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祖籍,故里之行

- 扑朔迷离 -

2008 年5 月,台湾政要江丙坤被推选为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6月,江丙坤率海基会代表团来到北京,同海协会进行会谈。这是两会商谈中断9 年之后举行的首次会谈。消息传到他在漳州的祖居地——平和江寨,江姓族人个个欢呼笑逐颜开,并向这位远在台湾的宗亲寄去了贺信。

早在2006年5 月,江丙坤就历经多次辗转,回到他的祖籍地——漳州市平和县的江寨祭祖。而此前,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自己的祖籍地的呢?

事情还得从八年前说起。2001年,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的江丙坤委托家人,开始寻访他们家族的祖籍地。通过查找江丙坤父亲留下的资料,他们发现: 家谱上面记载的是“台湾彰化县”。江家人于是到彰化寻根,却始终没有结果。而查阅江丙坤祖父的资料,上面对祖籍地的说明更没有只言片语。

江姓是台湾的第二十五大姓。台湾江姓的聚居地为台北、嘉义、彰化三个地方最多。根据江丙坤的回忆: 他很小的时候曾经随同大人在老家——台湾的南投县参加过几次祭祖仪式。每次祭祖,大人们都会念叨着一句“平和肇元公”的话。他一直对这句话感到困感。

江丙坤的家人通过多方查找: 了解到在台湾桃园县有一个叫做大溪镇的地方,姓江的人特别多。他们共同供奉着一座叫做“济阳堂”的宗祠。而“济阳堂”里供奉的祖宗的名字就叫做“肇元公”。在台湾,源自于济阳堂的男性人口有近4000人。

这次寻访的结果让江家人非常振奋。然而,桃园县大溪镇到底是不是江丙坤的祖籍地,他们的心里并没有底。他们通过查找“济阳堂”的江姓族谱,了解到: 桃园县大溪镇这些江氏族人供奉的“济阳堂”是源自于“漳州府平和县大溪镇”。族谱上记载: 清康熙末年自乾隆年间,漳州府平和县江寨村的十三至十五世江氏各个支脉的后裔东渡到台湾桃园、彰化一带开基,他们将桃园的聚居处取名为“大溪”,以纪念自己的祖籍地。

得知这一情况后,江丙坤随即委托一位从台湾到漳州创业的好友帮忙查找“平和县大溪镇”这个地方。然而,当他们找到平和县相关部门后,了解到: 平和县的江姓人口有7000 多人。而在大溪镇繁衍的江姓人口分布在江寨、赤坑和溪口等七八个自然村。那么,江丙坤的祖籍地的确切地点究竟是在哪里呢?

平和县台办主任朱灿辉回忆说:“当时,大家对具体的情况都摸不着头脑。而对于复杂的家族谱系,不要说外人,本姓的人也要内行的才知道。”

转眼到了2006年。有一天,平和县有关部门突然接到上级通知: 江丙坤将于5月17日从台湾抵达福州。他在出席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后,将携夫人陈美惠、长子江俊德回到平和寻访祖籍地。事情变得紧急起来。

根据台湾方面提供的信息,平和县相关部门决定从台湾江氏族人供奉的“济阳堂”入手。于是,他们决定前往大溪镇江姓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 江寨村。

- 柳暗花明 -

江寨村距离平和县城50 多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掩映。平和县的江氏宗亲有7000 多人,主要分布在江寨、赤坑和溪口三个村,其中江寨村就占了4000 多人。他们都属客家人。在这里,一个重大的发现让相关人员舒了一口气: 无独有偶,在江寨人供奉的三座祖祠里,其中有一座就叫“济阳堂”。“济阳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已有300 多年历史。宗祠外竖着三根石旗杆,是为纪念族中官位显赫的人士而竖的。济阳堂功名多以文爵为主。明末清初,济阳堂先后有文魁、进士、举人出现,“受皇恩、赐军田”。

相关人员找来江寨的江氏族谱,与江丙坤托人带来的台湾江氏族谱进行对照,最终确认他们共同的开山始祖为“肇元公”。那么,这位“肇元公”到底是何许人呢?

江氏族谱是这样记载的:“肇元公”原名江千五,肇元是谥号。宋朝末年,江氏第110世孙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三兄弟受朝廷委派来到福建任职。宋朝灭亡后,三兄弟被元兵追剿。根据当时命名的习惯,从他们的儿子那一代开始,就以“百、千、万"来作为名字的开头,以示辈分,或者以兄弟的排行来命名。例如: 江肇元的父亲在家排列第六,就叫做百十三郎。这百十三郎后来生了五个儿子,江肇元排列第五,就叫做千五。元兵攻占汴京时,中原人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中原江氏的其中一支由江西迁徙到福建宁化县及龙岩永定,江肇元也在其中。元末,江千五为了逃难,从闽西的上杭金丰里(即今天的永定) 来到平和的大溪,以打铁为生。后来,江千五又生了四个儿子: 他们分别叫做万一、万二、万三和万四。江万四这一族系供奉的祖祠就叫做“济阳堂”。他们用数字取名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第四世才取消。

