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了特岗教师考试作文素材

平时练习的时候经常使用

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写出出众的作文

”。

少年强的话国强(自立、自强、奋斗)

十年树,百年树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国家就强。1900年,梁启超创造了《少年中国说》的记录,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搜狐2009年教育庆典主题论坛也是《中国百年:少年强则国强》[h1]。今天,“少年强、国强”已经成为不需要证明的道理。要想“少年强”,就要重视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抛弃学生的“拐杖”,促进学生的独立成长。

自立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天很壮,君子自强不息。"卡内基曾这样说过。“为了成功的生活,青少年必须学会自立,扫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中养育他,使他拥有公认的独立人格。”[h2]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自立要勤奋努力,作为学生,“西山有吉根,学问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个人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为个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方向。自立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保证。

自立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他们仍然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堂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树立独立意识,教学生养成自己做事的习惯,克服惰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乳房”,成为自立的人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健康的新少年。

自立是民族性格的体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齐世坤、君子厚德财赋”是中国民族性格的概括。“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危险、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奋起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些都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作为未来中华民族的继承人,只有坚持自立,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未来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贡献更多的力量。

少年强,国家就强。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势所迫,不进则退。“少年强则国强”为我们青年一代提出了奋斗目标,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周恩来总理说:“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中国的命运掌握在所有中国人的手中,更多地掌握在我们青少年的手中!我们本着“少年强则国强”的精神复兴中国吧!振兴中华!

”。

向前,向前(面对教育挫折、挫折的态度)

一些下岗工人失业了,白手起家创业,两手勤劳致富,最终得到了人们的称赞。有人官轻,衔也利,爱人,死后,历史千古不留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回头看,看到的是一片狼藉,但走一步,向前看,可能是另一片天空。(莎士比亚)。

青山绿水,衣角飘逸,是伴随着那个诗主的李太白吗?“而且,如果放在白鹿青悬崖之间,就要坐那条线去参观名山。”,一杯酒之间留满了纸和印章。(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本》)在朝鲜担任官职,但不知道官职的黑暗。哭着哭着,仍然使高力士磨损墨水脱画。波西米亚视线,怎么能忍受朝堂的竞赛和黑暗?倒骑青牛,送山水,伴着清风,以明月为朋友,往前走,视线成为真正的视线[h1]。

展望一切,不仅是脍炙人口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有时会成为使丧失生活信念的人突然悔悟,善待人生的鼓励和鼓励。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不容易,为什么要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向前看,全身冲洗灰尘,扬帆再次起航,恐怕不能成为柳树暗花明。(莎士比亚)。

展望一切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活在阴影中,什么都看不见,整天充满抱怨,那是一种病。(George Bernard Show,Fan Chong Yan)范仲淹小时候孤独贫穷,勤奋苦读,年轻时只有高志远,用自己的责任创造了世界。他这样说。“如果不能读书,不能立大志,即使能吃饱喝足,生活也很舒适,这有多大意义。贪图好吃的东西,以后怎么能更辛苦呢?”人生可以看淡一点功名和李,减弱苦难的痛苦。就像“贫贱不累,富贵不长”的陶渊明,“不清淡就没有明志,毗宁海离不开”的诸葛亮。(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生命)“下意识地微笑着望着长空云卷云舒;受宠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的人生不能只有苦难和远方。往前看一看,也许还有别的感悟。

凡事向前看,不是盲目地朝“前”做“后”。要知道,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昨天走的路,离不开这个纷乱的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信息和所谓的经验教训。(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真善美》)当一切向前看的时候,有必要回顾过去,发扬真善美,谴责虚假的邪恶。

丑,分清是非,总结过去的不是,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才能走上一条人生幸福的康庄大道。

一切向前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待别人,善待自己,生活更美好;一切向前看,立足现实,真诚做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一切向前看,也要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总结经验教训,多栽花,少栽刺。


我为什么当老师(如何做新时代的好老师)

