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回忆录,描述了李大钊作为父亲对家庭的关怀和爱护,李大钊作为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作者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实自然,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中国现代作家李大钊的女儿李兴华于1943年写的一篇散文。李兴华(1911-1979),女,河北乐亭人。现代作家。16岁被捕,和父亲李大钊一起坐牢。出狱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1932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曾多次参加反帝爱国游行,经常奔走营救被捕的战友。1933年,根据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把李大钊烈士的安葬仪式变成了群众的、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了延安。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民间文学创作。著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等书籍。
这是一篇关于革命历史的文章。但与《狼牙山五壮士》等关于革命历史的文章相比,《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但与普通回忆录不同的是,它所展现的人物更饱满、更全面、更真实,更具有文学性,更具有史料价值。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概括 十六年前的回忆内容梗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概括 十六年前的回忆内容梗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32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