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通过自主回忆,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让其他学生在参与评议中进一步学会交际语言,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
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情境激趣,引发期待,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可以分两种方案进行:
方案A: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图画内容。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
方案B: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以前的有趣的事情。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改完,可以在课后继续修改完,让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也能分享到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题,组织典型作文的讲评
1. 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2.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4.师生共同评议。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组内评改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再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佳作欣赏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3.朗读作品,佳作上墙。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析,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在交流、评析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做好点拨、引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同步提升的目的。]
回顾?拓展二
教材简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
设计理念:
本块“回顾?拓展二”,重积累,重阅读,重拓展。因此,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适当地拓展阅读视野,以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交流感受
1.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2.学生阅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4.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读书方法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全班交流。
3.归纳读书方法。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本组感兴趣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尽可能的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学“日积月累”时,则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名人名言、诗句外,再引导学生互相推荐其他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体会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从而更好地学习。在“课外书屋”教学中,则要做好推荐工作,让高尔基的《童年》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乐,也有苦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适时地引导学生做些读书笔记,有助于语言的积累。
补充资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第 四 组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他们令我们感动”为专题进行编排,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14 再见了,亲人
教材简析:
《再见了,亲人》选自现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写法大体相同,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难忘的往事组成。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本案以“感动”这条情感主线展开教学,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使孩子们在“感动”中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感动”中让学生体会重点语句及反问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
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初读感知大意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谊”、“耗”等生字读音,注意“噩”、 “嫂”的写法。
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读感悟亲情
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
“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C.感情朗读: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读出你的感动吧!
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A.引导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B.感情朗读: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这能不算“亲人”吗?
[这两句教学不一定按以上顺序,根据学情而定。学生还可能谈到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大娘八年来像慈母般地关心战士们等情节让人感动,老师都要予以肯定。]
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师引: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难怪志愿军对大娘说一一
“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
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C.情境引读:
师:在五次战役的时候,是大娘带着全村的妇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读
师:在敌机来的时候,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而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所以——生接读
[设计理念: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
句子: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
A.引导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
B.感情朗读,演读。
C.“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D.再读句子。
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志愿军与大嫂”之情:
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A.可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
B.感情朗读
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朗读体会惜别深情
师引:现在志愿军就要同她们分别了,此时此刻,战士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
评读。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
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
激情配乐朗读:
A.在这分别的日子,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
B.当我们看到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对小金花说:――
C.当我们面对拄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想到她为了给我们挖野菜而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对大嫂说――
四、抒情赞颂亲人
1.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2.这三个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光她们三个就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当年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多少代价,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说出你们的感动,说出心中的赞扬,最好能合适地选用反问句。
[设计意图:情感喷涌时,让学生适时地抒发,并尝试用反问句来表达情感,既能让学生抒发自己对朝鲜人民的赞美之情,又加强学生对反问句表达效果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二、课内链接课外,仿写段落
1.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亲人的生命。她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呢?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读课文,体会无数志愿军战士也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鲜血,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两国人民的鲜血凝成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
3.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片断,读后谈感想。
4.师引:想一想,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为角色,以她们的口吻,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同样可以按“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
5.交流评析。
三、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感情。
2.指名朗读,学生评读。
3.创设情境引读。
师:战士们登上了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发出了喊声――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向后退去。战士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呀!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生: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手,大声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告别的情景感人至深,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位,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向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生齐读4-6自然段。
四、小结
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2.选择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他是我们班一位能跳拉丁舞的同学。
今天得到你们的捐赠,这真是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
校广播操比赛结束了,同学们都地等待成绩的公布。
3.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志愿军,大娘,为了志愿军,小金花,为了志愿军,大嫂,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所以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可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2.全文感情真挚,感人至深,是进行感情朗读的好教材。在感情朗读时,可以逐段进行巧妙引读,在引读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力,达到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
3.在品悟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情感时,可以逐段展开学习,重点品悟其中一段,从扶到放,培养学生自学及自主能力。
资料链接: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www.lu-xu.com/d/uploads/2020/10/12/ft0ifjv53rg.jpg 2.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
15* 金色的鱼钩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 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B.指导朗读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C.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A.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C.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六、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 lì liǎng bǎn bān bái shōu liǎn cū cāo xǐ chū wàng wài
chōu yē wú biān wú yá rè qì téng téng yǎn yǎn yī xī
2.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4.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的哪些故事?能说给你的同学及朋友听吗?
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可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毛泽东写的《长征》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2.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应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可就课题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学生初读课文,在学生明白课文是写老班长的时候,再引导读划表现老班长崇高品质的句子展开深入地讨论。
资料链接:
1.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 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2.有关长征网站:http://changzheng.china1840-1949.net.cn/
16 桥
教材简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以上内容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联系地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1.《什么的大娘填词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什么的大娘填词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4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