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七篇

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的服务。

篇一

时值仲夏,**区**镇**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的谷子、绿豆等长势正旺;黑猪养殖基地里,几十头刚刚吃过食的大黑猪正躺在圈外的凉棚下懒懒地晒着太阳。

村支书**指着隔壁林下经济发展园里2000多只珍珠鸡和贵妃鸡,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村里今年引进的养殖新品种,这种鸡肉所含的硒元素是普通鸡的30倍,一只鸡8个月出栏,最低能卖150元,鸡蛋2.5元1颗还供不应求呢。”

**是**区远近闻名的“有想法”的村支书。担任村支书十多年,他先后创办了活畜交易市场,创建了农业合作社,建立了黑猪养殖基地……只要是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他二话不说先带头做起来。

“农村要脱贫,就得靠产业!”这是王支书多年的经验之谈。

这些年,**村党支部按户定位,带领全村1千多户村民发展种养殖等7大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4万元,2018年预计能突破60万元。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坚强后盾。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后,**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只有4户。除此外,还有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有33户,高龄或残疾等无收入来源的有11户,在全村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和村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之初就达成共识:“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在我们村都是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他们依据村里的产业基础,确定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扶贫措施,以“支部+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猪产业,带领贫困户、低收入家庭和无收入来源家庭按照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因户施策,迅速展开一轮脱贫攻坚大战。

62岁的村民王三才早年得了青光眼,现在基本是个盲人,老伴又患有关节炎,行走都困难,老两口一年种地仅有1、2万元收入,光吃药就全花光了,是因病致贫的典型。

**和支部班子在走访中详细了解情况后,根据王三才家实际,制定了让老两口发展养殖业的脱贫策略。

2016年,村支部免费给了王三才家6头猪、1头草驴和30只肉鸡,当年仅卖猪肉一项收入就超过3万元,实现当年扶贫、当年脱贫的目标。与王三才家情况类似的另外3户贫困户,也用相同的策略稳稳地脱了贫。

脱了贫的王三才时刻记着王支书,逢人就念叨王支书的好:“没有王支书和村支部的真心帮扶,我住不上这敞亮的新砖房,更不会有一年2、3万的收入。我要继续跟着王支书好好干,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哩!”

养猪让村里的贫困户都脱了贫,对33户低收入家庭该咋帮?王支书和村支部制定了种养殖结合的帮扶办法。

这些低收入家庭中,有养殖能力的有17户,村支部鼓励他们养黑猪、白猪赚钱,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新品种引进,如果卖不出去由合作社帮销,同时保证养殖户利润。有种植能力的16户家庭,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种植的甜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给养殖厂作饲料;种植的小米、绿豆、荞麦等绿色小杂粮,由合作社统一包装后在线上、线下销售。

2017年,该村低收入家庭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扶有多种方法,但对高龄或残疾等无收入来源人群的帮扶是最伤脑筋的。不过,这也难不倒王支书。村支部免费给这部分人群每户5只猪,由村里的养殖厂托管喂养,每年卖猪的收入全部给了这些人,一年纯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

这样,依托对不同贫困群体的特点对症施策,从2016年至今,**村这三部分主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对于脱贫后如何巩固成果,王支书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会对已经脱贫的户子放手不管,还会‘骑上马送一程’。”

现在,处于巩固期的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依然享受着村里的帮扶政策,他们在村支部带领下努力发展产业,收入越来越高。这么多年带领村民发展,王支书对脱贫攻坚有独到见解:“和企业对接包销农产品,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

这与**区政府近几年推行的“百企帮百村”活动不谋而合。由村里搭建平台,让农民和企业直接对接购销农产品,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还让企业买到放心的农家绿色食品,真正实现了农企利益联结。而由村里创办的“一道烩菜带动一个产业”的**镇“杀猪烩菜节”更是成为该村发展三产的典范。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每年吸引周边上万群众前来体验,不仅促销了猪肉,带动了农家乐,还带动了小杂粮和粉条等加工食品的销售,又是个一举多得的妙招。

