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佳欢
对于中国乐迷而言,弗拉基米尔·费尔兹曼这一名字似乎稍显陌生,毕竟上一次费尔兹曼来华演出已是10年前。对于喜爱巴赫的乐迷而言,费尔兹曼无疑是当下演绎巴赫作品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无论在此之前你对费尔兹曼了解多少,在聆听过4月12日晚费尔兹曼在国家大剧院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后,你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一名字。
费尔兹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巴赫作品的演绎,他曾说:“我愿尽我所能,抓住一切机会和人们分享我对巴赫作品的喜爱”,因此费尔兹曼将巴赫的《第一号帕蒂塔》(BWV825)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开场曲目,以向他最倾心、最仰慕的音乐大师巴赫致敬。《第一号帕蒂塔》由6首不同风格的短小舞曲组成,虽然都是“舞曲”,但是如何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不同的舞曲趣味是演绎这首作品的核心所在,这一难点对费尔兹曼反而成了展现他对巴赫作品精准诠释的亮点。无论是主题在多个声部之间穿梭的层次感,还是左右手交叉演奏时毫无痕迹的流畅衔接,抑或是对细碎、多变的节奏的平稳掌控,都让听众深刻感受到费尔兹曼对巴赫的透彻理解。尤其是对于舞蹈感较强的“阿勒芒德舞曲”“库朗特舞曲”与静观冥想气质的“萨拉班德舞曲”演奏中触感的细腻处理,更是凸显了两种舞曲风格上的反差和个性。上半场的第二首作品费尔兹曼选择了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Op.13),这也是本场音乐会中费尔兹曼个人色彩最为浓郁的作品。虽然贝多芬在乐谱上标记出“悲怆”,后人也以沉重、悲愤而不失激情为该曲的风格定调,但是费尔兹曼的“悲怆”更多洋溢着的是沉郁之下涌动的蓬勃生命力。第一乐章由沉重的减七和弦引出,费尔兹曼并未陷于对乐章开头重板部分做刻意缓慢、悲凉的处理,相反,对附点节奏的精细勾勒为之后快板主题的集中迸发做了良好的铺垫,快板主题的急速涌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获了听众所有的注意力。费尔兹曼似乎喜欢创造一些不一样的小惊喜,在快板部分,乐句开始的大跳处他常常以小小的停顿来为不断涌动的旋律增加一点俏皮的趣味,令人玩味。随着一段深情、柔美的旋律翩然而至,费尔兹曼带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乐章。没有过分的缠绵悱恻,没有刻意的悲天悯人,费尔兹曼以干净利落的演奏生动诠释了这一充满宗教感的抒情性主题。明快的第三乐章似乎更合费尔兹曼乐观而年轻的心态,一气呵成的演绎中不乏灵动之感。费尔兹曼似乎无意凸显“悲怆”之“悲”,他更倾向于捕捉晦暗底色上的那一抹亮色:能够以云淡风轻之态从容面对人生种种,以闲庭信步之姿潇洒走过生命的层峦叠嶂,以“举重若轻”承载“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才是真正的勇者。
下半场费尔兹曼以肖邦四首充满戏剧性的叙事曲来展现他对浪漫时期作品的掌控力。演奏者不但要细致处理四首作品风格的差异性,还要体现出叙事曲这一体裁所特有的戏剧性。浪漫时期的作品一度是费尔兹曼的保留曲目,因而对于肖邦叙事曲的演绎自然得心应手,音乐情绪上的起承转合不但自然流畅且充满费尔兹曼个性化的处理,尤其是缓急交错的《第三叙事曲》更是充分展现出费尔兹曼“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浪漫性情,不但将多变的节奏处理得张弛有度,而且赋予了优雅梦幻的第二主题不一样的色彩,在第二主题重复出现时,费尔兹曼着意突出了易被高声部掩盖的中声部的旋律,为之前由高声部奏出的纤细、明亮的音响平添一抹温润、厚重的色彩。费尔兹曼仿佛一个“老顽童”,在肖邦的音乐中找到了释放自己天性的广阔空间,那些略带俏皮感的改动令人耳目一新,别有一番趣味。返场时费尔兹曼依然选择了肖邦,短小精悍的玛祖卡和华尔兹在费尔兹曼的指间优雅而不失活泼。
很难想象,舞台上步履轻盈、精神盎然的费尔兹曼竟然已经年近70,古人云,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洒脱、灵动的音乐中,费尔兹曼也在追求自己艺术道路上的自由,他以更加自我的态度与不同时代的音乐家对话,并将这份对艺术、对自由的热爱通过音乐传达给听众。
1.《赏析 | 随心所欲不逾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赏析 | 随心所欲不逾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