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2015苏州高三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
语 文
第I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A.流传乞求畏首畏尾B.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
C.留传祈求举棋不定D.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
2.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B.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缓、先 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方案。
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手工精致,极 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纸。
D.今年1 一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 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4.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 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 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②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
③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④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⑤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 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⑥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
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⑥③②④⑤
C.③⑥④②①⑤D.③②①④⑤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 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客死者的灵柩。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
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卒:死亡
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名:说出
7.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斜谷邮亭玩海裳花
顾非熊® 第一首诗以“玩海棠花”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
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如何描写“未开海棠”?请简要分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春与秋其代序。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庄生晓梦迷蝴蝶,不畏浮云遮望眼,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岂因祸福避趋之。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河上柳
废名
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 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 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1也在禁 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的催。
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 的,是“东方朔②日暖”“柳下惠③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 的茅棚。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 老爹得意极了,依例出四十文大钱且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茂才公 满口的“古之贤人也”。
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 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的踱出茅棚了。
“真正反变!连木头戏——”
太阳正射屋顶,水上柳荫,随波荡漾。初夏天气,河清而浅,老爹直看到沙里去了, 但看不出什么来,然而这才听见鸦鹊噪了,树枝倒映,一层层分外浓深。老爹用了平素的 声调昂头唱:
“咿呀,我——”
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那鸦鸦正笔直的瞥见,绿叶青天,阳光使得眉毛 不住的起皱,渐渐的不能耐了,拱着腰,双手抱定膝头。
“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
说到这里,老爹又昂一昂头:
“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我还有木头。”
接着是平常的夏午,除了潺潺水流,都消灭在老爹的一双闭眼中。
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然而并非是这屏着声息蓬蓬立在上面蔽荫老爹的 杨柳一到现在有了许多许多的岁月。
漆黑的夜里,老爹背着锣鼓回来,一走一窜的唱:
“驼子妈妈不等我上床了,桥头上一柱灯笼,驼子妈妈给我照亮了二”
灯笼就挂在柳树上,是因为老爹有一回险些跌到桥底下去了,驼子妈妈就办了一枝烛, 忖着时分,点起来朝枝头上挂。
从此老爹更尽量的喝,驼子妈妈手植的杨柳,也不再只是受怨——这以前,一月两遭 生意,缺欠不得,否则是黑老鸹清早不该叫,“不是你的杨柳,老鸹哪里会来呢?”
杨柳一年茂盛一年——那灯笼,老爹不是常说,可怜的妈妈最后还要嘱咐,带去而又,记得点回吗?
清明时节,家家插柳,住在镇上的,傍晚都走来攀折,老爹坐在门槛:
“密叶就好,不伤那大——”
人散夜静,老爹自己也折一枝下来、,明天早起,把桌子抹得干净,一枝劈成两份,挨 着驼子妈妈的灵屋放。
老鸹自然是常有的,但生意十分顺遂,门锁却被人偷开了几次——不消说是归家晚了。 最使得老爹伤心的,要算那回的大水。
梅雨连绵,河水快要平岸,老爹正在灶里烧柴,远远沙岸倒坍,不觉抬起头来,张耳 细听,只听得吼吼的是水声,但又疑心耳朵在作怪;雨住的当儿,踏着木屐,沿茅棚周围 四看——沙地被雨打得紧结,柳根凸出,甚是分明,一直盘到岸石的缝里去了。
“还是驼子妈妈想得——”
老爹伸一伸腰,环抱着臂,而眼睛,同天云低处的青山一样,浸在霭里了。
这晚比平常更难熟睡,愈到中夜,愈是清醒,清醒得害怕了!——规上警锣响——屋 背后脚步声——
“陈老爹!赶快!快!”
