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时间约为8分钟-

这是给年轻律师的一条建议。如果你想通过上一段楼梯成为一名律师,边肖建议你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作者刘同海是黑龙江垦区第一位通过考试的律师,律师界资深人士。

今天的文章《关于青年律师案件缘起的思考》原本是刘律师作为嘉宾在政法网校专栏的点睛之笔对记者的专访。

为什么年轻律师缺乏案源?

案件来源缺乏不仅是年轻律师遇到的问题,也是老律师遇到的问题。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是中国律师分布不均。

据统计,全国有30多万律师,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沪等大城市。北上广占大多数,其强度可想而知。

大学生毕业后有大城市情结。他们不愿意回家,觉得丢人,去中小城市,更不愿意去农村从事法律服务。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现实地说,在大城市工作的前景并不乐观。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优势,比如

1.宽辐射范围

2.可以去外省办案

3.很容易得到当事人的青睐

因为中国是等级社会,普通人觉得北京律师水平高。如果能进入大成或者京恒这样的大型研究所,通过这个平台找到案源会更好。

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律师已经饱和,更重要的是,法律服务市场已经被各种附庸瓜分。

比如房地产、金融、上市公司、超大型国企等领域已经被律师占领。就算你尽力了,也进不了这些赚钱的领域。

律师收入的“28法”已成为共识。现在北京可以1000元聘请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律师,说明新律师的生活条件并不乐观。

在我看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不是年轻律师的天堂,所以我劝一些年轻律师不要在大城市聚会,大城市可以向往他们,他们是年轻律师的天堂,但他们也是地狱,所以一定要小心。

二是年轻律师办案经验不足,脸嫩,不能得到委托人信任。

这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政法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更别说一般的本科生,连一些硕士博士都不会办案,连当事人都说不好,一般的法律文书也写不好。

在国外,法学院从事诊断教育。比如印度大学,学生在最后一年干脆去律所和法院实习,这样毕业后就能很快进入律所的一个角色。而我们大学也搞所谓的诊断教育,不过只是模拟几场法庭辩论,叫银白色蜡枪头,看了也没用。

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学生入学后,可以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学习一点基础知识。第三年,他们忙于工作,留在学校,专注于社会。最后一年,他们要处理毕业论文等等。压力挺大的。如果这种教育弊端不改,将影响年轻律师的未来发展和就业机会。

主观原因是一些年轻律师急于成名,功利心强,不如别人。他们处理不了大案子,但不处理小案子。他们想换个工作,再建立一个有点成绩的门户。

我们说“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著名的律师背后都有一段悲伤的奋斗史。几年内成功的年轻律师不能说没有,但概率很小,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年轻律师自尊心太强,放不下架子。

我认识几个年轻的律师,经常一起研究如何盘剥案源,但是谈不拢。一个律师经常参加社团和社交活动,每次开会都会进去发名片宣传包装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有病例的来源。虽然没有目标量大的案例,但还是有小案例的,虽然赚不了大钱,但能照顾好自己。但是,有些律师羞于出门,觉得自己卖的东西太掉价了。结果,连吃饭都成问题。

另一个主观原因是浮躁,无法研究法学理论,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遇到疑难案件,法律关系不清,不知从何说起。

因为我心里没有想法,和当事人说话的时候,自然无法和他们相处。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是在向你求医,你之前可能找过很多律师。能否抓住客户,就看你的基本功了。

要想把当事人拉在一起,不要夸夸其谈,要承诺,要分析剖析案情。话不多,但指向穴位。

前不久,我接到一个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他是一名医生。听了他的基本案情,我替他分析了这个案子的法律关系和利弊,劝他不要打。官司输的比赢的多。但他很执着,不在乎输赢,所以一定要和原单位竞争。我说,你可以找别人代表你。我不代表你的案子,但他坚持让我代表你。

最后,我告诉他,我会尽力保护你的合法权益,但你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本案表明,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事人,而是根据不同的当事人和不同的要求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让当事人信任你。一些年轻律师为了抓住客户,什么都盲目做,甚至大吵大闹,乱砍价,这种做法很可能不会成功。

年轻律师如何获得案源?

