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
在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己的需求,而且往往渴望被别人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你对它了解多少?请写一篇关于你的思考的文章。要求:自制题目;不少于800字。
山西省特级教师刘步明表示,《上海卷》的作文命题新颖,既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通过写作唤起这一代年轻人的责任感,从而刷起“存在感”。
刘步明说,上海卷的作文包含着丰富的逻辑关系和层次。日常生活中关注时政信息的考生,会相对容易完成这篇作文。在他看来,考生写作的时候,文章是需要抽出来的,但被需要才是写作的重点。这个题目里,既有“自我”,也有“自我”。“小”是生活中的每个人,“大”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强调‘角色意识’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个共同特点。它把18岁的年轻人融入时代潮流,让他们深刻理解自己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在奋斗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刘步明说,这样的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主题,是为了引导青少年在社会时代背景下正确的“三观”,激励他们进步,从而体现每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1、人不仅关注自己的需求,还常常渴望被别人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除了关注自己的需求之外,还渴望被别人需要,也就是我们要给予别人,“被别人需要”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
2.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你对它了解多少?
“需要”的心态,其实还是个大话题。这种心态及其实现价值,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面。
有意方向
用自我需求创造“需要”
2018年,中国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发布。不出所料,和往年一样的风格:一般化的生活现象;贴近大众的生活话题;双方对立的关系。这样的试题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其内在的逻辑和道理:每一个考生都觉得自己能写点什么,有的甚至觉得自己能驾驭,同时也能拉大不同思维品质考生之间的差距。是否处理好核心关键词与关系相反的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是这类作文题成功的关键。
这篇作文要讨论的题目是“人的需要”。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大家之前可能也想过,但要讲清楚并不容易,还要看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修养。这个话题不仅涉及日常经验,还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甚至文化哲学。
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这个话题,必须从核心关键词“需要”入手,关注这个素材的其他“辅助”关键词:“自我”、“被他人对待”、“人生”、“价值”。任何没有这些辅助关键词的对“需要”的解释都会显得空稀疏。这份材料要求考生深入研究:自我需求、他人需求、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在短时间内理清这四个复杂的概念并不容易。考生可以从任何方向开始写作,找到依据,自圆其说。
我觉得在众多想法中进行选择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基于“需要”这个话题,去思考自己的生活,以及人们在生活中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比如,当代人是不是经常忽视社会需求,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显得自我,还是经常过分强调“被需要”,忽视个体自我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生活和时代中的问题进行论证和分析,这样的文章,由于其“问题意识”,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容易激发作家的写作冲动和热情,甚至产生思想火花。
当然,重在立意与理性/辩证论证并不冲突。最后,我们总要思考甚至解决以上四个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个人愿意从以下角度思考:
