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
一、
计算密度公式:??
mV
m
变形:㈠计算质量公式:m??V ㈡计算体积公式:V?
?
m→质量→Kg,g ?→质量→kgm3,gcm3 V→体积→m3,cm3 二、
计算平均速度的三个公式:①V?
st
(通用公式)
(时间相同)
②V?
V1?V2
22V1V2V1?V2
③V?
V
(路程相同)
→速度→ms,kmh S→路程→m,km, t→时间→s,h 行程问题三公式:①t?
sV1?V2
三、 (相遇)
②t?
sV前?V后
(追击)
③t?
四、
s物?s桥
V
(过桥过洞)
计算重力公式:G?mg(G→重力→N ,m→质量→kg,g→重力加速度
→N/kg)(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五、
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公式:①F合?F1?F2(两个力作用在同一
物体、同一直线、同一方向)②F合?F1?F2(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方向相反)
六、 计算压强的二个公式: 七、
①P?
FS
(通用公式: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时,则容器必
1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
须是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因为在这三种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是相等的)
P→压强→??,F→压力→N(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S→受力面积→m2(必须分清是总受力面积还是部分受力面积,比如是一只脚的还是所有脚的,是一个轮子的还是所有轮子的受力面积)
②P??gh P→压强→??,?→液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N/kg ,h→液体的深度→m(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用此公式也可计算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但该固体必须是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 八、
计算浮力的五公式:(1)压力差法: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2)称量法: F浮?G?F合 (3)平衡法: F浮?G物 (4)原理公式法: F浮?G排
(5)推导公式: F浮??液gV排(V排?V液) (6)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
几分之几;
V淹V物
?
?物?液
(7)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
力。[WWW.niuBB.NeT)F总浮?F漂浮?F增浮 F总浮??液gV物
F增浮?F向下 F增浮??液gV增
的体积,亦等于漂浮时露出液面
的体积即V增?V淹?V露)
(V增等于物体第二次被淹没
九、 滑轮组中主要的物理量及计算公式:
七大物理量:
2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
(1)物重(G物)(竖直方向) 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水平
方向)
(2)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3)物体移动的距离(h)
(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5)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 (6)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 (7)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主要的公式: (1)两个力的关系式:
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
物重(G)?动滑轮重G动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n)
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摩擦力(f)?额外拉力F额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n)
(2)两个距离关系公式: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时间(t)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物体移动的距离(h)×承担物重的绳子的
段数(n)
物体移动的距离(h)=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时间(t) (3)速度关系公式: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4)两个功率的公式:
有用功功率
(P有)?物重(G物)?物体移动的速度
(V物)(竖直方向) (V物)(水平方向)
有用功功率(P有)?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
总功率(P总)?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绳子移动的速度
(V绳)
(5)两个功的公式:
3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
有用功(W有)?物重(G物)?物体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距离(h)(竖直方向) (h)(水平方向)
总功(W总)?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绳子移动的距离(S)
(6)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
①??
P有
P总W有W总 ②??W有W有?W额③??GFn(竖直方向)??fFn(水平方向)④??
十、 热学计算中主要的公式:
Q吸?cm(t?t?)
Q放?cm(t??t)①Q?cm?t?
②?t?t?t?(吸热) ?t?t??t(放热) ③q?Q
m q?Q
V(气体)
cm?t???Q吸
④万能公式:Q放??Q吸?qm???Q吸
pt???Q吸
Q?热量?J c?比热容?J(kg??C) m?质量?kg t??初温度??C t?末温度??C ?t?温度的变化量??C q?燃料的热值?Jkg或Jm 3
十一、电学计算中主要的公式:
(1) 串联电路三公式:
①电流关系公式: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
②电压关系都相等) 公式
电压之和) :U?U1?U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
③
电阻关4 系公式: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
R?R1?R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
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阻之和)
(2) 并联电路三公式:
①电流关系公式:I?I1?I2(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②
电
压
关
系
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
公式
电压)
:
U?U1?U2(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
③
1R?1R1
?
电
1R2
阻关系公式
倒数之和)
: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中电阻的
(3) 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P?IR
P?
Wt
2
P?UI?
P?
UR
2
P?P1?P2
(4) 计算电功的公式:
W?IRtW?UIt
W?Pt?W?
1.《初中物理压强公式 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中物理压强公式 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3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