如今,全村村民和贫困户在王支书和村支部带领下日子越过越好,但王支书觉得脱贫是个持久工程,脱贫致富的脚步一天也不能停。

这不,最近他又和村支部班子商量着怎么延长养猪产业链,让养殖户收入再多些。欣喜的消息很快传来,今年10月,该村注册的“黑大肚”牌黑猪肉饺子、包子和包装成小盒的熟黑猪肉也将上市销售,估计到时候**村的猪肉又要供不应求了。

篇二

今年55岁的**是**县**镇**七组的贫困户,6月份患有宫颈癌的妻子离开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他一个人。他并没有因为妻子的离去而一蹶不振,性格坚韧的他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扶贫单位以及驻村干部的共同帮扶下,于今年11月成功脱了贫,**的脱贫故事是从“因病致贫”到政府帮扶“自主脱贫”的典型案例。

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一次体检中,查出妻子患有宫颈癌,在为妻子到处寻医看病中,**花光了积蓄、负债累累。在几次化疗之后,妻子病情愈加恶化,癌细胞扩散到肠胃,只能依靠流食维持生命,这使得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更加窘迫。靠种地打工的他不得不留在家中照顾病重妻子,失去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陷入了“一个人大病,全家都倒下”的困境,在2017年年底摸底排查时将他识别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政策引导、凝心聚力,摆脱贫困引路灯

在妻子患病,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下,如何帮助这个被病魔侵蚀折磨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村“两委”、驻村干部努力寻求各种办法,最终达成共识,不仅要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还需要通过精准帮扶,使**走出困境、摆脱贫困。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把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激发内生动力。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多次与他沟通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脱贫举措,并鼓励和引导他用自己双手托起整个家庭摆脱贫困的重担重责。

打出“产业+就业”组合拳,好政策还要好落实。为了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县**利用2018年到户产业项目、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项目和**肉羊、肉牛养殖项目等产业扶贫方式,加上帮扶单位以及帮扶责任人的“定点”资助资金,使**每年最低能保证收入3800元的产业扶贫红利资金。经村“两委”的共同商讨,让他担任**保洁员,负责规定区内的卫生工作,每月发放400元工资。

有干劲不怕日子贫

想办法谋出路找营生。妻子离世之后,**的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轨,开始了独自一人但却充满斗志的崭新生活。今年秋收之际,他积极与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沟通商量、表达脱贫心愿,购置了一台玉米收割机。在忙碌的秋收季节,他通过玉米收割机为村民收割玉米,用自己勤奋的双手赚取相应的劳动成果,生活有了大的起色,同时也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不能等着政府送小康。**说“我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不能坐享其成等着政府给、等着政府送。现在政策这么好,让我鼓足了干劲儿。”他还和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表示,自己脱贫之后,愿意协助村委的扶贫工作,让剩下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早日脱贫,一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正是他的不等不靠的精神,让他意识到勤快的重要性,让他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干劲儿。

篇三

在荒凉的土地上,开出幸福的花

在****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施工现场,看到十几名施工队员正拿着铁锹围着几处杆塔进行作业,发现在场很多队员都是党员。原来,为了能及时完成对光伏扶贫电站的配套10千伏线路切改工程,****供电分局专门抽调出15名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分成三组前往施工现场,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记者小声的叫来一名党员进行采访。

