将在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参加社会工作模块课程,继续从事社会工作或深造。“学校有学校定位,但是会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路径。”负责人说道。

据悉,在实施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前,中山大学有126个具有招生资格的本科专业,计划通过本科专业动态调整,逐步将本科专业调整到80个以内。通过本科专业的动态调整,学校希望“让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对学生的‘好’承诺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1.《就业率高低不是专业叫停唯一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就业率高低不是专业叫停唯一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5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