地保敲门。
第二天,老爹住在祠堂。土坡企眺,一片汪洋,绿茸茸的好像一丛芦草,老爹知道是 柳叶:•
“我的——”
“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
下午,老爹从镇上引一个木匠回来。
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晴空。 而那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不少。
1925年4月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
14.小说的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 节发展过程。
15.小说中“杨柳”这个意象反复出现,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意象包含哪些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话说沉闷
刘心武
尽管当今的社会生活变化迅猛、五光十色,但作为个人情绪来说,仍会时有沉闷之感。沉闷感,或简称闷感,是一种没有杀伤性但也绝无趣味与快乐的情绪状态。“乏味”“无趣”“闷”,与“恶劣”“恶心”“臭”还是两回事。沉闷的状态一般来说绝非恶性状态,闷感亦非愤慨、忧伤之类的情绪。沉闷,其含意应是“闷”这种状态达于相当程度并滞留时间过长。
闷,往往由一种对是非善恶虽有所区分,但界限模糊且无所举措的中庸将就的态度生 成;常常体现为一种不能引出新鲜活泼的新事物、新局面的过分“中规中矩”、“四平八穗” 的状态。沉闷有时如同宇宙中的“黑洞”,能将人的锐气与急迫感吮吸进去,在“平安无事” 中消弭了进取与革新。一部沉闷的文学作品,可能不仅主题正当,而且结构严谨,文字流 畅,但它毫无创意到甚至连“漏洞”都没有的地步,那令人厌倦的程度,说实在大大超过 一部内容荒唐、漏洞百出的消闲读物。一个“闷人”,则可能从相貌、衣着到举止、言谈, 都无可指责,但思想无新意、行为无光彩,与之相处,不能得益有助,倒也无害无累,友 之不愿,厌之不忍,真真是反不如面对一个“对头”,倒能调动起自己的勃勃生机。
有人说,应“打破沉闷”,但沉闷是打不得也破不了的。你可以打敌人、破阴谋,你怎能打闷人、破乏味?有人说,应“冲出沉闷”,但当沉闷浓酽地包围着你时,你想冲出又谈何容易?但沉闷不可能非常之持久,却是可以断言的,因为沉闷只是我们生存的宇宙、世界、社会、人类、他人和我们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个节奏较为缓悛的过渡性阶段罢了。运动是永恒的,因而前进乃至突进,都是一种必然,怎会持久地沉闷?
一个总写沉闷作品的作家,要么他到头来终于超越沉闷,要么他那样的作品将被社会 拒绝;一个拍乏味电影的导演也是如此;一个闷人也许会终身不改其闷,但他在社会上鍀 位置必将移动,社会不可能长期容忍一个闷人占据着,关碍着社会总体景观的坐席;当然, 更大的可能是闷人自己最终走出闷境。
总之,沉闷必引出厌倦,厌倦发展到厌烦,那就比批判、排拒乃至于革命都更具推动 力,可促使一事一物一人一群,直到全社会的大变化大转型。
沉闷可厌而不可怕。沉闷之后,必是大活跃大欢喜。
二、名著阅读题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军喷的两项是
A.泰戈尔在《飞鸟集》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巧妙地将流萤、落叶、太 阳等自然万物人性化。整部作品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类以及对宇宙间诸多美好事物的讴歌、 赞颂,启示着人们应该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追求,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
B.《茶馆》中王利发的语言既反映他的性格心理,又富有时代特点。例如,“您多给 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反映了他的圆滑世故;“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出他对动荡 时局的不满;“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蕴含了他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反抗情绪。
C.《边城》写了三次端午节,每一次都和翠翠的爱情紧密相关。第一次,翠翠等爷 爷时巧遇傩送,两人暗生情愫;第二次,翠翠看赛船时从伙计口中得知傩送真心爱着她; 第三次,傩送邀请翠翠去看赛船,认识了也真心喜欢她的天保。
D.《哈姆莱特》中,王后和哈姆莱特在后宫谈话时受到后者的冲撞,她担心哈姆雷 特会伤害自己,就大声嚷了起来。而此时,躲在帷幕后面的偷听者大喊“救王后”,哈姆莱 特以为是国王,就拔出佩剑向幕布后刺去,结果发现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E.《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费尽千辛万苦捕获了大马林鱼,尽管最终带回来的是被鲨 鱼吃的只剩下了白骨架子;但他敢于挑战自我,始终没有妥协、投降,因此也可以说他是 一个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努力追求、奋斗的胜利者。
25.简答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魏国,均未成功;蜀将魏延曾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但诸葛亮没有采用。清人毛宗岗认为“子午谷奇谋”,“亦韩信暗渡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请你根据小说中的有关情节简述“孔明不用”的原因。
