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电视荧幕上,总有那么一抹与众不同的色彩,它用古色古香的软文化浸染着国人的心灵,展示着沉淀浓厚的历史渊源,历久弥新。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有1.5万人申请故宫志愿者;《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诗词学习潮流,而《国家宝藏》,则用文物本身的强大力量,向全世界诉说着中国故事。

开场时,灯光如火,张国立慨然放声。

“如此炫酷的开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

“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是的,我们很“年轻”,不过才上下五千年罢了。

为什么说五千年少?是因为以后,我们还将绵延万世!

文以载道,文物,文脉,文心,心脉就是一个个人关注的人。对内,强民心,增加民族自豪感,对外,显形象,扩大软文化影响。而今天,则是我国第十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对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你又了解多少呢?

设置于2006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将延绵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重现在人们眼前。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古物背后的历史,历史背后的人生。

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

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

这段话,出自作家玄色的青春幻想小说《哑舍》。

这本书,可以说是小编对古董以及古代历史产生兴趣的启蒙书,相信有不少人也看过。书里的故事虽然都是虚构,但是里面提到的一些古物,却是真实存在的。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失去了虚构能力的真实古物们,那些真真切切存在于历史长河并且留存至今的古董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九龙杯

九龙杯可不只是指的一个杯子,而是一套杯子。

整个杯体由九条龙装饰,一条龙头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并弯曲为杯把,另外八条龙组成四对,每对一条头朝上,一条头朝下,头朝上的四条龙头伸到杯口内呈喝水状,当杯体内装满液体时,通过杯体内的倒U形管,并由头朝下的四条龙口中喷出。

它可以在宴席上用作酒杯和茶杯,用其助酒兴,活跃气氛,给人们以神秘莫测之感,另外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工艺品,并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六博棋

六博棋是一种古代的棋类,再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十分流行,据专家研究,这种古老的六博棋实际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诸如象棋、国际象棋、将棋等等有兵种的棋戏,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改革而成。

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盘)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散(五枚)。因为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两队人马竞赛,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六博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

“博弈”的“搏”,指的就是六博棋,由此可见六博棋在古代的地位。

·和氏璧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据说,西汉时期,王莽曾经为汉平帝雕刻了一枚传国玉玺,被加号“安汉公”。

一说起和氏璧,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想必就是“完璧归赵”,就是那个廉颇和蔺相如拼死从秦始皇那里夺回来的传国玉玺。

·玉翁仲

玉翁仲是一种古代的配饰。

所谓的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初为铜制,号曰“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玉翁仲乃是驱邪祛魔的佩饰。

·獬豸冠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神羊),相传,獬豸头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

而獬豸冠是古代执法者所佩戴的帽子,楚文王制冠时,将象征獬豸角的装饰制于冠上,希望戴冠者像獬豸神兽一样,明辨是非、忠贞不渝。法冠通常以铁制成冠柱,寓意戴冠的执法者坚定不移、威武不屈,所以也被称为“铁冠”。

·越王剑

越王勾践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冶金铸造的一个奇迹,它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现代工艺甚至都无法完美复制。

其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

该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其实每一件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都不会说话。默然等待千年,只为再次相遇。”

“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

“谁还能说,古董都只是器物,都是没有生命的死物?”

青农·茶文化

除了古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传承中也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

挑选合适的茶具,将茶叶和沸水先后倒入杯中,看着其中茶叶的沉浮,忽上忽下,宛如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一杯浮生,大概就是如此。

青岛农业大学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扬传统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茶文化协会也就应运而生。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大学生艺术团民乐队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 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在青岛农大的校园中,古琴艺术也在闪烁着它特有的光芒,优雅美丽的女子素手拨弦,悦耳琴声绕梁三日,艺术团民乐队的同学们用古琴声传达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崇敬。

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再芬黄梅戏·高雅艺术进校园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5月19日,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创作、表演机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来到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家们在文体馆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副校长原永兵、刘春霞与来自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老师,同学们一起欣赏了精彩绝伦的黄梅戏演出。

黄梅戏作为我国长期流传而发展下来的著名地方剧种之一,其优美而细腻的唱法与动人旋律极大程度地展现了歌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而本次的表演曲目《女附马》正是黄梅戏的优秀代表剧作之一,讲述了民女冯素珍历经种种曲折冒死救夫,最终成就美满姻缘的故事。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来了太多的东西,虽然已经有不少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只要是留下来的,我们必定要好好守护。从华服日到文化遗产日,

从《国家宝藏》到《哑舍》,从黄梅戏进校园到茶文化,不论是国家、学校还是个人,都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着自己的贡献。

文化遗产,从来都不只是枯燥的东西,只要你愿意,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那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从我们做起吧。

文/梁隽李梓绮

图/贾雨欣

通讯员/相志欣

1.《中国文化遗产日:来啊,一起讲述中国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文化遗产日:来啊,一起讲述中国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