这是个大问题,很难解释清楚。我觉得有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1.选择名校,接受规范系统的素质培训。

大型律所普遍对律师规范严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就知道怎么办案了。

另外,研究所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大学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名气大,不仅能培养基本素质,还能让你扬名立万。过几年,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闯荡江湖了。

你不能指望在一个大的研究所里赚很多钱,只要你学会了技能,你就不用担心将来会赔钱。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律所新律师呢?

第一,人品好。

目前律所的选拔标准不是看你学历和学位有多高,而是首先看你的人品。所谓人品,就是人的品质,道德上诚实、仁厚、谦恭、恭敬。如果你耍聪明,挖空算计别人,那是不可能的。律师都是精英,你比你强,你终于算计自己了。《红楼梦》里有一句诗:“机关太聪明,误不了青青的一生。”

第二,勤快。

当你是大学老律师的助理,就要有专业素养。任何一个老律师都喜欢努力的人,努力的人。例如:

1.开庭前,协助老律师调查取证,整理证据目录,勤于思考,及时向老律师提出自己的见解。

2.庭后整理庭审笔录,为老律师整理好律师或辩护词,归档。

3.每一个案件或庭审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注意吸收老律师的长处。久而久之,你会和老同志搞好关系,老同志会对你好的。

古人说,要拿就要先给。如果你只求一点东西,不懂得付出,整天郁郁寡欢,偷懒,没人会喜欢。

第三是要聪明,也就是要更聪明。

当律师比当法官或检察官更难。法官和检察官没有生活压力。办案虽然有时间限制,但不是硬性指标。找个理由闷死过去就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手中有公权力。你想做什么都可以。看司法部门现行的法律文书就能知道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他们不用讲道理,不用说服人。果断的霸王式判断,可以让一方输,另一方赢。

律师没有,不仅有智慧,还有大智慧。案件到手,就要搞清楚法律关系。有些案件比较复杂,有多重法律关系。你要一个一个的整理,然后选择起点。这就需要把你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种组合就是智慧。

第四是懂得社交。

除了案件本身,我还需要懂得社交,这需要智慧。我就不啰嗦了。总的来说,不要太傻,不然在什么地方都不会红。

2.选择有实力的小律所。

所有大研究所的优点,但也有缺点和不足。

一般来说是团队工作,案件类型比较单一。比如你搞并购,你就搞并购,你搞非诉,你就搞非诉。这样会缩小办案范围,不利于你以后的独立。而且学院的大律师傲慢,难以接近,不容易得到动手指导。

不过小办公室不是,因为人少,所以很容易接触到老律师。进入事务所后,要向老律师、有经验的律师学习。这是初步办案。

唱戏的基本功是手眼姿势,学做律师离不开这些,但内涵不同。

对于律师来说,手,也就是动手,眼睛就是有眼力,也就是学习老师分析案件的眼光,有眼力,思考师傅的想法,为师傅着急。

俗话说:不玩硬的,不玩懒的,只玩眼睛不长的。

所谓身,就是不管案件大小,都要亲自实践,多参加庭审活动,协助老律师制作庭审笔录,及时安排让大师修改。

所谓法,是指方法。除了吸收老律师的长处,还要认真研究分析案情,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老律师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好,但是不要乱提成熟的想法,更不要老提,因为容易被老律师反感。

所谓步骤,就是要有方法和步骤。小研究所里各种案例,给你磨练的机会。我觉得年轻律师入行后不应该专业化,因为知识面太窄。就像学习法律基础理论一样,要努力打好基础,然后选择一个热门或者喜欢的专业领域,比如债法、物权法、公司法、专利法等。此外,钱列阳律师说,当你有机会犯错时,当你接触到更多的墙壁时,你就会积累经验。任何外科医生都必须经历许多错误阶段,律师也是如此。没有失败,怎么会有成功?