《红楼梦》中“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 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这段话是谁说的?此人的的结 局命运是什么?其“才干”主要体现在哪两件事情上?请概括说明。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略读教材里有“有 注释之诗歌选本”一项。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又有“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 之能力”一项,关于略读教材也有“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的话。欣赏文艺,欣赏中国 文学名著,都不能忽略读诗。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 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圣是最适宜的,也最需要的。有特殊选本,有一般的选本。按着特殊的作派选的是前者,按着一般的品味选的是后者。中学生不用说该读后者。《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的选本。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 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观止》一样,只是当年的童蒙书,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式。 无论它从前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式的一部诗歌选本。唐代是诗的时代, 许多大诗家都在这时代出现,各种诗体也都在这时代发展。这部书选在清代中叶,入选的 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虽然以明白易解为主, 并限定诗篇的数目,规模不免狭窄些,却因此成为道地的一般的选本,高中学生读这部书, 靠着注释的帮忙,可以吟味欣赏,收到陶冶性情的益处。
选自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26.朱自清为什么说“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
27.请简要概括文段中《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共同特点。
1、C 两项的正误。D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 要求。)
5. A
二、文言文阅读
6、A卒:终于
7、B所,名词,表示处所,地方;其余为所字结构
8、孤单无依,徘徊路旁。
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
参考答案: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 怀。
【参考译文】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 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 旁,没有可以依附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 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 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 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 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三、古诗词鉴赏
10. 忽识赞叹一-赏花夸香一沉醉忘归——想象美景。运用比喻进行描摹,“豆颗匀”把海 棠花苞比作大小均匀的颗颗豆粒,“胭脂浓”描绘出海棠花蕾如浓抹的胭脂一般深红,“蜡 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
第一首诗前三联表达诗人赏花时闲适而安逸的心境。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缘身在最高层
庭下如积水空明
12、;
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柳树,让老爹度过洪水一劫;被砍倒的柳树又让老爹暂时摆脱了生 活的窘境;柳树是老爹生活的物质依靠与精神寄托。
轰然倒下的柳树,柳树也象征着作者对温暖古朴的生活世界的留恋。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6、;②接着,论述沉闷的弊端作用:①以黑洞喻沉闷弊端之 大,也为下文第五段写打破与冲出沉闷之难作铺垫。②以沉闷的文学作品为例且与消闲读物作比较,说明沉闷足以让人厌倦、厌烦,为后文写文学作品期待“超越沉闷”作铺垫。 ③通过对“闷人”、“对头”的对比分析,说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生气与活力,为下文写 闷人最终自己走出闷境埋下伏笔。
18.打不得也破不了:①沉闷无害无累,呈现非恶性,难以找到合理的理由和方法 去打破。②沉闷包围使人室息,消磨人的活力与斗争意志,难以冲破。
不可能非常之持久:①沉闷只是宇宙运动的一个阶段性缓慢阶段;②运动、发展、前进,是 客观世界永恒的规律;③由沉闷积聚引发的突变效应可能比批判、排拒更有推动力。
七、作文阅卷建议46分切入。
19【材料解读】
本材料是九叶派诗人辛迪的诗作,诗题叫《有和无》。
★三节诗构成三组意象,通过小花与牡丹、星星与星座、溪水与长江大河的对话,阐 述了小与大、个体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存在的辩证关系。小花虽比不上牡丹鲜艳夺目, 但它也有开放的时节,有它存在的价值;待到百花齐放之时,小花汇入花的海洋之中,人 们只见花海而见不到一朵小花了。绽放、发亮、流动,以各自的方式表明自身的存在;同 时“小我”在融入“大我”之时完成存在的价值。诗人珍视自己的生命之流,又把一己的 生命归宿于普罗大众的海洋。一味突出自我,无视社会对自身的制约,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只能自寻烦恼;反之,完全丧失自我的人格价值,则无异于飞禽走兽。所以,“我开故我 在”是小花的人格价值,“我亮故我在”是星星的存在方式,“我流故我在”是溪水的个 性追求。这就是它们的“有”。然而,真正到了 “百花齐放”、“星斗满天”和“百川归 海”时,小花、星星和溪水就“不再有我在” 了吗?也不然。它们仍然是“有”和“在” 的,只不过这时的“有”和“在”己融入更大的“有”和“在”了。那么,为了更强大的 集体的存在而献出了自己的一分力量的“小我”,不也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价值了吗?这 才是对“有和无”的哲理思考之精髓所在。
