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国商报》,作者洪若欣,此处内容仅供转载!

2016年,新金融行业瞬息万变,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使这个新行业进入发展的转折点。一方面,行业洗牌,风险爆发,增速放缓...这是行业这几年非理性发展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一些由政策支持并攫取市场红利的子行业开始崛起,如私人银行和消费金融;而那些实力雄厚、基础良好的企业,也开始迈出多元化甚至国际化的步伐,很多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受资本“寒冬”的影响,曾经吸引大量资金的新金融业未能逃脱。除了很多企业融资困难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几年行业内存在的估值“泡沫”。

记者统计了今年对新金融行业影响最大的十大现象。他们是这几年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几年左右行业走向的关键力量。

首先,监管政策已经落地

如果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第一年,那么2016年将是监管政策全面细化落地的一年。

从2016年1月监管部门启动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开始,央行副行长潘在12月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基础基本摸清。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地方监管部门围绕新的金融领域至少发布了40份文件。

其中,《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点对点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的出台,对新金融业未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清晰的监管思路和监管规则的解决,加快了行业的洗牌和重组。互联网金融监管正在向金融业强监管方向靠拢。虽然没有许可证制度,但各种条款已经为行业准入和运营设定了足够高的门槛。

比如P2P平台今年面临的最大合规挑战之一,就是要有银行做资金存管。对接银行存管不仅涉及巨大的人力、物力、技术投入,银行的准入门槛也在逐步收紧,难度不亚于申请牌照。

零一金融的数据显示,完成网上银行存管系统的P2P平台有129个,不到正常运营平台的10%。其中4个平台有直接银行存管模式,32个平台有联合存管模式,其余平台有直接银行存管模式。联合存管模式在今年发布的《同业拆借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中已经明确告知——这条路不可行。

第二,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监管政策实施的直接影响是,这几年大踏步前进的新金融业开始全面萎缩。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子行业的企业数量开始减少。虽然整体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份额逐渐聚集到少数龙头企业。

截至2016年11月30日,零一所数据中心监测的P2P借贷平台有4800个,其中正常运行的只有1613个,较上月下降3.9%。根据这一趋势,到2016年底,正常运行的平台数量将减少到1500个左右。

众筹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据零一所统计,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互联网众筹平台至少有593个,其中至少有254个问题平台和22个转型平台,约占42.8%,首次超过40%。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由于固定的市场结构和一系列与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账户相关的新政策的逐步落地,大量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谋求利润的前景越来越暗淡,转型、退出和“自我推销”成为今年这个行业的关键词。

第三,风险集中爆发

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新金融行业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监管政策的结合、专项整治的实施、行业洗牌的加快、市场环境和资产质量的变化也催化了风险的集中爆发。

电子租赁是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一大惊雷,因涉及金额大、投资人多,引发行业“地震”,甚至引发整个新金融行业众多投资人的恐慌和信任危机。

随后,达达集团、快路集团等重型炸弹相继引爆,使得行业面临的舆论和信任危机继续发酵。另外,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酒吧事件”和“一元购骗局”,都是行业不规范不合理发展后的恶果。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以新金融为幌子欺骗投资者的欺诈模式,也值得警惕。

比如3M互助社区,今年很多新闻网站的“流量责任”之一,打着科技和金融的幌子在作弊。投资货币可以从人民币和虚拟货币中选择,其本质是熟人传销和高返利游戏。

风险的集中爆发,是前几年新金融业非理性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客观上也迫使监管政策和行业自律的完善,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完成了一次对用户的基础教育。

第四,回归金融本质

互联网金融是由互联网思维和模式注入金融业务带来的变化和机遇而产生的。这次集体行业爆发发生在很多领域,比如互联网加零售、互联网加餐饮、互联网加旅游、互联网加旅游等等。

但与互联网改造的其他传统行业不同,在最初轰轰烈烈的“颠覆和改造”之后,金融属性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风险定价和资本获取能力依然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方面源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和思路;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只是部分提高和优化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并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出现革命性的产品和模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活着的好公司都是资产方面能力很强的公司。比如我们都知道,在盈利困难的P2P行业,大多数能够实现正现金流的企业的盈利点主要在资产端,盈利是通过赚取差价来实现的。

因为理财终端的客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在线流量越来越贵,所以理财终端的利润空非常有限。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创业公司干脆退出金融方面的“烧钱大战”,专注于为拥有流量和用户的大平台提供资产。

此外,今年互联网金融爆发的ABS和大量机构资金引入平台就是很好的例子。未来,获得稳定、大额、低成本的资金将是共同基金企业成败的关键,其财务能力将得到重新评估,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五,培育科技“内功”

虽然互联网金融公司一直在强调技术的应用,但业内人士都知道有多少公司和产品真正应用了互联网技术。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再次回归金融本质的一年,也是大家开始真正重视科技应用的一年。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加金融”。而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创新,使其成为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降低资本成本和为企业打造“护城河”的重要基础。

2016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将自己重新定义为“金融科技”公司,这也取代了互联网金融成为最热门的行业标签。关于金融技术,沃顿商学院给出了一个暂时的定义:利用技术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名称的转换意味着窃取概念,但从行业的演进来看,过去通过简单复制缺乏核心技术的商业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市场和资本都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用技术驱动创新的能力。

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技对提高金融效率和金融服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于企业来说,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六,私人银行的崛起

2016年,民营银行迎来了大爆发,很多银行获批筹建。截至目前,民营银行数量已达14家,其中9家已于今年获批。12月份有一波小批,一个月内批了4家私人银行。

据记者最新了解,截至今年年底,前五家民营银行中的前海伟众银行、浙江互联网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工商银行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但作为先行者,这些民营银行的发展还在摸索中。