**,从当天早上七点就出来了,由于施工地点位于空旷地区,可遮挡物体少,一阵阵寒风在他们脸上肆无忌惮地吹打。“师傅,您看这里的工作环境这么差,请问是怎样的动力支撑着您干好这份工作,您对您的工作有什么感想?”记者问道。“其实还是责任支撑着自己吧,咱们干的这个是扶贫工程,真的干好了也是造福一方百姓,虽然环境不太好,但是上面的领导们也没闲着,从开工到现在,整天没日没夜的和我们待在一起,能被上级关怀,还能造福他人,哈哈哈,弟兄们的心里早就幸福的跟花儿一样了!”**笑着说道。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是京蒙对口扶贫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181.5万元,以多村联建的方式,建设成总规模6433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在12月底并网投运,项目落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惠及该旗2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4户,可持续帮扶时间长达20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年来,**电业局按照公司部署,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助推全盟脱贫攻坚,把电力设施建设与农城网改造任务作为脱贫攻坚当中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加快改善**地区部分电网薄弱现状,三年来,全盟新安装配电变压器2028台,总容量15.52万千伏安,新建设10千伏及以下线路5389.46公里,实现了5个贫困旗县401户的通电目标。截至目前,共累计投入电力扶贫资金11.64亿元,专项扶贫资金107.8151万元,为打赢**地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驻村干部与浑善达克的“脱贫之约”

“**统计4至8月份驻村工作队成员实际驻村天数,起草****驻村工作队大走访、大调研集中走访工作报告”这是笔者在****驻村工作队采访期间,无意在工作台账里发现的一段内容,而记录这个内容的人,正是****的驻村工作队队长“**”。

**是**电业局扶贫办副主任,也是********党支部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17年1月,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当地****担任驻村干部,从此过上了驻村扶贫的新生活。

贫困户王雨的女儿从一岁开始不幸患上癫痫病,20多年来,家人带着女儿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为女儿治病。做为帮扶责任人,**对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给予了许多关怀,不仅帮助他们寻找医生和治疗方法,还努力为他们筹措医疗费用。为此,****供电分局通过大病筹款平台,收到了992笔来自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募集资金4.2636万元,有效缓解了王雨家看病的经济压力。如今,孩子通过服用中药,病情已得到极大改善。“只要病好了,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王雨说道。

**曾在2011年做过一次肾脏移植手术,为了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经历过受助于人的日子,所以面对因病致贫的家庭,**始终有着特殊的感情。当记者问到他身患重病,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做好扶贫工作时,**这样说道:“现在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不适的时候也会尽量克服,就是还需要定期去医院做复查,支撑自己的动力是信念,我觉得我能干,不管把我放在什么环境下,只要我喜欢,我就愿意干,我喜欢跟老百姓打交道。实际上人活着就是你能否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别人在其他岗位做的工作有很多,我就在我自己的领域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担任****“第一书记”职务以前,****供电分局的局长和书记也分别兼任过此职。两任书记把扶贫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所以当扶贫的接力棒传递到他手里时,**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他与浑善达克的帮扶户们许下了一个约定,那就是带着他们在2020年,一道共同迈向小康社会。当前,**电业局在****定点帮扶的27户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即将在年底以前实现全部脱贫。同时,****贫困发生率也由原来的7.9%降至2.4%,顺利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的任务目标,为达成集体与牧民增收,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篇四

“**”蒙古语,意为“农田河沟”。以沟命名,因此沟系是本地最早种庄稼的地方,故此命名。**村位于**管委会北部,总面积253.5平方公里,草牧场32.36万亩,林地5.65万亩,耕地1.23万亩,牲畜存栏25606头只,主导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9户、2772人,其中常住户253户、485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6名。

近年来,按照市委、旗委统一安排部署,市国资委和旗政府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及**市兆丰粮油有限公司、**桥头**自治区粮食储备库共同结对包联**村,选派5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包联工作。市旗包联单位紧紧围绕**村实际,以党建为统领,注重“造血式”扶贫,大力发展生态散养土鸡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39户92人下降到目前的5户13人。

党建引领促脱贫

市旗包联单位深刻认识到,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强村党支部是关键,提升党员素质是重点,转变农牧民观念是前提。一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近年来,市旗包联单位将“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建强支部的重要契机,全程参与和指导,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引导**村党员群众将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员选进“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强化党员培训教育。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七一”等为契机,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讲党课等活动,在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学习规模化种养殖知识、党员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有关政策,切实提升党员的领富带富能力。三是增强村民脱贫信心。扶贫必须扶志,激发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方面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教育他们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向贫困户大力宣传本村已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通过榜样示范带动,让贫困户树立对美好生活的信心,积极自发地为脱贫致富行动起来。