★这是平凡者的誓词、渺小者的宣言。与伟大崇高相比,小花、小星、小溪的能力与
贡献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谁又能否认它们的存在权利、它们的生存价值呢?十七世纪法
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用思维运动的事实论证了精神实体存在的
无可怀疑性。诗人套用这一句式,则论证了每一微小物质的存在价值的无可怀疑性。论证
的方式是相同的,用事物的运动,证明事物的存在;特殊运动的方式证明特殊事物的存在。
“思”是精神的运动方式,“开”是花的运动方式。“亮”是星的运动方式,“流”是水的
运动方式,各证明了精神,花,星、溪的存在。什么时候运动停止了,一切精神、物质的
存在也就消失了。诗人托物寓意,给我们一种人生的启迪。人的地位有高低,人的能力有
上下,人的贡献不一样,但只要我们是尽生命的能量,发放出应有的光和热,顽强地表现
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就可以和一切伟大人物比肩而立而无愧。社会的发展、未来的创造
需要每个成员有这样一种生命的自我意识。这也就是诗题中所说的“有”。
高三语文答案第4页,共6页
世界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孤立的个体成不了世界,只有许许多多的个体联合起来才成 世界。个体的存在价值是对整体说的,离开整体,个体存在就无意义。所以“我在”并不 是目的,它只是生命运动的首要前提。运动是生命的目 的^•延续又是运动的目的。但个体生命的延续总是有限的,要使生命永恒,只有把个体的 有限生命融入种族的集体生命,延续才能无限。这就是变一花独开为百花齐放,变一星独 明为星斗满天,变一溪独流为百川归海。这时“我”还在不在呢?应该说是在的,只是被 众花之香、繁星之明,大海之广所淹没而不显罢了,故说“不再有我在”,这是诗题中“无” 的第一义,这“无”是包含“有”的。也有可能这个“我”真的不在了 :是花,花谢了; 是星,星落了,是溪,溪枯了。但由于众花在,繁星在,大海也,“我”虽无犹在,达到 了生命永恒的目的。这是“无”的第二义,实际上这个“无”,恰恰是更广大更永恒的“有”。 生命意识在这儿升华为7种更高的表现形式。
★这首小诗形式上借用了笛卡尔的著名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演绎出的却是一种 有关主体价值的思考。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单子论,认为,每 个单子就像一面镜子,本身空无一物,而众多单子即多面镜子组合在一起互相反射,各单 子便都有了内容。虽然莱布尼茨最终搬动上帝来行干预才从逻辑上弥补了此类“无”中生 “有”的巨大漏洞,但类似单子论这样的主体价值论,即认为每个孤立的个体都是毫无意 义的存在,个体存在的价值只能由与他人的#种关系得到证明,长期以来却令人深信不疑。 《有和无》所阐扬的“我开故我在”、“我亮故我在”、“我流故我在”,无疑是对上述主体 价值观的质疑。以单子论式的主体价值观看来,小花之于牡丹、星星之于星座、溪水之于 长江大河,不仅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简直就是该当忽略的“无”。然而,小花、星星和杂 水却全然无意去寻求什么外在证明,在它们的灵魂深处埋藏着的是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 实现了自己的潜能,我便是毫无愧色的“这一个”。拥有足够的外在证明固然可以免除主 体对自身价值的种种担忧,但强烈的自我肯定意向无疑是确立主体价值更为有力的因素。 如果对“我开故我在”、“我亮故我在”、“我流故我在”不能自觉,那么即便是众人钦羡、 仰慕的牡丹、星座、长江大河,也必会在“百花齐放”、“星斗满天”、“百川归海”时发生 自我的迷失。因为当全体完成了价值的自我实现,特定主体所拥有的外在证明便化为乌有。 正如射入黑暗的一束光线无疑是一个大写的“有”,而无数束光线射入黑暗最终使黑暗变 成光的大海时,企望保持那大写的“有”便成为一种梦想。“待到百花齐放时,也就不再 有我在”是一种否定,然而这个被否定的“我”不是大我而是小我,对小我否定的反面正是对大我的肯定。
语文答案:一是诸葛亮认为这不是万全之计,难以成功;二是魏军司马懿已经预计到这个“奇谋”。
答:。探春理家的能力,在和李汍、宝钗共同理家时, 她想用“开源节流”、“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有所作为,来挽救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 局
26、读选本虽只“尝鼎一脔”却可鸟瞰各家各派;适合中学生对象;可以满足学习需要; 养成兴趣,培养欣赏能力;陶冶性情。
27、当初都属于启蒙读物;是一般的选本,都不属于古代典籍;都从过去到 现在广为传诵;都可作为中学生的文学普及读物。
28、《唐诗三百首》是符合国文课标要求的一般选本;《唐诗三百首》从古至今,都普遍流 行;《唐诗三百首》是中学生欣赏文艺、中国文学名著的途径;《唐诗三百首》不属于古典, 但属于诗歌的启蒙读物;《唐诗三百首》经历千年历史的考验,是公认的好诗;《唐诗三百 首》选择虽有局限,但仍不失为地道的选本。
点击下载: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1.《2015苏州高三期末英语 2015苏州高三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5苏州高三期末英语 2015苏州高三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4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