“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中哥哥孙少安对弟弟孙少平这样说。教师,是可以带给一个人光明,带给一个家希望,带给一个国家未来的职业,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愿意挑战这份任重道远而又神圣光荣的教师工作,愿尽绵薄之力去“擦亮星星”,点燃梦想。

我决定做老师,是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进行着教书育人这份艰巨而光荣的工作,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看到一个个学生在自己的教育引导与帮助下取得进步,进而成长、成才、成功,实现他们的梦想。我便可以与他们分享喜悦与快乐,并从中体现人生价值与意义。毛主席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事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事业,做的是打地基的事情,而我坚信:教师强,则少年强,我愿化身打地基的一块砖,做“强教师”,教“强少年”。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可以与天真无邪、纯真美好的孩子们一起共处。孩子是天空里最亮的星,[C3] 熏陶影响着我保持一颗珍贵的童心。想象着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想象着心中那份忐忑,想象着着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想象着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生活,就像朱永新先生说的:“过同一种教育生活”。一起开心,一起难过,一起进步,教学相长,我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一起善良到老。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可以利用学校有利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不断探索、思考,丰富自己的学识与道德修养。“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甚至要是自来水”,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追求而是融于每一位老师骨血当中的平常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就是不断给自己的教学生涯充电,只有拥有更多的学识、更多的知识才能够成为一名“富足者”,才能在不断拓展自己人生深度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帮助者和领路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教师职业可以让人如此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我神向往之,故,立志以行践之。


读书的力量(阅读相关)

有人曾经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对话。的确,读书可以让你明辨自我,他会及时的给予你思考和感悟,不断的审视发现自我,让你的知识不再干涸,让你的生活多一份“机智”,带你走遍世界上与众不同的风景,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人人都在阅读,老师和学生同样也离不开阅读。

读书,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精神旅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想来,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他们对知识如此的渴望,对书本如此的执着?学生想要学习知识,就必须要读书。文字就像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获得思考和感悟。读书带领他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旅途,不断的丰富他们的世界,每一站都有不同的风景,所以他们不愿停下跋涉的脚步,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文字的田野中奔跑,在书本的航船中发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们渴望阅读,书本给予他们的想要飞跃的力量,不断前行。

读书,是唤醒教师成长的源泉和动力。在周国平看来,阅读是为了唤醒更好的自己。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读书不但可以丰富老师专业的本体性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洗礼,提高老师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老师不断的完善自我,更新自己的职业理念。现代教师观倡导的是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和教研反思精神的优秀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就是阅读。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扩展新的知识层面,给自己增添养分,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努力追求更好的自我。

读书,是教育事业进步最稳固的奠基石。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于读书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朱子读书法”到现代所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可见读书在我国教育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国家想要进步,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起点就是阅读,每个都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像是一块块无形的基石,把整个民族都凝聚在一起,形成伟大的力量,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基础稳固扎实,才能攀的更高,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阅读的有力支撑。阅读让我们充满智慧,我们要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风气,多读书,读好书,让书本充实自己,实现现代所倡导的教育合力,把知识传递,让我们国家教育事业更加稳固的发展。

书,就像是无形的画笔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奇光异彩,他们在书中寻找、发现,读书让他们每一颗平静的心灵震撼,狂傲的心灵沉思,在阅读中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并且为之努力前行。教师通过读书,原本自身已经有的、深深埋在心里的一些东西被激发出来,越来越清晰,不断的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读书给整个民族带来了希望,让我们凝聚在一起,把知识传递,把力量传递,用智慧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让赏识放飞孩子的梦想(赏识、欣赏、发现闪光点)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用四块糖教育打架男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就是赏识教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成长。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的信心、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

赏识教育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直接向老师求教的活动,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最佳时机。对于学生,他们渴望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得到关注和赞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话语和一声鼓励的语言都能使他们喜欢学习,树立信心。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到持之以恒。最胆小怯弱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教师除了在学习上发现学生优点,还要在课间活动、校园活动、好人好事等方面随时随地发现优点。这种发现不是有意识地去进行,而是随意的观察。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夸奖、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去做。