抓住“鸡”遇强产业

**村山沟多、耕地少、地下水位深、资源缺乏、老弱病残群众多,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市旗包联单位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东胜、达旗、伊旗等地调研产业发展情况,依托“山沟多”的自然条件,研究确定了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散养土鸡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以合作社集中养殖带动农户分散养殖土鸡,逐步实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带动本村及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市兆丰粮油公司以10%的股份入股**村百草地合作社,并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促进了合作社运营规范化;建立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农牧民入股合作社增加收入。市国资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协调市城投房地产公司和市交通投资公司共出资44万元,建成简易鸡棚18组72个,建成420平米的包括鸡舍、饲料房、屠宰室等功能用房,修建水泥路100米;争取旗扶贫产业资金100万元,围封养鸡场地250亩,建成集生态散养鸡产品切割、包装、冷藏冷冻于一体的小型肉联厂,开展养殖配套建设和经营管理。2018年7月,合作社购入3个月大的鸡苗3000只,养殖5个月后公鸡将全部出栏,保留母鸡产蛋,经测算,到12月底,养殖成本约18.5万元,公鸡和鸡蛋销售收入约23.5万元,总收益15万元。2014年以来,旗政府办累计投资275600元,向**村所有贫困户及常住户共发放鸡苗34040只。通过合作社集中养殖和旗政府办发放鸡苗扶持养殖,带动本村农牧民养殖土鸡1万余只,户均增收2200元;计划到2020年,合作社散养土鸡规模达到1万只,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农牧民养殖土鸡10万余只,户均增收5500元。制定村集体经济4:3:3收益分配办法,收益的40%用于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贫困户资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

发展电商助增收

为拓宽**村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17年,**村成立电商服务中心,旗政府办投资50000元建设了**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电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依托“卖货郎”和**市同圆电子商务等平台,让农牧民通过网络平台服务站完成网上购物、网上售卖、网上缴费、创业培育等业务,使农牧民成为最大受益者,实现“网货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目前,电商服务中心主要开展电商培训、农副产品代买代卖、快递收发、网上缴费、综合服务、劳动力输出、产品包装设计、村级互助资金运作等服务。合作社计划12月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生态散养土鸡,销售价格为188元/只,是农村鸡市场价的1.25倍;鸡蛋88元/每箱30颗,每颗鸡蛋约3元,是农村鸡蛋市场价的2倍,进一步提升产品效益,推动生态散养土鸡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双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今后,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旗包联单位将与村“两委”班子再接再厉、真抓实干,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推动**村科学发展和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篇四

“妈妈担心你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可咋办呀?” “想那么多做甚了,儿子去哪都是好事”“超,你分哪去了?”……

每时每刻,总会有许多声音,时刻萦绕在你耳边。是牵挂,是担心,是不解,是鼓励,有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永远不会显得麻烦、絮叨,有的只是感动、温暖和对未来的坚定。这源于一次选择。

我是一名山西人,我成为了一名内蒙古选调生。

“爸妈,老乡们搭照的可好了”

“搭照”,是我到**后学会的第一个词,意为照顾。

犹记得在那个满是匆忙的季节里,是六月里的一声惊雷,作了与学生时代最后诀别的礼炮,将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小伙子、小姑娘送出了校门。十字路口的站定,各人选择了各自的未来。

“时代这么好,不能就顾吃好自己那一碗饭”,带着这句似是倔强、又是理想的话,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选调生,听从组织安排分配到了托克**。

说实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开始新的工作生活,以一个不再是学生的身份,害怕倒不至于,但要说心里一点不慌那是假话。作为一名硕士,我深知就业的选择,不仅是自我的承担,也是对家庭的负责,尽管就业渠道很多。

“后生,你买这个被子,冬天暖和”,店里的叔叔热情的和我说道。刚到的这几天,我需要尽快的安顿下来,买枕头被褥、锅碗瓢盆,发现去了哪都是热情的人,大家愿意为你出谋划策,给你指引提点。

