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黎明/林婷婷
首先,作文教学缺乏“教学”。
教师通过激发、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而做出的各种尝试和努力是教育的本质。没有教师的这些努力和尝试,教室里发生的“活动”只能被称为学生的“个人学习”。
根据上述教学本质的说明,我们来看看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语文写作课通常分为两大板块。第一版可以分为写前、写前教师的行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行动是教师精心设计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消极行为是教师直接提出作文问题,宣传作文要求。之后,教育进入第二版,让学生们写文章。教师“教学”的行为主要集中在第一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第二版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个人学习”。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很安静,有些教师甚至离开教室。
写作教育不仅缺乏教育,更令人担心的是,很多教师认为写作完全没有必要教,学生自己多读多写就行了。有人认为,写作教育的问题在于“教”。教师们呼吁说:“要改革作文教育现状,就要取消集中辅导和训练。”第二,要取消内容、文体、字数的限制,只要求数量。“作为一个过程,‘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有效性都成了问题,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二、散文在写作教学中的定位
谁应该对写作承担“教不出来”的责任?我们认为,写作课中“教授”的缺席主要是文体选择的结果。
选择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作为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特定课程取向进行选择的结果。
写作按功能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实用文写作,主要负责社会交往和服务功能。包括写公文语体、写交际语体、写科研语体、写各种专业作文(如经济合同、法律文书)。另一种非实用写作也称为文学写作,主要负责社会认识和自我发现的功能,包括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四大文体写作。长期以来,文学写作被排除在语文课程内容之外。“中学生不需要写文学是原则,但能写文学是例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文学写作的价值和功能有片面、狭隘的理解,文学写作是作家的专务,中小学不培养作家,所以当然没有必要教文学写作。因此,实用性成为我国百年写作课程的目标取向。叶成涛老师说。“写作最好实用地工作。说白了,就是为了适应生活上的需要而写作。”张志工老师说:“要提高‘文用’的教学原则,提高到先进性和根本性的教学思想,以指导教学。”
那么为什么是三大文体进入写作过程内容,而不是“实用”取向下的应用文呢?(威廉莎士比亚,实用主义,实用学,实用学,实用学,实用学,实用学,实用学,实用学)这又是一个误区造成的。也就是说,应用文写作只需要掌握形式,对应用文类型的认识也仅限于通知、公告、电报、青衣组等。纯粹形式的模仿使应用文写作训练变得机械枯燥,最终被师生抛弃。另一方面,我认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所有写作“通用”的基础,如果学习使用这种“通用文”,就会学习“应用文”,学习“应用文”,这就是对这种三大文体“包揽天下”的训练尝试和对实用文体教育的误解。
“三大文体”的写作训练使——名学生在接受了12年的写作训练后,无法应对生活或工作中的实用文字或文学创作。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让我们写所谓的“叙述文”或“议论文”。我们接触的实际文体有“调查报告”、“论文”、“总结”、“简历”等。因此,在写作课上,训练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最大问题是与实践脱节。与实践相去甚远,又严重束缚了教育的开展。
作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三大文体,课堂上成了散文作文。特别是在中学,叙事散文成为教授绝对的文体。
为什么写作教育显然与文学写作相抵触。(什么语文老师在教室里教学生写小说、诗、话剧?),实际教的是有文学范式的散文吗?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
第一,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传统写作教学强调文在道,基本走文学写作的道路,以经济体的政论文和美言大义的儒家学说说明文为训练内容。
第二,语文教材选文的影响。阅读教育以文质美兼备的文学作品为主,在读写结合的教材编写模式下,阅读教学的文学性自然会影响写作教学的文学性。(威廉莎士比亚,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
第三,作文评价的影响。考试评价“有文采”的标准直接影响了写作文风的“文学化”。
第四,教学方法和条件的影响。教室在有限的时空里能完成的是记叙文和单论。一般实用文的文章,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文学评论、读后感等,往往不能在教室有限的时空内完成,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调查或深度阅读探索来完成。在我国,一个写作教育单位的时间通常为两个小时,这成为散文写作不被选择的选择。(莎士比亚)。
三、散文写作产生的问题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1.没有特征
南帆说:“散文的主要特征没有特点。”“散文包含了反文类倾向。”因为散文涵盖的文类剧“散”。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这样定义了“散文”的外延。散文是“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说明文、议论文、科学道具等”。叶圣陶老师甚至说:“除了小说、诗、话剧以外,其他都是散文。”散文中包含的文类杂糅和广泛性很难概括散文的文体特征。因此,无论是读书教授还是写作教授,除了一般的“形散神散”之外,我们对散文阅读和写作的指导基本上接近于失语症。
2.自然
散文写作往往是比较轻松的事情
情。在生活中,人们无需受制于特定的读者或任务,而是在情动而辞发的状态下写散文。所以,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散文写作是自由与自然的,想写就写,可长可短。3.内容大于形式
对散文写作的要求,通常不在形式,而在内容。散文写作必须融进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与体悟,做到情真意切。情感的真实和思想的厚实是好散文的两大指标,而对于其他文体而言,得体可能是首要的指标。
(二)散文教学之难
散文的上述体式特征,使得课堂教学的展开困难重重。
1.散文基本上不需要教
散文的“无特征”与写作的率性自然,意味着在所有文体中,散文可能是最不需要教的。因为散文就像走路。对于一个正常的成人来说,走路真的不是需要教的事情。但是,中小学12年,写作教学恰恰选择了散文来教。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课堂上为什么会缺乏“教学”。
