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高

从空俯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由1500多个大绿圈组成。放大后,每一圈都是一片葱郁的草原,铺天盖地的绿色滚滚而来,清新的青草气息。

谁能想到这个地方原来是光秃秃的沙地?大圈子就像大脚印,讲述着阿奇从“沙地”到“草都”的生态故事,从单一放牧到牧场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故事,从靠天气到靠科技致富的民生故事。

“以前人工种草,即使雨水好,植被覆盖率也达不到40%,但现在,这个值可以达到90%。”然后,阿奇畜牧局局长尼玛仁勤换了个更直观的表情。“这么说吧,以前除了老鼠,不仅有野鸡、狐狸,还有猫头鹰等野生动物。”

“中国草都”成为阿鲁科尔沁旗草原上一张美丽的名片。从默默无闻的“草”到今天波澜壮阔的“草都”,阿鲁科尔沁旗优质牧草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在全旗的带动下,自2008年第一个节水灌溉种植苜蓿试验区成功以来,Aqi以每年不低于20万亩的速度集约增加苜蓿种植面积。目前,全旗计划种植优质饲草107万亩,优质饲草产量达到60多万吨。

同时突出了生态效益,这也是经济效益的突出。凭借优良的草产品和稳定的产量,Aqi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拥有完善的牧草种植、畜牧业和产品加工体系。

田丰草料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海军站在今年收获的“大捆”苜蓿竖起的“草墙”前,高兴地说,虽然今年气候比较干燥,但牧草仍长势喜人,再过一周就可以收获第二茬了。

从前,他是一个依靠天气吃饭的牧民。从2011年开始,积极响应旗委、旗政府手种草的号召,边工作边学习,2014年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精选优质高产苜蓿种子,使自己生产的苜蓿品质越来越高。但是三年时间,他基本收回了最初的投资,然后收入开始滚涨。

目前专业机构获得的数据显示,合作社生产的苜蓿质量高于进口苜蓿,产品销往京津冀、长三角甚至韩国。“去年,我们向韩国出售了6000吨苜蓿颗粒,这是我们的牧草质量得到国际认可的最好解释。”张海军的语气中有自豪。

在内蒙古绿园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正在运行的苜蓿颗粒生产一体化设备。青苜蓿草经过粉碎、混合、加工、包装后,瞬间转化成“压缩饼干”般的苜蓿颗粒,整个操作一气呵成。

“种草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环节。有好草,就有好奶,就有好效益。”在王贤国阿奇的国家饲料工业技术体系赤峰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正在仔细检查和比较试验场的饲料质量。

这是他今年第十四次从北京来到Aqi,来到自己的实验基地。从2014年他主持国家公益产业研究项目科尔沁沙地高效紫花苜蓿种植技术研究示范开始,Aqi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我们应该寻求生产、教育和研究之间的密切合作。企业生产基地的实时现场实验可以更好地反映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真的有一种‘等我’的使命感。”他说。

科研人员的使命感终于变成了牧民真正的收获感。在阿奇县少根镇巫娜嘎查查,牧民胡勒巴托尔的生态家庭牧场是科学种草致富的生动写照。2016年,Hurelbaator开始实施草牧试点,即节水灌溉种植300亩混播牧草,当年牧草生长良好。据测定,放牧草地的平均株高为90厘米,每亩鲜草产量达827公斤。

“你不能依靠自己,你必须依靠科学。没有专家的帮助,我们做不到这种规模。”这是老两口一年来得出的最大结论。

目前,胡勒巴托尔的草原不仅能满足46头家养西门塔尔牛,而且还能留下大量的草。这几天,老两口正在做一个总决定,是继续增加牛的数量,还是卖掉多余的牧场。对他们来说,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光明日报

1.《“有好草,才有好奶、好效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好草,才有好奶、好效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0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