这里老乡们的搭照,让“儿行千里,母不再担忧”。其实,这就是生活。你要学会伸开手去接受,在不经意中去品味,心里不要总想着城市生活的五光十色,觉得农村生活就会怎样。我们本身就是农民的子弟,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一次回归、一次洗礼、一次再教育、一次大学习。做选调生,就是要适应气候克服“水土不服”,成为这里的“土苗苗”。

“你们放心,我也要去扶贫了”

做选调生,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为什么。初衷没那么多,就一个,想扶贫,受父母影响,我也想为脱贫攻坚战做点贡献,把所思所学用进去、奉献进去,那真的就太幸福了。

这是一种情感,一种天然的天生的情感。在大学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就真切地感受过农村的不易,也曾通过“三下乡”等机会亲身体会过。城市里毕竟机会多,而农村却是“空心化”;也是一种情怀。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几年脱贫攻坚是重点,这样一件人人称赞的好事情希望自己可以有幸参与。年轻人要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不要总盯着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要担当些为人民为社会的有益之事。

“组织挺重视我们,教育锻炼我们”

“千年古云中,魅力托克托”,**的大名早有耳闻,能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是种幸福。

初来乍到的我们,除了脑袋和膀子,啥也没有。脑袋里装的是书本上的,膀子上扛的只是自己那点事。来到这里,县里非常重视我们,让我们先在县委组织部调训一个月,打下基础。从简单的收发文件,逐渐的到公文写作,从扫地拖地,到一起商量汇报。几天的时间中,我逐渐明晰了工作的内容、知晓了办事的流程,见到了亲切和蔼的部长,也有着热情帮助的大哥。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公文写作、撰写信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们做人做事。有了他们的帮助、鼓励、支持,基本功打好了,接下来去往基层,去寻找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真知灼见,就更有底气了。

时间不久,月余而已,可言犹在耳:“多看看,要总结规律,慢慢地耐下心来学习,肯定没问题的。”他们是我们这些 “白纸”进入机关工作后的第一任老师,在组织对我们的培养和关爱下,我们才能开好工作的“头”。

这阵风,这片云

心里知晓这非是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然而情感又揉捏在了一起,真切的认定就是这阵风,这片云,这儿的人,这里的情。这一切,将在我的生命中流淌,用青春和热血浇筑,而随时间不断加固——“第二故乡”。

篇五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古城镇**村民**在众多“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中,可以视为典型。但是,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帮助下,他也过上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家里来了“一对一”帮扶干部

**村民**一家,本是和和美美、家境不错的幸福之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在化工厂工作时不幸从屋顶摔落罹患突发性脑溢血,身受残疾,再加上**是多年的“三高”,各种并发症一下之间全部爆发,至此重度瘫痪、卧病不起。离婚、辍学、治病……一系列的家庭巨变让这个家庭彻底破碎,一夜之间如坠冰窖、一贫如洗。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口齿不清的**用了几分钟才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就是女儿,唉……。”

2017年,耗尽家财和工伤赔偿款的**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民革赛罕区总支委员会主委宋志成负责**的“一对一”帮扶工作,驻村第一书记皇艳芳、村干部在平日里也多有照料。**常年瘫痪在床又无人照料,加之子女年幼又无经济来源,还得外出打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一家人过的十分困难。

今年农历八月十五,宋志成等依旧入户看望,送来了慰问金、月饼,“团圆日”的温馨探望得到了贫困户**一家的声声感谢。

家里的“第四口人”

要实现精准扶贫,简单的给和送,解决不了问题。要“精准”,就要深入病根、刮骨疗毒、对症下药,有如外科手术般去除病灶。

**的病是主要根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医院、武警医院等民革党内颇有名气的专家教授们在宋志成的联系下,详细了解了**患病前后的诊治过程。经过诊断,专家们表示:**卧病多年,肌肉神经多有萎缩,病情发展较重,只能维持现状。