另外,我还想提醒一些年轻的同事,不要在有了一些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就想跳槽,想赚大钱。当然,跳槽是选择的自由,但要谨慎。跳得好就一帆风顺了。跳得不好,会心烦。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律师,三年内在北京跳了四次。刚开始在一个老律师的照顾下一年赚了18万,现在连吃饭的钱都赚不到了。你说,这是律师的悲哀吗?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要对自己的善良表示敬意,不要过河拆桥。

我练了二十七年,对这方面有很深的感触。需要注意的是,你跳槽对老律师的伤害不仅仅是我。在这次学校青年律师起源研讨会上,很多老律师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人心不老,世道惨淡。鸟投自己的林,这是必然的,不用说,但是对于为之付出努力和机会的老同志,会有一定的伤害。

3.找一个好的起点。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错。我身边有个律师,在一个小城市做了几年律师,一直默默无闻。

后来,他调到上海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因为理解力好,三个月就学会了上海话,和当地市民交流没有语言障碍。刚到上海的时候,他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他长满了陌生的面孔。哪里可以找到案件的源头?

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社会上因“包养二奶”而引发的纠纷很多。他简单的建立了一个“中国婚姻法网站”从网上收集案例,成了火。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网站,甚至香港、新加坡都设有网点。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为了婚姻法专家,并去了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的小崔石硕。

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当时是一个创新。现在并不少见,但对年轻律师很有启发。还有一个选择好切入点的例子。

我的律师同行,专门代理在北京买商品房的人,平时很注意研究买卖商品房过程中的一些陷阱。比如北京的房地产往往看似有序,实际情况却很混乱,黑中介比比皆是。因为卖家的利益,一房卖两个,甚至一房卖三个,五个,买房的人经常被骗。为此,他收集了这方面的大量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评论,并编写了一本书,使他成为了一名买卖商品房的专家。

我们有些年轻的律师也写书,但都是大而无用的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他们并不深入某个商业领域,并以其名气而闻名。这些东西对盘剥案源都不好。王才亮律师说,他写的关于房地产拆迁的书被律师抄袭,以新的方式出版,但律师没有深入其中,所以很难出名。

总之,选择切入点很重要,但确实需要做一些研究工作。有李小龙的截拳道三拳两脚是必须的。

4.去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我们的一些年轻律师在思想上有一个误区,怕自己在农村赚不到钱。

其实不是。比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沪郊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告诉我,他的事务所已经从城市搬到了北京郊区的农村,在那里他完成不了自己的事业,赚不完的钱。

我就是受此启发。一些老律师已经从城市搬到了农村。为什么我们年轻的律师要蹲在城里等死?在镇上干点事积累点资本再进城也不迟。

现在是农村第二次土改,人口少,矛盾多。在我看来,年轻律师也有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有的同志可能会说,可能有很多情况,但是赚不到很多钱。有些情况可能是这样,但我想提醒我们的年轻同志,不要厌倦它的渺小,也不要厌倦它的渺小。不积累小流量,千里之行是不可能的。想吃这碗饭,一定要有耐心,找机会。当然,我不提倡年轻律师去贫困地区,应该去有发展潜力趋势的乡镇。

除了下乡,也是律师进入城市社区的好途径。比如北京的社区移民多,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他们应该和居委会、物业公司搞好关系,参加他们的一些公益活动。时间长了,就有案子要办了。

5.选择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先做企业律师,为以后成为专职律师做铺垫。

我们的一些年轻律师想成为全职律师,一夜暴富,这是不可取的。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纠纷也不少,比如劳动纠纷、产品质量纠纷、融资纠纷、销售纠纷等等。

总之,企业给你可观的工资,你就不会闲着。做了一段时间,积累了诉讼和非诉的经验,建立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当你觉得你能飞,你就能飞。

10多年前在一家改制企业做全职顾问,做顾问年薪3万。然而,这种情况很多,每年超过300次,平均每天一次。我真的很忙。

但是,我觉得充实而快乐,在办案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

一些大企业的老板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很骄傲,普遍看不起年轻的律师。他以成败论英雄,不考虑具体情况。这样你就要学会和老板好好相处,把时间藏起来,遇到批评不要沮丧,对批评要有一点耐心。在老板眼里,他不把你当律师。因为你,你们不是平等的主体。

我在上海遇到一个在外企做顾问的律师,年薪过百万。如果你达不到公司律师的职责,全职律师也做不好。我前面说的是私企。年轻律师最好建议去国企,特别是大企业做顾问,那里各种制度比较规范,杂务少,待遇很高。衣食无忧,在那里很舒服。

