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降为次五类:洞庭湖“新侵运动”猖獗
洞庭湖三类水质断面比例降至零,采砂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劣质五类黑臭水增多...7月31日,中央第六环保督察团在湖南督察反馈会上发出严重警告。
数据地图:在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齐飞,一群鹬在扇动翅膀。李锋照片
三类水难以监控,“新侵湖”猖獗
益阳大通湖,水面82.7平方公里,2012年申报国家级好湖。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田弘渔业公司向湖中投放大量饲料和化肥,导致水质从2013年的三级下降到2016年的劣质五级。
常德市安乡的山坡湖,2013年曾是饮用水的后备水源,烟波浩渺,风景秀丽。随着一些水产养殖企业继续在水产养殖中投放化肥,湖水水质已经劣于五类。湖滨沟港哑河水体黑臭,漂浮着厚厚一层绿藻,令人作呕。
检查组列举的一系列典型案例给洞庭湖水环境开了一张黄牌。半月记者深入湖区,了解到洞庭湖生态环境堪忧,与工农业污染加剧、各类市场发展等“新侵湖”密切相关。
非法采砂和侵占湿地现象严重。近年来,湖泊湿地的建设、旅游和水产养殖导致一些水生态良好的湖泊萎缩。特别是采砂,像日本血吸虫一样蚕食洞庭湖,破坏生态环境。在很多专家看来,虽然有关部门多次抨击和整顿采砂,但由于采砂利润丰厚和地方利益纠纷,水中的“软金”仍在疯狂开采,甚至有监管部门和领导干部加入进来。
检查员小组警告说,采砂继续侵蚀洞庭湖湿地海滩,令人震惊。比如雁子洲,越冬鹅的重要栖息地,已发掘4000亩左右;岳阳董浩砂岩公司非法侵占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016年8月至9月侵占核心区160亩。
工业入侵增加了。目前,随着沿海地区和长株潭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些容易造成污染的行业,如陶瓷、建材、生物医药等企业纷纷来到这里,其中许多甚至没有污水处理设备。一些企业和园区换上了与生态和环保相关的新名称,仍然在从事高污染、低效率的制造业。
很多人举报,湖区一些企业恶意越区潜入,有的在环保部门自动监测点前铺设暗管,然后引清水流过监测点;有的把污水管从水下延伸到江湖,把污水注入江湖。有些地方花巨资建污水处理厂,却因为管网不到位收集污水,成了摆设。
检查人员称,2015年,岳阳君山公园水上开发中心外包了大面积的后湖,部分水域被用于干湖捕捞,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令当地环保机构和环保志愿者愤慨的是,自2015年以来,发展中心已获得生态补偿,并做出了终止海外承包和不再排水捕鱼等承诺。然而,在收到补贴后,捕鱼并没有停止。
数据地图:在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齐飞,一群鹬在扇动翅膀。李锋照片
“三个艰难选择”落入发展圈
当地经济需要发展,湖区人民需要增加收入,生态环境需要保护。湖区面临“三大艰难抉择”。许多专家指出,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大大提高现有的治理和保护速度,否则湖区水环境恶化的局面将无法得到遏制。关于洞庭湖面临的生态问题,他们都指出:“污染在水中,根在岸上,对症下药。”
开发条款多,限制性条款少。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屡禁不止的湖侵,关键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相关地方制度设计和实际执法还比较单一,从“促发展”入手。比如环保部门只能一次性处以数倍于排污费的罚款,涉湖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而建设,往往被依法“责令补办”,而“责令恢复原状”则缺乏强制措施。
许多干部指出,洞庭湖水域的无序开发缺乏基层组织的有效监督。甚至一些地方基层单位鼓励或者默许破坏性发展。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民事环保诉讼是“小题大做”,不是想解决环境问题,而是想压制群众意见。一些工农业生产者并没有树立绿色理念,而是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专家建议,洞庭湖的水质应该通过控制进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来改善。在洞庭湖区和湘江、沅江、资江、澧水流域,建立省级“入河污染物总量”监测计量体系,为基层行政区域创造公平的发展和竞争环境。只有强有力的监管,才能破除“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魔咒,让洞庭湖生态环境好转。
1.《洞庭湖"新侵湖运动"猖獗:三类水变劣五类黑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洞庭湖"新侵湖运动"猖獗:三类水变劣五类黑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0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