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无所得,年轻人开始老去。写在纸上就觉得很肤浅,也知道这件事该做了。”
“仕途到老而不歇,乏善可陈,亦如尴尬仕途之始。赖优于富贵,儿女读尽旧书。”
“死元无所不知空,愁不见九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人祭祀时不忘告诉乃翁。”这是陆游的诗《给孩子看》,大家都很熟悉。这首诗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遗嘱,表达了他“定北方中原”、统一祖国至死的深沉而强烈的爱国热情。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
陆游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现有的9000多首诗歌中,有200多首涉及教子。陆游以这种形式传达了他勤俭持家、报国忧民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后代。他的代表作包括《给孩子看》和《冬夜阅读》。
读书要持之以恒
陆游教子诗中有许多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内容。七言绝句诗《冬夜读书》中,前两句是:“古人不劳而获,老少皆动手。”这是用古人教导我儿子要不遗余力的读书学习。只有从小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孜孜不倦地工作,持之以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最终才能有所成就。第二首歌最后两句是:“你开头弱,我老。你们要终身为对方奉献。”虽然你儿子还小,我父亲老了,但我们都需要同时努力。第三首全诗是这样的:“仕途老了,没有休息,贫穷和劳累依然像是仕途的开始。赖优于富贵,儿女读尽旧书。”就是,虽然我做了一辈子官,但父亲还是和我不当官的时候一样穷。但我有一样东西给你,但远胜于财富,那就是我的图书馆。第四首歌说:“世间万物都有乘除,我自嘲70多次。布被无边,关门读年册。”我的意思是,我这辈子见过很多世面的大起大落,现在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虽然生活很简单,盖着布被子吃着粗粮,但还是很有意思,还要闭门学习几年。
陆游小的时候经常通宵苦读。“一首关于年老体壮时读书乐趣的短歌”说:“少年志强,文史丰富。但如果你永远喜欢寒冷的夜晚,你就知道你睡得很香。”三个冬天是指冬天的三个月。冬天是一个漫长寒冷的夜晚,陆游急于求成,埋头于文史书籍中,完全忘记了寒冷。温暖的床对他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晚年写《书巢》:“陆子老病,仍不读书。他的房间叫书巢。”当客人问他为什么把自己的房间叫做“窝”时,他说:“我在房间里四处看看,但是没有比书更多的了”。带客人看完,客人刚开始进不去,后来又出不去,就笑着说:“真像个窝。”客人走后,陆游叹了口气,说:“闻天下之事者,不如细知之,见者,不如全知之”,并写此文报警。
八十多岁的陆游还在坚持读书,经常到半夜,忘了吃饭睡觉。那一年,他写了《读至夜,叹与傅》,说:“老人们世间有许多思想,但好古书之心不改。破碎的纪念碑也是一片废墟,总是在玩耍,忘记饥饿。”陆游第二年就告别了人世,但直到去世,他还是放不下。他的诗《小病患,阳光越好》中提到“灯下读书,目光清澈”。
深厚的家庭渊源
陆游对教育的重视源于陆氏家族深厚的家世渊源。他的祖父陆典,直到《尚书·右丞》前曾为官,转任左丞。陆典学识渊博,一生博览群书,著有《雅雅》等二百多卷,专门讲解鸟兽虫鱼草木等。这本书写了40年,陆典用了一生的时间,不仅读了大量的书,还广泛地求教。如果他学到了什么,他必须亲自测试,证明它是可信的,然后才能写进书里。
他的父亲陆载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一生热爱书籍,继承了父亲的工作。他为《吕典春秋传》写了一篇补遗。南宋初年,由于北宋灭亡时朝廷藏书不足,皇帝发函搜罗民间藏书,专门派人到陆佳璐记录“藏书上来”,计一万三千余卷。母亲唐,书香门第,北宋名臣的孙女。祖母祖籍宋代名门晁氏,是晁步骘的堂弟,与黄庭坚、秦观、章雷并称“苏门四子”。母亲唐年轻时经常住在晁家,由于晁家与秦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在陆游出生的前一天晚上神奇地梦见了秦观。因为这个机会,卢仔给儿子取名陆游。
在教育子子孙孙方面,陆游非常重视以身作则。他非常喜欢和儿孙们一起读书。《上元夜作》说:“今年上元灯火满城,东风满丝竹。窗湿薪不暖,残书独读。”上元是元宵节,元宵节灯火通明。窗外东风吹来丝竹之乐,陆游和儿子在读书。《白发》曰:“自怜未废诗业,父子同享矣登。”《读书给孩子看》说:“父子俩一起读书,忘了挨饿,这辈子都要尽力。”