乾隆初年,江肇元的第四世孙江巽、江湘一起到了台湾彰化县燕务下堡(即今天的彰化大村乡、员林镇一带)。从江寨村迁台的还有: 乾隆中期,江士印等三兄弟迁居桃园县大汉溪畔。江调、江欣等也先后迁台,开族于台北板桥、台中西屯等地。海峡两岸的江肇元派下江姓裔孙,共祀江肇元为始祖,以“济阳”为堂号。江丙坤为江千五第二十三代孙。江巽于乾隆二十六年去世。当时,灵柩从基隆港上船运回大陆,安葬在平和大溪寮下径岭头峒,这座墓至今仍在。大陆解放前,江巽的后裔还常派人回到平和祭祖。

- 喜归祖地 -

2006 年5月21日上午8: 30,江丙坤一行从漳州出发,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跋涉终于江丙坤及家人一行终于回到了江寨,3 公里多的村道两旁站满了前来欢迎的宗亲们,锣鼓喧天、舞龙舞狮,盛况空前。江寨的宗亲们用客家人的最高礼仪: 客家的锣鼓队和八音来迎接这位来自海峡对岸的亲人。

在宗亲的簇拥下,江丙坤一行步入见证着海峡两岸江寨人亲情延续、供奉着江肇元等江氏先祖牌位“济阳堂”。

按照客家风俗,江姓子孙要举行迎祖、上香、酹酒等祭拜仪式。在宗祠内,参与陪祭的16位宗亲早已经穿着蓝底白点的长衫在等候。平和江氏族人的祭祖仪式显得别具一格,仪式共有十三道程序,也叫做“十三唱”。祭祖仪式必须由族人里辈分最高的人进行开祭。

上午11时11分,祭祖仪式正式开始,司仪用庄重的语气和严肃的表情,分别用客家话和普通话主持仪式。祭祀人员列队肃穆,鼓鸣三通。一杯杯的酒和茶敬献之后,江丙坤为祖先献上鸡、米饭、果品。祭祀物品的拿放都很讲究,都是从右边接过来祭、从左边收回去。

仪式结束后,江丙坤与宗亲代表一起拉家常,并在宗祠前发表即兴讲话。江丙坤面对乡亲激动地说:“今天我回到江寨村祭祖,也是帮我父亲完成寻根的心愿,内心特别高兴。平和和台湾南投县地形和风俗相似,一回到江寨村就感到很亲切。在这里,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今天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从去年3月到现在,我来祖国大陆已有9趟,主要是谋求两岸经贸交流,提升两岸人民福祉。人民的福祉需要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福祉,没有和平就没有繁荣。”“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要帮忙到田地里拣东西,家里都有水田,也种香蕉,也要去放水......他还向宗亲介绍了自己福建之行的原由:“这次刚好有机会要回福建参加海交会,既然回福建了,就想要回祖地祭祀,回家乡看看,了却多年来的心愿。唯一遗憾的是身体不适,无法大声讲话。”

对于江丙坤的到来,江氏宗亲除了盛情款待,还把精心挑选的五谷、家乡井水、《鸿江族谱》、江寨全景照片等礼品送给了江丙坤,寓意“五谷丰登”、“饮水思源”、“吉祥和平”。江丙坤也回赠给宗亲精美瓷瓶、江丙坤先生回忆录、台湾故宫黄金复制清郎世宁雪点雕画及一笔江氏子弟奖学金,以示宗谊。

江氏宗祠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融合客家建筑风格与闽南建筑风格于一体。在江寨的三座江氏祠堂中,除了江千五的第三个儿子江万三的后裔建造的淮阳楼、第四个儿子江万四的后裔建造的“济阳堂”外,还有一座“梦笔堂”。“梦笔堂”主要供奉平和江姓的开山鼻祖江千五,也就是平和大溪江姓和台湾桃园大溪江姓共同的先祖:“肇元公”。

据了解,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 年),江氏宗亲开始建大宗祖祠“梦笔堂”。1941年,江千五公等先祖正式进龛受供,当时,距离江千五逝世已经570 年了。大宗祖祠初建时,适逢抗日战争,国难当头,资金缺乏,祠堂木作部分没有油漆过,后来又因为历史原因缺乏修缮,导致木作腐朽。

2006 年初,江氏宗亲决定重建这座位大宗祖祠,刚刚打好祖祠地基,就传来江丙坤要回乡谒祖的消息,使大溪江氏宗亲喜出望外。宗祠开光是立祠过程的重中之重。所以当时后辈在打开宗祠的门之前,首先祈求祖先驱逐后代居住地的一切邪恶,并保佑后裔平安健康、生活幸福。安放祖先神主之前,由族人中既辈分最长,又子孙满堂的老者进行“开唱”。其间,老人还提问了,三个问题: 族人是否拥有“财产、人丁、富贵”三样东西,由后辈来作答。江寨江姓第二十三世孙、《鸿江族谱》的主编江佩琼介绍说:“我们江寨人氏是江淹的后代,江淹是我国历史上南朝时候的一个大文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1939 年,梦笔堂建造的时候,江寨有一个叫江保善(音) 的保长决定用“梦笔堂”这三个字作为千五公祭祖祠堂的名称,所以在当时就定名为“梦笔堂”。

如今,“梦笔堂”经过高规格的修缮,总面积扩大到近200 平方米,并由江丙坤重新题写了祖祠的牌匾。

选自《闽南风》2009年 第08期 雅各 作

最美大溪人 整理编辑

过年好!

1.《江丙坤寻访祖籍,故里之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丙坤寻访祖籍,故里之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