与民间资本的积极涌入相对应,至少有10家公开披露申请私人银行业务计划的私营企业中途退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企业本身,人们对民营银行的认知回归理性也有原因。

总之,2016年民营银行的迅猛发展,不禁让人喜忧参半。好消息是新金融行业的发展可能会有新的突破,担心的是民营银行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第三方支付行业”。

第七,消费金融的爆发

新金融有一个魔咒,每个叫“风口”的细分行业都有一个特殊的命运。上次是P2P,现在是消费金融。

今年消费金融有多火,看看数据就知道了。目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巨头、P2P平台等各大派系已经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红海”,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就达到20家。

2016年消费金融的爆发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中国个人消费杠杆率一直偏低。随着消费升级需求的增加,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红利期。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面对这个诱人的万亿美元“新蓝海”市场,各种资本竞相进入。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政策层面给予全力支持。除了出台《关于加大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外,加快消费金融公司筹建审批也是更直接的体现。2016年,银监会批准成立6家消费金融公司,12月20日和21日先后又批准了两家。

八、互助黄金集团出现

2016年,新金融行业摆脱了早期创业的场景,资源和背景丰富的金木集团迅速崛起,开始占据行业主流。

比如最典型的房地产行业,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入下行周期,利润空越来越小,房地产公司纷纷瞄准互联网金融行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万达、恒大在内,至少有50家地产公司开始大举进军金融业。

零售巨头国美、苏宁等。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展,实现了产品、服务、数据和风险控制的开放。掌握流量和场景的OTA把金融业务作为利润的亮点,携程、去哪儿等公司已经开始布局保险和消费分期业务。此外,传统制造巨头海尔、美的、TCL都凭借产业链优势持有牌照拓展金融业务。

与早期发展的新金融不同,互金企业主要是从单个点专注于单个业务。这些行业巨头大多凭借自身的行业积累和资金资源优势,与多种业务齐头并进,以集团化的理念布局新的金融领域。

与此同时,除了大型企业在共同基金领域的大规模介入之外,一些这几年已经成功“突围”的创业公司也开始为了合规和发展而梳理自己的业务,调整组织结构,从单一的商业模式向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PPmoney、曲店集团、乐心集团、辛凯金夫、Tuandai.com、饭否金科、爱彩集团、品泰克集团、51信用卡、尹柯集团、创金福完成了集团转型。

互助黄金企业的“集团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既有企业主动选择的因素,也有大势下的无奈之举。监管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P2P平台混业经营的限制,从资产端拆分原有P2P业务可以有效应对合规监管。同时,在战略层面拆分业务线,不仅可以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业务布局,长远来看还有利于估值和上市。

9.互金企业“出海”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拓展的需求,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海外市场。由于出海目的不同,这些企业海外部署的手段和进度也略有不同。

一类,如蚂蚁金服,通过投资布局和直推,开始全面打下全球业务。目前支付宝可以深入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芬兰、奥地利、意大利、捷克等零售、机场、餐饮等终端支付场所。同时,也通过投资参股或与当地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迅速进入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截至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对移动支付平台Paytm、泰国支付公司Ascend Money、韩国互联网银行K-Bank进行了战略投资。

另一家如京东金融、Staging Music等也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出口、业务合作,迈出了“走出去”的一小步。典型案例,比如京东金融投资美国大数据公司ZestFinance,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合作,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ZRobot。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不成熟和不完善,中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国内互金业务的发展更大、更有活力。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在市场规模和创新活力上有赶超欧美国家的趋势,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走出去的重要基础。另外,目前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中国人大量出国。作为“互联网上的土著”,他们习惯于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

X.资本热冷却

今年,前几年资本大行其道的新金融业,进入了两极分化的分水岭。

一方面,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伟众银行、陆法克斯等行业巨头今年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屡创新高。例如,今年4月,蚂蚁金服宣布已融资45亿美元,估值600亿美元,创下全球最大一轮私募股权融资纪录。

据艾瑞统计,在中国前10名的“超级独角兽”企业中,有几家今年完成新一轮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占据了4个席位。它们是蚂蚁金服、lufax、贷款宝和京东金融。

另一方面,随着监管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清晰,共同基金领域的中小企业对资本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上市难,退出市场难,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原因。业务合规性、盈利能力弱、商业模式不明确等问题也降低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下降,短期内会影响到私募市场的所有企业,尤其是那些没有建立自己“造血”能力的企业。从长远来看,对已经准备上市的行业巨头的影响不可低估。私募市场和公开市场的估值差异最终会消失——要么是首次公开发行逐渐降低价格,要么是上市前估值突然大幅下降。对于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那些“超级独角兽”,任何一个选项的价格都是巨大的。

有关产品和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致电我们。

世界经济未来协商:

公众微信号:wefore

电话:010-87167575

邮箱:service@wefore.com

从行业研究开始,专门从事银行咨询,石井期货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信息部,是国内首批专注金融领域,以商业银行为唯一服务对象的专业金融咨询公司之一。其主要业务是为银行机构提供金融研究、银行咨询、金融培训和业务外包服务,以满足银行的外包咨询需求,并立志“成为专业的银行顾问,打造一流的咨询品牌”。

1.《中国十大民营银行 盘点2016新金融的十大现象:民营银行崛起 消费金融爆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十大民营银行 盘点2016新金融的十大现象:民营银行崛起 消费金融爆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9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