教儿孙忧国忧民
陆游作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并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迂腐“书呆子”。他写了许多诗,如《示袁敏》、《送子龙到冀州椽》、《示病童》,告诫后人学以致用,报国报民。
著名的诗句“当你把它写在纸上时,你总会觉得自己很肤浅,但你永远不会知道。”出自陆游《冬夜读书》。这首诗强调的是学习的诀窍,就是不满足于书本上的学习,而是在实践中去实践,去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技能。陆游曾在《示元敏》中写道:“学行于身之道者可贵,而儒家则守经书于世。我渴望检查绳子,说出每一个字的声音形状。”他告诫儿孙们,最有价值的是学以致用,实践所学,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嘉泰二年,陆游次子陆子龙到冀州任总管参军。临行时,陆游写了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子龙到冀州椽上》,告诉儿子如何为官。陆游目睹了当时的政治腐败,经历了仕途的艰辛,报国收复失地的野心无法彰显。他对官场的黑暗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离别诗的开头,他说:“我总是旅行,知道你必须拥有它。”虽然我们必须这样做,但既然我们要上任,我们就应该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官员。然后说:你是冀州官,喝冀州水,一定要为冀州百姓做好事。在钱的问题上,要公私分明,廉洁奉公。平时要攒钱,用攒下来的钱娶女儿,用赚来的钱请品德高尚的老师教儿子。虽然我老了,但我能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吃饭。我的衣服和鞋子坏了。虽然出门会被人嘲笑,但我不在乎。回家还是能睡的很舒服。
晚年陆游病重,卧床不起。他把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后代身上。临终前,他在《给生病的孩子看》中说:“谁知道用剑?没有香味可留。”江山尚未统一,心中忐忑。空有剑。谁能传下去报效国家?我没有遗产给你,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你好好学习,小心谨慎。他还告诫儿子要向那些无耻的叛徒学习,永远不要向他们学习。
陆游死后七十年,雅山大败,南宋亡。“北方王师定中原日,家祭忘告翁”的日子永远不会到来。但是陆游的后代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的孙子陆为元朝出力,工作过度而死。玄孙卢传义在雅山战败后绝食而死。曾孙陆天棋参加了雅山之战,战败后宁死不屈,投海自尽。
卜宪群评论道
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耕读并重,也是官读并重。官读并重,就是当官不忘读书。司马迁作为太史陵的官员,勤于学习,以“天人合一,古今之变,成家之言”的崇高理想,写出了不朽的巨著《史记》。司马光一生为官经验丰富,但做官时不忘读书,不仅写了大量文章,还主持编纂了《资同治鉴》。这本书“节略冗长,引密,着眼国家兴亡,为民着想,善可为法,恶可为师”,为历代治国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借鉴。
事实上,历史上许多普通官员在执政时都把阅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情操,也提高了他们的执政能力。比如明代宝坻县令黄原,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不仅著述甚多,而且为宝坻人做了很多好事。
陆游一生爱读书,忧国忧民。他不仅在自己的诗中实现了“不劳而获”的诺言,还把这种思想教给了他的孩子。陆游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今天的官员学习吗?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1.《陆游的示儿 陆游示儿:学终身 忧国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陆游的示儿 陆游示儿:学终身 忧国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0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