对于很多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而言,因为条件所限,许多人的诊治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只能长年服药、维持现状,对于重度瘫痪患者,大多只能卧病在床。

**是**的女儿,在外出打工期间患上了皮肤病,一直没机会去正规医院诊断。宋志成主动联系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民革党员贺伟予为其免费诊疗。10月24日,驻村第一书记皇艳芳带着杰乐来到贺伟教授的诊疗室,就诊的人非常多,但贺教授依旧热情耐心细致的为其诊治。详细询问了发病时间、症状、检查手脚状况后,贺教授开具了处方,嘱咐了注意事项,并安顿杰乐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

“姐,谢谢您们,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人情温暖,心里住进了阳光,我一定能坚持下去”,是啊,扶贫路上,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善良和真情的存在,才使得深陷贫困之中的人们重振信心、面对生活、憧憬未来。

大爱惠全村

疾病,是摧垮家庭幸福的罪恶元凶。**村及周边的村子中,很多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都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疾患。这一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10月13日上午,在古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宋志成、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的有效努力下,民革赛罕总支携手太极集团联合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市民革秘书长王连格,民革赛罕区总支委员会副主委李永生、杜林蔓等也参加了活动。

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40分,在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义诊团先后为**村、一间房村、古城村的100多位乡亲服务义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我们就相信中医,中医看的好,是真的义诊不是搞形式,我还告诉了跟前所有的兄弟姊妹们”“群众这么信任我们,我们不吃不喝也高兴,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坚决看完最后一个”,一问一答间,彰显了新时代的担当作为!

**住进了**温馨养老院,子女们安心的外出打工,低保金、村集体产业分红、到户产业资金……脱贫享受政策的**一家,生活有了新气象,心里有了新盼头。

**仅仅只是诸多案例中的一个,是同样的“因病致贫”,但通往幸福大门的道路却是不同的。脱贫攻坚战,就是要“一户一策、科学施策”,找到适合于每个贫困户的出路、办法,保证“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篇六

原来道听途说,第一次亲眼见到靠双手走路的人,还真是震惊了,被她那乐观向上的精神震惊了,我们帮了她物质的“忙”,她却扶了我精神的“贫”。

2018年4月21日我到**林东镇**村担任扶贫专干,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当入到第五户时,一个修长的院落,干净整洁,刚走到院子的一半,只见一位双手抓着特制的木板凳,两腿大腿仅剩部分肢体,白色的自制护腿,接触地面处包上了耐磨的外轮胎皮中年以上妇女,从屋门口走出来20多米远。我愣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她热情的让进屋里,让我坐下后,她非常敏捷地做到了炕上,一阵热情的说笑,让我瞬间忘记了她的腿,原来她叫**,50岁,是2017年识别的贫困户,双腿截肢,全靠双手爬着走路,老两口靠种十多亩旱坡地生活。**说:“暂时没有,苦点、累点不怕,我们只要比别人多下点辛苦都能克服,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女儿供出这穷山沟。”我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说:“如果有靠手在家能干的活,我也想干点活”,老两口乐观向上的精神感动了工作队。

回村后,工作队一起商议,为她从旗残联协调一台轮椅和一箱抹腿用的消炎药水。我们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殡仪馆经营祭祀品的商户,为**找了一份手工制作祭祀用纸花、纸元宝的活,工作队成员负责给她送原料、带成品,每月收入300多元。

驻村不久,**的女儿如愿研究生毕业,减少家庭负担后,她主动到村里,找到工作队以收入达标为由要求脱贫,还心存感激地说:“你们帮助我家做了很多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带这个头。”6月20日“脱贫致富有信心、小康路上感党恩”活动中,张文凯旗长亲自向**颁发了“励志脱贫标兵”证书。

真的,爱的对面也是爱,很多对别人真诚、慷慨的帮助,最终帮助的正是自己。

篇七

近日,**盟**牧民们在酝酿一个创意的惠民计划——在该**每个**都建立**自己的小型冷库,这一计划实现后,可以使**215户牧民大幅度降低生活成本,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养家。自电力线路开始在这片草原上寸寸延伸以来,该**牧民的幸福指数正在日益提高。