6.经常参加一些企业家协会,商会,公会。

中国是一个人类社会,要建立社交圈,离不开人际关系。据我所知,每个城市都有行会和商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你应该尽一切可能进入这个社交圈,和他们交朋友。当他们有案子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你。

为了获得案源,对于一些小案件,你可以不收取或者少收取代理费,以获得当事人的青睐。如果案子办得好,你的名声会逐渐增长。所以你不用担心没有案子可做。

7.媒体包装。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在整个地球之间传递各种信息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常常想: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唐朝是靠口头代代相传的,缺乏媒体传播。那些唐诗宋词元曲和一些民歌流传到今天并不容易。

我觉得所谓的诗人,只要有一首流传千代的诗,就可以称之为伟大。目前我们称之为国宝、伟大、大师的称号不算。它们必须经过历史的检验。大师不靠封号。季羡林辞去大师、国宝之职的原因,并非虚心,因为他并未超越前贤者陈寅恪,更谈及俞樾、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钱穆。

这个话题有点深远,但离信息的传递和包装不远。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不想成为李白和杜甫。最现实的问题是“饭求”的问题,也就是吃饭的问题。

作为一个年轻的律师,不能光有才华,可以学习,但不能做律师,要善于包装自己。北京一位律师说,律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忽悠。怎么忽悠?——一个是写书,一个是讲课。

虽然我不能同意这个理论,但它符合当前的趋势。浮躁的时代需要浮躁的表现,否则就没有空的生存空间。作为一个老律师,不能靠老卖老,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也很注重包装。虽然我是盲人,只达到了上网的水平,但我还是很注重互联网巨大的宣传推广效果。

我的网站是电竞学校建的,点击率前五。我的网络和我的一些同龄人不一样,就是从来不与时俱进。钱钟书有句名言:到时候就过时了。钱钟书先生和傅雷先生的文章没有文革语言,所以成为经典。我会记住这些。对于当下的焦点、热点、难题,我从来不诉诸写作。有意见,比如前一阶段的邓玉娇案,但我不发表。我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就是民商法知识,所以只听到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专心看经典书籍。

年轻的律师不能以我为榜样。如果他们以我为榜样,那就太糟糕了,他们当然不能吃。但是我同意大部分律师在使用网络媒体上的观点,只是价值取向不同。除了线上包装,年轻律师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方式进行推广和宣传。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包括北京月城所、大成所的律师。除了媒体宣传之外,还要研究一些问题,也就是对眼前的问题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浙江京衡学院的陈有西律师比我小一岁,但比我勤奋。邓玉娇案件的结论出来后,他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构思了案件的赢家和输家,并在北京一直呆到凌晨两点以后。别的不说了,年轻律师学学就够了。

成功不是上帝赐予的。每一个成功的律师背后,都有苦涩的泪水。“包装”不是花里胡哨,而是一点实实在在的努力,否则,没有媒体会为你服务。

另外,如果你真的有某个领域的知识,可以写书,发表声明,但一定要出入你所写的东西。所谓访问,就是深究;所谓“出柜”,就是结合律师执业。找枪手,东拼西凑只适合那些有名的律师,年轻律师绝对禁止。不管你有没有真功夫,“三招两式”在和当事人接触中就会为人所知,再怎么炫耀也无济于事。

8.充分利用你的社会关系资源。

我始终相信,中国不是法治社会,而是人治社会。即使是法治社会也离不开人,但人类行为的规范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这样你就要学会利用同学、老师、朋友、亲戚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帮你找到案件的源头。如果你在政府、企业、房地产等部门有关系,你的工作就有保障,关系就是资源。任何一个律师,无论是年轻律师还是老律师,都不能偷看“关系”这个词。一个成功的中国律师需要80%的关系。这不是体验,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啰嗦了。

本文来自法律出版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任何疑问或意见,欢迎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宏景USBAR”并留言。

1.《律师案源 月薪30000的青年律师是如何开拓案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律师案源 月薪30000的青年律师是如何开拓案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8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