1.当今时代的观念问题:在向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转型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和个人需求的满足,这与传统的伦理观念不同。因此,这两个概念会发生冲突,但它们应该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法价值观。因此,厘清个人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个人需要与“被他人需要”:因此,基于以上认知,可以逻辑地得出结论:在价值排序上,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先于他人的需要。然而,“被需要”其实是人类存在的目的。它可能不是需求的具体内容,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对伦理关系的认知,一种对存在意义的认知。所以,“被需要”让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意识。那么,人就会在社会生存中“被需要”的存在指导下,努力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实现自己的个体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社会或他人的需要,实现“被需要”。反之,如果你总是纠结别人对我的需求,就会抑制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发现,进而影响一个人需求的满足,最后影响他社会价值的实现。
总之,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简单题目。我们可以期待今年的考生写出优秀的论文。我觉得考生在创作这部大作的时候,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同时也是在创造“被别人需要”的有益结果,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1.“被需要”是一种价值体现。这是从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被需要”实现价值,实现目标或理想;另一个方向是,当我们感激他人时,我们希望被“需要”,传递我们的爱,从而实现我们的价值感。
2.不要因为“需要”的心态而迷失自己,要找到真实的自己。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意味着为了获得眼球而做出的各种行为都会失去自我,所以“被需要”的前提是尊重自我。
3.只有脚踏实地,提升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这是从“被需要”到实现价值,需要条件才能实现。不要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执行“被需要”,这也是量力而行。
4.当“需要”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集体需要,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这一个先把集体的国家利益放在眼里,再赋予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2018上海卷其实是一个讨论话题,要求考生扩大格局和视野,理论联系实际,轻松解决问题,轻松构建思路。
1.来自东南风
上海的一个考生
一个
“凤凰千里腾飞,不太平,不居;师傅在一边,非师傅不从。音乐是在楠木培养的,我爱妹妹,我以琴书为荣,等天气。”年轻人唱着歌,望着山路,似乎在沉思。
他似乎在等人,好像没人会来。
能征召一个国家的人,都在茫茫人海中,等待着天气,等待着主。
他比管仲和乐毅强,不能埋没他的才华。凤凰需要活在路上,我需要认识主,而且,这个世界也需要他。不管他怎么想,都是时代需要他。
孔明盖上莲蓬,披上衣服躺下。
二
我听说过很多卧龙,他去过三次。
上次云朵被红云覆盖的时候,他顶着风,顶着雪,再也没想过要跳了空。
现在是美丽的春天,山里的一切都复活了。
然而山外的世界是一片剑影,没有片刻的停顿。
他想复兴汉朝,或者向往权力和威严。山河变色,需要卧龙帮他。
唯有倚仗玄德,卧龙才能显于世。
山路蜿蜒,他第三次站在草堂前,心里忐忑不安。
他像以前一样害怕,但他不能得到它。现在天下大乱。冬去春来,他买得起,江山却买不起。
男孩说王先生睡着了。他松了一口气,现在他恭敬地敬礼,让孔明醒来。
刘备不知道等了多久。天色昏暗时,他听到孔明在大厅里吟诗。“我知道谁最先做梦,我这辈子都知道。草堂春睡足,窗外日晚。”
“先生。”刘备再次立正敬礼。四目相接,一面是一统天下,一面是才华横溢。噼啪声之间有着最深刻的一致。
三
孔明出山的时候,长得像一条龙。赏罚分明,人人惧爱。
孔对的利用,对国家的功勋,也将载入史册,终老一生,而不会辜负一生的杰出人才。
刘备善用天资,择人利势,也想以三分天下,留名千古。
孔明将送吴东、刘备。
“先生……”刘备方想开口,孔明已经知道了他的顾虑——那就是孔明遭遇了不幸。
我只念主恩,患难时给了他运筹帷幄立功的机会,赢得了活在现实中的名声。孔明会尽全力报答的。
今天,它只是深入吴栋与儒家集团打交道。
孔明笑着说:“只有东风起,光明才会回来。”
国家需要治理天下的人才,贤者靠贤者之主,英雄互成全,大业渐成。
2.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都说“付出总比得到幸福好”,自愿的“被需要”不仅让人在忙碌的时候感到幸福,也是一种爱情的满足和幸福。
人最大的需求不一定是金钱或者地位,而是人的价值观。人的价值体现在被社会需要,被工作需要,被家庭需要,甚至被陌生人需要。
