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父母不能不去想象孩子的未来,但在无限的可能性中,你无法决定孩子会有怎样的生活。再怎么焦虑,也不可能消除人生成长的不确定性。
-01-你眼中的老虎可能只是一只野猫
许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孩子只是数学考的不好,头皮发麻:“之后好像就没有数学天赋了。中考,中考,高考后他能干什么?”数学是高考必修科目,看来他上不了好大学。如果上不了好大学,不就完了一辈子吗?"
然后半夜起来。我在网上寻找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方法。第二天早上我到处问哪里有好的数学培训班,晚上带孩子去付钱。
有些父母似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就活不下去。第一,焦虑的孩子说话晚,孩子会说话,焦虑的孩子粗鲁,会打人;孩子不打人,开始担心孩子学不会拼写;孩子会拼写,他很担心孩子上课不主动说话...
总之,前面的焦虑一消失,后面的焦虑就接踵而来。
焦虑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取决于程度——焦虑的程度要和事情的危险程度相匹配。老虎会吃了你,很危险;狐狸会吃掉你的鸡,给你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野猫会偷你的鱼,当然是一种财产损失,但是你努力了,可以用更多的鱼来弥补。
面对这三种危险,你的焦虑程度应该与它们对你构成的威胁相匹配:你最担心的是老虎,其次是狐狸,最不担心的是野猫。
刚到美国的时候,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女孩给她在中国的父母写了一封信说:
“爸妈,美国一切都好,我最近交了个男朋友。虽然他才初中毕业,没有工作,但也没关系。我跟同学借钱,因为真爱无价。他比我大19岁,和他女儿一样爱我。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有时候他不开心就打我,但我不怪他,因为我总是先惹他生气。他有许多爱好,比如滑雪。上周我们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拖进了黑社会。我两条腿都断了。因此,我躺在医院里给你写这封信...
嗯,其实上面说的都没有发生。我在美国过得很好。我没有男朋友,身体也很好。这学期我就差一科了。"
很明显,这个女生是怕父母暴怒或者过于担心一门课不及格。她捏造了之前更糟糕的场景,先吓了父母一跳,等到父母担心到了极点,才说出自己遇到的真实问题。
这时候她的父母一定发现,之前很担心的问题比起女儿生命有危险,腿断了,被老人骗了的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属于老虎级别,比如那些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甚至威胁孩子生命的重大疾病和事故;
有的属于狐狸级别。虽然不致命,但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显著影响,如品德、社交障碍、学习障碍等。
大部分问题只属于野猫的水平,长远来看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你考不好,对你安排的兴趣班不感兴趣,在操场上和别的小朋友打架...
遇到老虎级别的问题,要彻夜不眠,焦虑不安,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遇到狐狸级别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循序渐进地解决。当然你要处理野猫的问题,但是绝对没有必要通宵达旦大惊小怪。
如果你在焦虑一些影响不大,可以扭转或者大大减少后果的问题,仿佛生死攸关,前途命运危在旦夕,这些过度的焦虑都是自己造成的。
-02-太多焦虑,当心变得“愚蠢”
过度的焦虑让你用太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个次要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是不会有回报的。下面我举三个例子,都是人在过度焦虑状态下犯的简单错误。
1、低估选择的机会成本
儿子今年6岁,父母谈论最多的就是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
“6岁之前,是学习外语的第一个敏感期。你必须早点出发。听说XX培训机构的外教不错,大家一起举报吧。”
“现在小学都有要求。他们入学一定要会100字,10以内就能做加减法。年轻人脉一定要做,咱们一起打一个班。”
“奥数要从娃娃开始,以后萧声早期可以加分。如果孩子能在奥运会上获奖,所有的牛校都渴望得到。去举报一个。”
这个时候,通常是我让大家失望。我不报这个学那个。所以有家长劝我:“孩子反正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学的东西多了,也不压自己,也不亏什么,对吧?”
真是错了!孩子失去了其他选择的机会,付出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物而放弃的其他事物的最大价值。
一般来说,即使成年人不知道机会成本的概念,他们在做出选择时也会本能地考虑机会成本。
比如有人追求你,你会考虑其他潜在的追求者,仔细比较;你去找工作,收到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等着看还有没有其他公司想录用你;更别说投资了,不管是买股票还是买房子,你都知道买了这个股票或者这个房子就买不到那个股票或者那个房子,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
但说到育儿,父母就没那么理性了。英语、识字和数学哪个不重要?还有手工、钢琴、儿童编程...不都应该学吗?