最近网络上流行写微博。微博,是散文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应用文体,随心所欲、随时随地、简单分享,这大概就是散文写作的极致——信息至上,零技巧,谁不会?用散文写作的极端文体——微博为例,是想强调一点,在整个中小学,拿最自由、最少限制、最随心所欲的散文作为训练的第一文体,一写就是12年,这是很值得语文教育研究者反思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散文写作训练耽误了写作课程专业性与有效性的提升。
2.重要的教不了
好的散文有两大标准,第一是“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感受与体悟);第二是有“思想力”。两者为血与水的关系。作者的思想力越强,笔下的情感也越崇高、优美、真实与感人。
就上述两个标准而言,好的散文似乎的确教不了。首先,真情实感是散文写作的前提,生活中我们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流淌为散文,所以散文写作本来不存在缺少真情实感的问题。而课堂上的写作是为训练而写,因此存在为材料或话题“寻找情感”的问题。前者为水到渠成,后者为掘井找水,差别很大;至于思想力,则是直接和间接人生体验的结果,是语文教师无法教的,至少也是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可测量的效果的。
以人生来譬喻文体,诗歌是少年文体,在年轻气盛、激情飞扬的青少年时代,应该鼓励学生写诗;散文是中年文体,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好的散文需要生活的沉淀,把世事与人情辗转揉碎在字里行间,文字才有厚重真实之美。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少不更事的少年人去写中年体的散文,并且要求“深刻”“丰富”“有创新”,多少有点脱离现实;而这不现实的要求,反过来又促使一些“机灵”的学生“伪装成熟”,借助古今中外的事例和华丽铺陈的语言“包装”自己单薄的思想。
3.教的不一定有效
由于散文重在思想与内容,所以,写作课堂上,以解决写作的思想内容为目的的“内容教学法”俨然成为写作教学主流方法。
所谓“内容教学法”,是相对于形式(结构、技巧)教学法提出的,以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学生“无兴趣”“无内容”“无思想”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如在低年级,教师让学生在作文之前先好好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动一动,借此给学生提供直接素材,训练记叙性散文的写作。而高年级的教师喜欢给学生提供间接素材,比如新闻事件、故事或者其他一些资讯,通过它们来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提供写作主题与内容,训练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以“制造”写作内容为目的的活动,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比如,教师在写作课上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然后要学生写一篇记录拔河比赛的文章,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大作用。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的这类“活动”,基本上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学生在其中顶多算是过了一次熟悉的“语文生活”(有的还不是语文生活,比如“拔河”)而已,这样的活动和有效的“语文学习”是两回事;其次,一堂写作活动课充其量只能解决“这一次”写作的内容问题,属于无法累积的“一次性消费”,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能力迁移。决定学生能不能写出好文章的,还是他们原有的经验和能力。
对散文写作而言,通过活动或情景设置复制生活,以解决写作缺乏内容的问题,可能无助于散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另一方面,散文写作训练可能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希洛克(Hillocks,1987)曾选取39篇典型的写作教学方案,将其中的教学内容归纳为六大类,分别是语法、范文、句子组合、评量表、探索和自由写作,然后利用“元分析”法对上述六类教学内容进行了“效果量”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语法教学的效果最差,语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但没有效果,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其余五类教学内容的效果由小到大进行排列,依次是自由写作、范文、句子组合、评量表和探索。而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来重视“自由写作”,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练笔,通过写日记、周记或读后感来弥补课内练笔的不足,而课堂内散文的写作,除了话题限制外,也接近“自由写作”。希洛克认为“自由写作”效果很差的研究结论,为我们反思写作教学的低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写作课,我们应该教什么
训练学生当堂完成散文写作,在整个写作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率是需要认真斟酌的。那些需要到课堂之外去探究发现的写作,比如调查报告、研究性论文,那些在真实世界需要宽松、安静、自由氛围的文学写作,比如诗歌,还有一些需要合作讨论的写作,比如学科写作等,我姑且把它们称之为“非散文写作”,也许,写作课堂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它们。散文,作为应试的主要文体,可以传授的也仅仅是应试的写作技巧,但是,作为生活散文,我的态度是:放手,随他!好散文不是教出来的,是“活”出来的“自然”。写作教学的种种努力,应该致力于满足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表达需要,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学过程与学生写作过程同步,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策略与技能。
注释:
①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20.
②周玉林.关于文体的思考[J].江苏教育,2001(23):22-25.
③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3.
④叶圣陶.写作是极平常的事[A].叶圣陶论语文教育[C].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87-88.
⑤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60.
⑥南帆.文学的维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278-279.
⑦叶圣陶.关于散文写作[A].见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156.^NU1DA20110623
1.《【高中作文教学低效缘由及对策】散文:写作教学问题的纽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作文教学低效缘由及对策】散文:写作教学问题的纽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6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