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往西走,我却不能和小姐姐在一起。”西出口处的一首《二人台》传遍了陕北,唱出了当年这里人们的艰辛和悲伤。现在,这片土地正在慢慢摆脱贫困。
全国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山西省忻州市横跨太行山-燕山山脉和吕梁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区。面对村庄众多、贫困村多、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等诸多不利条件,忻州市大力解决深度贫困,特别是在扶贫搬迁方面,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摆脱贫困。
刘福的一些新房子
赵家洼是吕梁山的一个贫困村,集中在相邻的贫困地区。只有6户13口人,没有自来水。耕地多为陡坡地,生产生活条件很差。
作为新洲市科兰县赵家洼村的一户贫困户,有一个小家,一个大炕,一张小床,几个旧樟木箱子。刘、他71岁的妻子杨鄂子和他92岁的母亲都病了,他们种了20多亩薄田,收入很少。
有时候,当我看到刘福时,正好赶上老人71岁生日。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围坐在一起,聊着生日礼物——县城政府免费提供的一栋82.33平米的宿舍楼,忙着规划下一步的城市生活。
刘福收到了一份免费的“礼物”,这要感谢科兰县在扶贫和发展方面的精确战略。作为赵家洼村的第一任书记,曹元庆于去年3月进驻该村。他和扶贫小组成员一起帮助村民们收割秋粮,在村里唯一的一口井上安装水泵,并在每栋房子的屋顶铺上塑料薄膜...他知道赵家洼只有一个脱贫的办法。
但曹元庆也知道,做好事来帮助穷人并轻松搬迁很难。经过无数次的上门谈话和无数次的水访,感动了刘。看着正在装修的新房,曹元庆帮他数着搬家的好处: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进新房,水电方便;退耕还林每亩1500元,加上低保等政府补贴,生活无忧。最终,刘福的一些心结被解开了,现在全家人都在计划如何装饰新家,开始新生活。
张贵明的新生活
与上沟沟沟赵家洼村相比,宋家沟新村更为可取,因为它有完整的基础设施和沥青路、自来水、宽带网、学校、卫生所、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从40里外的长牙村搬到宋家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张贵明站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新院子里,看着紫茄子和红辣椒...小心翼翼端上来的小菜充满了活力,总感觉像做梦一样。当我提到我的家和我现在的生活时,这个当了20年村支书的老人眼睛有些湿润。他告诉记者,没有党的好扶贫政策,就没有那么多好干部。
面对“一方不能养另一方”的问题,克兰县把扶贫搬迁作为解决深层贫困的关键。该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搬迁3389户8445人的家庭。其中,全村搬迁至全县115座山地别墅3537人。按照推进对象准确认定、新区安置设施、旧村拆迁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工业就业保障、后续社区治理的“六环联动”方式,宋家沟中心镇搬迁安置工作率先启动。在去年搬迁551户1604人的基础上,今年将搬迁1368户3285人,其余1475人。
搞好扶贫搬迁靠政策。克伦县县长侯俊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集约化建设,县城每平方米安置房成本控制在县城1400元以内,中心集镇1200元以内。以一家三口贫困户为例,集中安置到县城,人均搬迁补贴25000元;政府通过统筹整合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等各项政策资金,人均补助95万元;通过4300元的融资贷款补贴,三项合计可达3.88万元,平均每户可达11.64万元。以10.5万元的价格购买75平方米的安置房,可以实现无负债搬迁;搬迁到一个60平米的中心集镇居住,不仅可以吸收建房费用,还可以进行简单装修,购买简单家具和配套附属设施,总费用11.4万元。贫困户可以住新房,不用交钱。
美丽的移民村给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目前,忻州市已启动实施全村搬迁的“3673”计划,力争每年像宋家沟一样建设100个扶贫开发新村,实现3年300个新村的建设目标,重点解决7个问题:往哪里招人,往哪里集资,往哪里划地,怎么建房,怎么增收,怎么保护生态,怎么管理新村。
一方面是宋家沟人的现在,一方面是赵家洼人的未来;一方面,克兰的实践和探索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忻州市扶贫搬迁的美好蓝图,都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深贫困地区人民奋力脱贫的铿锵脚步声。
1.《易地扶贫搬迁 破解深度贫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易地扶贫搬迁 破解深度贫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0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