你有没有想过,有很多事情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但是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
有限的时间里最重要的是什么?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精力充沛的知识上,如英语词汇、识字和数学问题,而忽视了不可量化的能力的培养,如自主性、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但从长远来看,是什么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成就?自主性、社交能力和创造力至少不亚于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机会。
孩子们可以利用辅导课的时间自由玩耍。在家长眼里,“盲打”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除了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决定。
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父母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听从老师的指令,如何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
如果孩子们把这些时间花在和朋友在操场和公园玩耍上,那就更好了,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即使发呆,也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创造力的退却,因为发呆的时候,大脑不是关机休息,而是启动“默认模式网络”,这才是创造力的源泉。
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让父母无法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实际收益做出理性的判断。
为什么父母在投资、求职时考虑机会成本,在子女教育上对各种“能力提升机会”失去抵抗力,而忽略了机会成本?
根本原因在于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使他们无法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实际收益做出理性的判断。
2.很容易一概而论,乱下结论
儿子去生孩子的时候,一个同学的家长对我说:“我也想按照你说的方法来养孩子,但是不行。我家孩子太坏了,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我怎么能不给他补课呢?”
我也认识这个小伙伴——很活泼可爱。我奇怪她爸妈为什么说她太坏:“她怎么这么坏?”我感觉不比别人差。"
家长掏出手机,边说边给我看手机屏幕。
“你看,这是她班上一个孩子画的画,多生动啊!我们的孩子现在只会画圈圈!这是她班上一个孩子写的日记。别的孩子能写那么多字,我的孩子现在只能写自己的名字!还有这个视频,听听。和她一起学钢琴的孩子们弹钢琴。它只有5岁,他们玩得很好。我的孩子呢?叫她去上钢琴课,简直要命!”
“你说这可能不像是同一个孩子?你让你的孩子和最好的孩子画画比画画多,最好的孩子写字比写字多,最好的孩子弹钢琴比弹钢琴多。他们当然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不到。”
“不比怎么比?!画画比不会画画的好,写字比不会写字的好,弹钢琴比不会弹钢琴的好吗?那不是个Q吗?”
“当然,你不能比较。你要和大多数人比。”
这位家长就是犯了采样偏差的错误,就是有偏差。她在找老公的时候,不会拿老公跟最有钱的人比财富,拿长相跟演员比,拿智商跟爱因斯坦比,拿身材跟c罗比,因为懂事的人都知道不代表平均水平。
但是有了微信,就不一样了。班级组里发儿童画的一定是画得特别好的孩子的家长。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4个家长发,只占班级的10%,但是一天看到4个孩子画的好看的画还能屏住呼吸吗?要知道,这不是美术学校里远方天才的画,是孩子的同学。
当时你忘了那只是班里前10%,误以为是班里的平均水平。
更糟糕的是,父母特别容易结合不同孩子的优点,成为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就像他的梦中情人和白马王子一样。买车的时候,你不会要求德国车的安全,日本车的省油,美国车的宽敞,最后是国产车的价格。
但说到孩子,我理直气壮地拿他今天的成绩和第一节课比,拿他明天的身体和顶尖运动员比,拿他后天和“好”孩子比的情绪比。
要知道,这个世界除了“我的孩子”之外,到处都是“别人的孩子”,这就相当于让孩子自己赢了这个世界。这样公平吗?孩子受得了吗?
这也是采样偏差的误差,把虚构的人物当成真实的样本。
这些错误在你找老公或者买车的时候都是不能犯的。为什么会发生在孩子身上?
因为你太焦虑,太担心那些“素质”和指标对孩子的影响。当你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时,你会反复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宁愿向上走得太远,也不愿向下走得放松。
但这些指标并不会决定孩子的生死,大部分甚至不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这样客观不准确的比较,只会让你过于关注根本不那么重要的事情,给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3、焦虑然后焦虑,没完没了
在我儿子小学家长会上,学校让家长谈谈最关心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刚入学,他们特别担心年轻和年老之间的联系。孩子以前散漫,能适应小学的节奏吗?我看到孩子每天都要起这么早,中午也没午睡。我担心他小小的身体挡不住。”
大二的家长说:“哦,这些问题你不用担心。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就好。你应该注意孩子和其他孩子的相处。我觉得这是小学最大的挑战。大家在一起六年了。如果班级氛围不友好,有排挤和欺负,怎么办?”