别人有需求,也可以只是伸出援手。这种发自内心的快感比什么都重要。有人说幸福近在咫尺,幸福丰富,幸福坚强健康,幸福充满儿孙...是因为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他们变得相互依赖。有钱是因为社会需要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建设,钱是你创造价值后的回报。坚强和健康是因为你知道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完成,还有很多人需要你去爱。正是因为你,你才能维持一个家庭的纽带。就是因为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你的家庭才需要你这个骨干。
人只有在无助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是多么需要一个愿意帮助的人。被需要的那个人可能帮不上忙,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倾诉,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孤独了。然后,我明白了在关键时刻成为被需要的人是多么重要。作为被需要的人,也许他可以帮助,或者只是陪伴。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宁愿人们需要他,也不愿感谢他。我觉得这样不仅聪明,而且高尚,有回报,有付出。他更在乎付出,付出在他自己看来是为了实现价值,但却是来自外界的大爱。在大爱中实现自我价值,明智解读“高尚”二字。
但有些人利用自己的能力,让别人需要他,臣服于他,从而积累财富,甚至危害世界,这是会被上天谴责的。这样的人,执着于被别人需要,扭曲了人生观,产生了邪念,所以上帝不会因为他扭曲的“及时行乐”而眷顾他们。
爱情和狭隘往往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只是在某一个节点上思维有偏差。天堂和地狱可能有区别。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用来浇灌自己,而不是放纵自己。
3.谈谈“被需要”的心态
人不仅关注自己的需求,还常常渴望被别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短语“不仅...但也“在题目中透露了秘密:在当今社会,以前的丰富物质条件空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能够被他人需要和认可却成了最迫切的精神追求。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如此,尤其是00后来高考的人。
然而另一方面,人渴望被别人需要,恐怕是出于害怕被遗忘和忽视。这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人类社会不断在原子化的道路上前进。城市化使人们永久地生活在快节奏和高强度的生活中,其后果是人们失去了牢固的联系。在空之前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个体意识的崛起,逐渐瓦解了传统的集体生活方式。我们常说年轻一代越来越独立,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的,可能是隐藏在内心的孤独。
当皮肤黝黑、低面值的娜奥米敢于表达自己的时候,出现在屏幕上,他立刻吸引了无数羡慕和兴奋的目光。这是没有道理的。她,看似平凡,却代表了不起眼的“我”。每个人都想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存在,不是吗?用“被需要”来驱散生活中的阴霾,自然是可以理解的。结果很多年轻人爱上了做主播,做颤音,甚至铤而走险,只求粉丝赞,求大众关注。但问题是,这些真的“需要”吗?
需要注意的是,被需要应该来源于自己的真实价值。正当许多年轻人沉迷于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消磨自己宝贵的青春时,一位30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从不追求名利的93岁老人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和尊重。半个多世纪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造船专业,毅然走上了以“造船与造船”抵御外敌侵略的寻梦之路,至今无悔。舞台上没有耀眼的灯光,也没有粉丝递过来的鲜花,但他永远是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人。当你即将踏入象牙塔的时候,你会忘记以前的理想吗?
被需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关系。正如叔本华所说,人类世界发展的动力从来都是来自于爱。因为我爱和被爱,我需要和被需要。如果不再需要,就会导致娜拉离开的结局。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需要它,它将会导致安娜.卡列宁的悲剧。
也许,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比泰山更重要,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成为社会和他人需要的人。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父母朋友开始。当我们离开考场时,我们会欢迎他们关切的目光和灿烂的笑脸。我相信这一幕会永远印在你的心里,因为这就是“被需要”的感觉。
4.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我一直相信,人在极端情况下生存的欲望,往往不是来自于“我活得不够”,而是来自于“有人在等我照顾他们”。
看了《南极洲的爱情》,更加相信这个道理。
一个没有户外生存经验的愚蠢土豪,如何在南极洲度过各种磨难?