11月12日,该** **扶贫第一书记与**党委副书记将一面写有“心系民生,照亮民心”的锦旗送到了**供电分局,将一面写有“严把工程质量关,争做牧民贴心人”的锦旗送到了**供电分局劳动服务公司。两幅沉甸甸的锦旗诉说着**供电分局三年来为****通电的历程。

恶劣环境阻通电进度,不弃不馁做好通电前期准备

****位于**旗东部,2015年以前,这里只有少数牧民家有电用,风光互补供电设备的功率只能维持基本照明,有电家庭年均电力设备维护费用达到3000余元。牧区的家中总是离不开人,生产力落后,生活成本很高。2015年,为帮助该**稳定脱贫,**供电分局协调各相关部门为该**申请大面积通电,但经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实现大面积通电难度很高,只能暂作勘察研究。

电力的大面积覆盖看上去遥遥无期,但仍要尽最大可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地方相关部门协同**供电分局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慰问做思想工作,“以后要是通电了,电线杆肯定会路过您家的草场,但是以后生活却会变的更方便了。。。。。。”,蒙汉双语齐上阵,在不断的耐心沟通下,牧民们理解了通电与美好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有通电的可能性,牧民将与各方部门携手迎接这一项光明工程。

户户通电不再是梦想,电力新村梦想起航

2016年底,关于**旗小城镇中心村通电工程的批复文件正式下发,为户户通电的梦想点燃了希望之光,****队部通电工程进入准备工作。

2017年,**旗小城镇中心村通电工程正式启动,**供电分局针对****特殊的环境条件编制了施工方案。由于该地区天气恶劣,勘察工作一度受阻,“春天的时候我们在勘察地形,野外经常会突然刮起大黄风,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挤在**的一个小饭店里,一边避风一边做设计,由于那里地形复杂,这就更加大了设计难度,天黑了如果风还是没有停,我们就自己点炉子取暖,相互鼓励,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那些困难终于都克服了。”**供电分局工程负责人说道,想起那些风沙里做设计的日子,他仍然感叹不已。由于该项工程不含路径抵压,只能为**队部及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牧户进行通电,但当电力主线路走进**队部时,牧民和当地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仍然难掩喜悦之情:“队部里用上了电暖气,以后开会再也不冻手冻脚了。”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向记者形容了队部通电用上暖气时的兴奋心情。

电力扶贫“精准通电”,不仅脱贫还要奔向小康

2018年,**旗****偏远农牧区用电升级工程开始施工,电力将进入草原更深处为民服务。由于前期与牧民沟通工作完成良好,在**供电分局的严格执行与推进下,地方政府和帮扶单位的积极配合下,该项工程进展非常顺利。11月,偏远农牧区用电升级工程全部竣工,由于该**鸟害严重,为使该**供电质量得到保障,**线路全部采用绝缘横担,通电线路全长116.5公里,共装设变压器56台,总容量2790kVA。

2018年**旗偏远农牧区用电升级工程惠及6个**215户牧户,其中贫困户65户,巴音哈拉图**受益牧民63户,受益贫困户19户,****的牧民们终于结束了多年的“用电难”生活,与新时代接轨。“如今老乡们年均电费支出只有1000元左右,家家安上电锅炉,出行自由了,牧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支出减少了,大家都在想着法子增收致富奔小康。”该**帮扶单位负责人介绍道,相比曾经,该**电力方面的年人均支出可节约2000元左右,生产用电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侧面提高了人均收入。

新时代,心服务,村村通上电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草原电力扶贫工程将持续推进,让更多草原牧民受益,过上美好的生活。

文章地址:http://www.91wenmi.com/wenmi/fanwen/mobanfanli/327098.html

编辑推荐驻村扶贫故事七篇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七篇脱贫攻坚扶贫故事原创10篇扶贫故事征文12篇相关范文

1.《扶贫故事 扶贫故事七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扶贫故事 扶贫故事七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2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