三四年级学生家长说:“你们都是小问题。你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担心什么?”开心就好。到了三四年级,学习开始变差,你知道父母不擅长。班里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都要检讨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学习。"
五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说:“你们都是浮云,关键是你们大三开学了。孩子上不了好的初中,那么好的高中就没有希望了,更别说好的大学了,一辈子就毁了。为了孩子上初中,我们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听到这个我并不意外,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习惯了身边父母的对话模式。2岁宝宝的父母会指导1岁宝宝的父母说:“不用担心他走路。我以前很担心。我们的孩子15个月才会走路,现在跑的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你要注意的是语言。不要觉得他听不懂,多跟他聊聊,不然他两岁的时候语言能力就落后了。”
4岁孩子的父母对3岁孩子的父母说:“害羞?不敢和别的孩子玩?这不是问题!4岁的孩子自然敢。孩子3岁的时候我太担心了,太紧了,逼着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你看他现在被别人欺负,不知道怎么生气。他还在别人屁股后面,哎呀,我死了!”
最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是同一个家长。她担心孩子1岁走路不好,担心2岁说话晚,担心3岁害羞没朋友,担心4岁懦弱被欺负,担心小学一、二年级不合适,担心三、四年级成绩不好。跟不上,五六年级担心考不上好初中...
之前的问题顺利解决了。她没有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焦虑:“这个问题好像没那么可怕。当初我为什么这么担心?”但是马上跳到下一个问题继续担心。
这是过度焦虑者的典型特征,焦虑并不会随着问题的消失而消失。有老虎的时候,就为老虎着急。没有老虎的时候,就把野猫当成老虎,继续焦虑。
如果你在工作中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却始终没有找出原因,继续原来的判断模式,你的老板很可能早就找你谈过,但你总是在育儿上犯错。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过度的焦虑让你很快忘记了这些错误,却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下一个危险上。
-03-你的孩子是“薛定谔的狗”
长大后可能会成为销售狗、程序狗、护士狗、研究狗、训练狗、创业狗。他们逐渐经历了高中狗,大学狗,研究生狗,一些生物狗,化学狗,一些历史狗,卡通狗,都要单身一段时间,大部分都会成为养家糊口的人。如果你幸运的话,他们都是房贷狗...
当然,这里的“狗”字是调侃的意思。但是你不知道你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狗,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
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他是怎么长成那个淘气的男孩的?为什么脑子里会放那么多奇怪的东西?你是如何成为一个稳重、负责、勤奋、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我经常觉得,谁要是自称懂育儿,那肯定不懂。
“薛定谔的狗”是育儿中最神奇的东西——你的孩子有无限可能成为各种各样的“狗”。也就是说你有了孩子,现在是各种狗状态的叠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上无限多样的狗态,每天都会崩溃无限多次。最终,他只会变成一条狗。
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生活,但这些可能性每天都在减少和融合。最后,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道路。
童年的孩子,就像微观的粒子,本质上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肯定会引起你的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请不要忘记,你要面对的问题只是一只薛定谔的狗,而不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要面对的是生与死。孩子重病,或者吸毒,或者加入黑社会。这个时候,他们是否能正常生活还不确定。你应该是太着急了,没日没夜的睡。
薛定谔的狗只需要面对方向的问题。他学文科还是理科?男生不喜欢金融和电脑,喜欢画画和看书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不影响他生活的本质。文科狗和理科狗,也许一种狗比另一种狗有更大的前途,但各种狗都能过上精彩的生活;金融狗、IT狗、艺术狗、编辑狗,统计数字可以显示哪种狗能吃到更多的肉和骨头,但每种职业都能带来乐趣和成就感。
哪个好?真的不好说。也许在你眼里,猎犬比哈巴狗好,黑狗比白狗好,但你家的小狗可能不这么认为。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乐趣。这些选择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沉重。
更何况,再怎么焦虑也无法消除人生成长的不确定性。人类的观察不能确定粒子在哪里,你的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不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呢?
以前不可能存在的机会不断涌现。只要有1000个人喜欢一个孩子做的事,每个人愿意每年为他的服务付出500元,他就能过上好日子。互联网时代,找1000人根本不难。
所以,请让孩子做薛定谔的狗。让他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喜,让他感受到通过不断的试错纠错完善自己的骄傲。每一次经历都是对无限可能的探索。
既然你无法预知孩子的未来,那就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吧。你失去的是孩子会偏离你设计的人生轨迹的焦虑,你得到的是孩子会创造自己的未来的惊喜。
当我们能够放下焦虑,拥有平和的心态,也许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益的帮助。父母的成长是孩子与世界的桥梁。
本文的目的是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本文认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天内私信联系此号,我们会尽快删除内容!
1.《赵昱鲲 赵昱鲲:为什么父母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赵昱鲲 赵昱鲲:为什么父母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6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