只是因为他有喜欢的人,只是因为他被需要。
你可能觉得这是个笑话,那就当个笑话吧。反正命运和我们闹了很多笑话。
如果你之前有过孤独的经历,你就会明白,觉得自己被“需要”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在无数个深夜里,你拿起手机想和喜欢的人通话,却因为害怕拿了放了写了删了发了退了。
你怕一厢情愿。
你害怕你需要对方,但他们不需要你。
你害怕被打扰,重复了一句“对不起”,觉得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打扰。
你是蜡烛,愿意用生命为她燃烧。
听起来很美。
可惜她的生活灯火通明,不需要你微弱的烛光照亮她。
孤独是烛光无处安放;相爱就是互相燃烧,互相照亮。
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在《别问西东》中,黄晓明说了一个和毁容的章子怡的漫长爱情故事,很多人都被感动了。
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晓明的另一句台词:“我还有人要照顾”。
当然,一千个字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爱,但只用“我还有人要照顾”这句话就够了。
《南极之恋》里也有很多感人的台词,也说明了需要什么。
比如男富春对女如意说:“如意,我回来了”。
这句话太平淡了,就像樱桃球一样平淡的“我回来了”这句话。
但就是这句话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家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而在南极洲,恰好需要这种温暖。
他每天都出去寻找希望,后来才发现她是房子里的希望。
所谓互相关心,就是他想在外面回家,里面的人在等他。
再比如“我怕风停了,因为风停了就没有声音了;但是我害怕风,我身后的脚印会消失。
这句台词最充分地说明了孤独和无助。
在荒芜的南极,你能听到的只有风,所以你希望风陪伴着你。
但是有了风,你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怕脚印会消失。
这是一个矛盾。
所有孤独的病人都有这样的矛盾,他们的精神世界像南极洲一样荒凉寒冷。
你渴望找到一个人来化解孤独,却又害怕错的人会让你更孤独。
正是在这样一个孤独的环境中,男女主角互相温暖。他们为了生存走到了一起,他们之所以下定决心要生存下去,是因为他们走到了一起。
这部电影很温馨,因为它诠释了亲情。
这部电影也很冷,因为亲近的人最终都要面对一个选择:要不要忘记江湖?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不是让你失望,而是先给你希望。
去看这部电影。如果你现在开心了,看完之后会更加珍惜。如果此刻你很孤独,看完就会向往幸福。
愿你早日找到人照顾,愿你早日被照顾,愿你永远不再失望。
5.你一定要对别人做你想做的事吗
在生活中,人们关注自己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人往往渴望被别人需要,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一个人活在世上,毕竟要体现个人的价值,个人的价值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巴金说:“我的幸福就是多给别人。”问题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程度,超过这个程度就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被需要”是一种常见的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发展,尤其是当今时代进入微信时代,“被需要”的心态无限制的膨胀,也就是要区分是利他还是利己。如果是“不利己,专为他人”,那就完美了。如果是以“利人”利己,那就可以隐藏。可能客观上对别人有利,但主观动机还是为了自己。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入探究人性的复杂性。
被需要是幸福,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如果一个人不再被社会需要,就像一块肮脏的抹布,被社会抛弃,就可能失去价值,或者可用价值很低。一位长辈说:“孩子的孝道应该是让老人做事。如果一个老人无事可做,他可能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他觉得自己没用,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这是肺腑之言。有些老人超过100岁了。他觉得自己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是最大的幸福;否则,素食者经常躺在病床上,成为社会的严重拖累。形式虽然存在,但精神生活已经死亡,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人是群居动物。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和人构成一个社会,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鲁孙膑漂流在一个荒岛上,但与星期五是“需要”的关系。人不能没有别人而独立存在。我们曾经说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强调了这种关系。巴金在《朋友》一文中数了数朋友给他的各种帮助。要不是这些朋友,他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正是这些朋友让他明白生命中有光。我们都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如果我们不能给人一盏灯,如果我们不“需要”,那身体就没用了。
但是,这个“需要”也要仔细分析。你认为“需要”是别人的真实需要吗?是别人需要还是自己需要?比如高考有一些全民关注的“需求”。我们的候选人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脆弱。要关心高考前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睡觉才能避免失眠。社会上有那么多“预测”老师,媒体也在追啊追。这是考生真正关心的问题,还是他们自己的尝试?
孟子说:“乡不纳为死,现在是知贫者得我。”对,“德”的意思,感恩,感恩。给有需要的人帮助是利他主义。如果是为了让有需要的人感恩,给他们一个好名声,那是为了自己。利他和利己是明确的分界线,是划分被需要的动机和效果的标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你想要的一定要对别人做?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1.《上海高考作文 2018高考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高考作文 2018高考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0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