当你用赏识的目光去审视不同的学生时,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独到之处,持之以恒,时刻不忘给予学生希望,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赏识教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赏识学生就要坚信学生是聪明的,永远鼓励学生,而不是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有不尽人意盼地方,教师的态度要宽容,语气要和蔼,批评时不大声指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他们就会更懂得自爱和自信。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位教师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教师的赏识,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找回自信,激发潜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些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备,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赏识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学生的幸福三宝(培养学生追求幸福)

“金榜题名时”排在人生的三大喜事之首,可见,学生历经一路拼搏,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学有所成是幸福欢乐的事。除了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学生的幸福感还体现在哪里?在发展兴趣时,在教师的关爱赞赏里,在追梦途中。

学生的幸福感源于兴趣的充分发展。从自身兴趣出发,学习再重也苦中有乐,学习任务再难,为自己喜欢的事付出也深感幸福。李希贵提出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他曾在高密一所学校试点开发了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选修课程,校园开始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学生根据兴趣选课,学期结束测评显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提升,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正是教师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的兴趣才有了生长的土壤,学生的幸福之花也在这种幸福教育中埋下了种子,随之成长。学校满足了学生自身兴趣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着笑脸,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幸福之花在学生发展兴趣时悄然绽放。

学生的幸福感来自教师的关爱和赞赏。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渴望独立,企盼认可的时期,极其看重自身的存在感和荣誉感。教师的关切和赞赏为学生带来笃实的幸福感。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人尽皆知。陶行知对学生守时、尊重和正义的一面给予认可,还启发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教育效果显著,在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接受教育熏陶,既幸运的又是幸福的。陶行知的育人之道启迪教师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关切赞赏不等于不批评、不教育,要懂得运用教育艺术,让犯错的学生也有进取心和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在于追求梦想。学生学习无异于一个筑梦、追梦到圆梦的过程。确立一个梦想简单,坚持却难。了结梦想也简单,就是不再坚持,果断放弃。追梦过程才是最幸福的时光。山东教育报总编陶继新认为,“无论外界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归内心世界,才会发现外界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重要的”。学生跟着自己的心走,追求各自的梦想,有独特的期待,真正成为自己,是幸福教育的真谛。 教师要教导学生认识到唯一能打败你的人是自己,自己才是唯一让你站稳脚跟的依靠。期待什么,心做主。教育幸福,师帮扶。

诚如俞敏洪所说:“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学生的幸福亦如此。有事做,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兴趣;有人爱,感受教师的关爱赞赏;有所期待,追求梦想,实现自我。这就是学生的幸福三宝。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


教师专业成长(终身学习)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的一劳永逸的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大数据的时代,教师不再能“一本教案走天下”,而要拥有“源头活水”,与时俱进,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终身学习是不二法门。

读书——陶冶原料的熔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与好书相伴,与好书为友,是教师处在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丰盈羽翼最便捷的方式。书中住着贤,智,德,博四位老者。与贤者笑谈,领悟奉献的人生真谛;与智者品茗,得到怎样和学生更好相处的法宝;与德者相识,更注重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与博者畅谈,使一潭泉水扩建成一片汪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

反思——前进航行的罗盘。毛主席曾说过“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在终身学习中,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行动中反思不足,并得出宝贵的经验,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

实践创新——专业成长的阶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终身学习中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在潜移默化的接触新的事物,创新就蕴藏其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这个科技环境高速发展的时期,创新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培养出跟得上时代的人才,这对教师专业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教师教学不能一成不变的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来教育学生,学生们都是存在不同差异的,需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察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大胆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实践创新。

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一名老师在教师行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秘诀”。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我看来,读书+反思+实践创新=教师专业成长,而终身学习,则是贯彻始终的不二法门。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实践创新)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亦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有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2020年海南特岗初中语文作文】特岗教师考试写作材料参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20年海南特岗初中语文作文】特岗教师考试写作材料参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1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