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珠海气候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珠海气候的特点珠海市的天文季节时间与自然气候季节时间差异甚大。一年之中,各季节的时间长短不一,即使历年同一季节,开始的时间也不尽同。季节的提早与推迟相差达两个多月。
春季,是全年天气多变的季节。季内以偏东风为主,风向多变,气温变幅大,最高气温32.5℃(1987年4月23日),最低气温2.9℃12(1986年3月1日)。多数年份春季气候逐渐回升,至4月中旬,已接近年平均温度。个别年份的3月至4月上旬,仍有较强冷空气影响,甚至出现日平均气温小于12℃,持续数天的“倒春寒”天气。
夏季,5月至6月是雨季的前汛期。珠海市高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西北侧,常受高空低压槽影响,多雷暴、骤雨等强对流天气,雨量增多。1962--1990年,最大的一次暴雨发生在1966年6月12日,日降雨量为393.7毫米。盛夏,从7月至10中旬,为台风盛行期。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每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台风的总称),有时会袭击和影响珠海市,并常因台风暴雨而成灾。7月至9月,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高空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历年中,7月的月平均温度28.6℃,最高温度38,5℃(1980年7月10日)。
秋季,干燥的冬季风逐渐代替了暖湿的夏季风(东南风),天气秋高气爽。初秋,还会受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及台风的.影响,而带来大雨。10月下旬后,台风影响已近尾声,后汛期雨季结束。11月上旬后,冷空气活动开始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
冬季,历期约一个多月,盛行东北季风。冷空气平均每隔7天南下一次,两股冷空气之间,天气先出现奇暖,继而一股强冷空气来临,又变得寒冷。同时,海面常伴有6级以上的大风,历年1月是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14.5℃,极端最低气温2.5℃(1976年12月29日)。冬季,晴天居多,尤其是前冬,雨量稀少,个别年份的12月和1月竟然滴雨不下。冬春过渡期(2月),冷暖气流交换频繁,常会导致气温连续偏低、阴雨连绵的低温天气。
珠海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五门”(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之水汇流入海处,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珠海市区东与深圳、中国香港隔海相望,距中国香港36海里,南与中国澳门陆地相连,西邻江门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距广州市140千米。
地质地貌
地质
珠海市露出地层较简单,除广泛发育第四系外,在东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面积共759.0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的57.95%。其主要特征如下:
下寒武统八村群(clb)为一套浅海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主要由变质的砂岩、粉砂岩、页岩和少量炭质页岩组成,含腕足类、头足类等化石。
中泥盆统桂头群(D2G)为一套滨海或浅海相碎屑岩建造,由石英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组成,含植、动物化石。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下侏罗统兰塘群(Jlin)为一套浅海相砂泥质碎屑岩建造,主要由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与下伏地岩为不整合接触。
中侏罗统百足山群(J1HN)为一套内陆山间湖泊相碎屑岩建造,主要由石英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由下而上沉积物变细,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Q)分布面积为704.62平方公里。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残积层、冲洪积层、冲积海积层、海积层及人工填土。
中生代时期珠海地区岩浆活动极为剧烈,燕山期酸性岩浆岩分布很广,出露面积达550.78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42.05%。其可分出二、三、四、五期侵入岩。
地貌
地貌形态明显受北东、北西向构造线控制珠海地区被北东、北西向断裂切割成断块式隆升与沉降的地貌单元,形成了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各断块山体、断块山体内的低平地和凹陷平原的展布方向呈北东向,珠江口外岛屿也受北东向构造线的控制,三列岛屿呈北东向排列。珠江口外沉积盆地展布也是北东向。而珠江的人海水道,则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如磨刀门水道、泥湾门水道均呈北西走向。
岛屿众多,海域广阔珠海市共有大小岛屿146个,它们星罗棋布地分布于珠江口外。以青洲——三角山岛——小蒲台岛为界分成两部分。
海岸地貌类型多样、海岸线长全市大陆海岸线长达166.32公里,海岸地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的三个类型的;家、前山水道以西两段为平原海岸;唐家至前山水道以东为山地港湾海岸个岸段。从珠海市北界至唐
平原海岸堆积作用强烈,发育有广阔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泥滩向外推移较快,如磨刀门,平均每年向外伸展120—160米,淤积速度1—3厘米/年。
山地港湾海岸的湾口有岬角,湾内有沙堤和泻湖平原。岬角和海湾从北到南依次有铜鼓角、唐家湾、银坑、香洲湾、菱角咀、洲仔湾、炮台山。沙堤主要分布在唐家湾顶。岬角处多冲刷,岸边发育乱石堆,而港湾内则以沙滩堆积为主。
地面坡度和缓除岛屿的地面坡度较陡外,大陆地面坡度较和缓。占总面积52,88%的冲积海积平原、海积平原的坡度均在3°以下;坡度在25°以下的能机耕与垦殖的面积为1103.52公里,占总面积的84.24%。
山丘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全市广泛出露燕山期花岗岩,面积达550.78平方公里,占山丘台地面积的91%侏罗系的变质岩、砂页岩的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仅占9%。
气候条件
珠海市地处珠江口西岸,濒临广阔的南海,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终年气温较高,1979~2000年年平均气温22.5℃;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到2061.9毫米。
珠海常受南亚热带季候风侵袭,多雷雨。4月至9月盛行东南季风,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珠海大气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79%。每年初春时节,细雨连绵,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时可达到100%。 珠海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和暴雨,个别年份冬季受寒潮低温影响。台风出现的时间多在6月至10月,年平均4次左右。严重影响珠海市的台风平均每年1次,暴雨有5次左右。
四季特征
珠海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春季,是天气多变的季节,前期冷空气入侵势力开始削弱,但影响仍频密,后期海洋暖湿气流日趋活跃。这期间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少,湿度大,阴雨云雾多,风向多变,以偏东风为主,气温变幅大,但逐步回暖。春季是由干季到湿季的过渡阶段,前期降雨量较少,加上冬季降雨量稀少,故珠海经常出现气候意义上的冬春干旱,个别年份还出现秋冬春连旱。
夏季,西南暖湿气流活跃,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转入以热带天气系统降水为主的后汛期,受热带气旋影响,会造成风灾水害,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年内最炎热的日子都出现在这段时间。
秋季,处于由高温向低温,由多雨向少雨,由干燥的冬季风逐渐取代暖湿的夏季风转折的时期,是一年之中冷暖宜人、秋高气爽的季节。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日短夜长,所获得的太阳能越来越少,常被单一的大陆冷气团所笼罩,气层稳定,天气寒冷干燥,降雨量很少。历年1月是最冷月份,降雨稀少,个别年份12月和1月滴雨未下。前冬及隆冬期间,冷空气入侵呈冷锋形式,出现干冷天气多,可有霜冻、冰冻发生,冬末冷空气前锋过境后常在沿海静止,多出现湿冷或低温阴雨天气。冷空气来时海面常伴有6级以上的大风。
温度
1979~2000年,珠海市年平均气温为22.5℃,气温的年际变化一般在21.6℃~23.3℃之间,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998年,为23.3℃;最低是1984年,为21.6℃。日极端最高气温38.5℃,出现在1980年7月10日;日极端最低气温2.8℃,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为最冷时段,其中,1月为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5.0℃;3月后气温开始回升,到6月进入炎热时段,7月为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5℃;10月天气逐渐转凉。
降雨
珠海市雨量充沛,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量为2061.9毫米,降雨量最多的1994年为2715.0毫米,最少的1991年为1312.6毫米。全年有两个明显的雨季:4~6月为前汛期雨季,平均总降雨量845.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1%;7~9月为后汛期雨季,平均总降雨量953.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6%。干季11月到次年的3月平均总降雨量为263.1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3%。
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数为143天,最多的1997年为168天,最少的1980年为122天。1979~2000年22年间,12月滴雨未下的有3年 (1980年1987年1996年。历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21天,总降雨量162.6毫米,发生于1985年2月4~24日。
年平均暴雨(日降雨量≥50毫米)为11次,历年中,日最大降雨量为620.3毫米,出现在2000年4月14日。
风
1979~2000年,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阵风大于40米/秒只有2天(1983年9月9日、1993年9月17日,台风影响期间)。全市年平均大风日数(风速≥17.2米/秒)为8.5天。
日照/蒸发
日照1979~200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2小时,日照时数最多是1986年,为2071.5小时,最少是1997年,为1673.0小时。1979~2000年平均各月日照时数,以7月最多,3月最少。1979~2000年,日照最多的月份为1984年7月,日照时数达320.2小时;最少的月份为1985年2月,日照时数只15.7小时。
蒸发1979~2000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639.4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与年平均蒸发量之差为422.5毫米,降雨多于蒸发。蒸发量的年际变动在1350.8~1820.4毫米之间。年内的分布以7月最大,达191.8毫米,2月最少,仅73.3毫米。
水文特征
广东省河流众多,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流为珠江。珠江水系有八大出海口,从北至南依次为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干流沿程与众多侧向分流、汇流河道衔接,既有自然分流汇水,亦有闸引闸排。西江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筑堤联围,水流受到有效制导,河道基本形成稳定的平面形态。
珠海的简介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设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珠澳跨境工业区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珠海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2013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珠海为新型花园城市;珠海属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 ,有“浪漫之城” 的称号。
1.《珠海气象 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珠海气象 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