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业余美术爱好者,画了很多年西洋画,最近几年努力用毛笔和宣纸涂一点中国画,练了几年,也有几百分。

我画过杜甫的诗意《兵车行》(发表在《贵州画报》上)、异族风格的《背姑娘》(发表在《民族画报》上)、010-3000等主题性作品。

有一段时间还画了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地图,原定100张,画40多幅就辍学了。部分效果、发表、展示后受到好评,但总觉得画累了,反而想画舒服的东西。

2003年以后,我几次去新加坡讲课,被域外风吸引,尝试画东南亚风土作品,将中西融为一体,探索西方为中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过着外行的生活,对外国的制裁也变得索然无味。

右三建易,右四钱监生,右五云光中

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亲戚和我在画家尹光中和甲秀楼的清美院品茶,聊天的时候无意中玩了“成语接龙”游戏。也就是说,第一个人说成语,第二个人从第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母开始,接着是第二个成语。例如,“隐藏”。

吴家平、建毅

2011年,第四届全国花鸟展览会在贵州举行,南明区文联主办,我被邀请参加作品,本来没有画花鸟,但作为任务,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深思熟虑后,以成语“牵手羊”为主题画了垂直轴。这项制裁也必须有一些理由。因为我的属相是羊,我妻子的属相是猴子,我们的交往是在“文革”时期,那时我父亲受到迫害,被定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大举斗争,我们全家都陷入了非常困境。我的爱人不讨厌,慧眼识羊,顺便把我拖走了。感觉到手感,可以说画得很好,居然通过评委挂在展厅里。(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温斯顿)这小小的刺激使我对成语的兴趣倍增。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髓,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娱乐中日积月累、逐渐提炼而成的语言集中的精髓,话语简洁明了,包含了许多哲理和典故。有的是历史故事的浓缩,有的是传说的概括,更多的是人们彼此在语言交流中自然简化。

其实绘画成语已经有了:小学教科书上的《屈子行吟图》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都有插图。书店里也看到过画和茂盛的成语故事集

1825&index=8" width="403" height="410"/>

我想成语既然来源于生活,还是应该回到生活中去寻找,于是我便为成语小品建卡,买一本厚厚的册页,象写日记一样,把看到的、想到的、梦到的都以草图的形式记录下来。比如:我回忆在新加坡讲学时参观动物园,看见一只八哥站在犀牛背上,使我联想起中国的一句民间谚语“乌鸦站在猪背上笑猪黑,自家不觉得。”这不正好和成语的“近墨者黑”同“意”吗?

追忆童年的日子,许多朴实的游戏,引发了我的思维。我们小时候曾用一根棍子拴上长绳,顶住簸箕,洒上几粒苞米,引小鸟入套,有些傻鸟贪吃,便中了圈套,也有站在簸箕之上,悠然自得不上当受骗的小精灵,由此,引发了我“天网恢恢”和“逍遥法外”的构想。

我老伴属猴,所以我很喜欢画猴,其实猴之灵性,不亚于人类,以猴喻人,应该说是取之不尽的题材,我便产生了猴喻人,画人间百态的想法。

我在黔灵山看见叁叁两两的猴子挨在一起,仿佛在讲悄悄话,便画了《窃窃私语》,一次在台湾,看见游行人群举着标语“三不猴”“不准说、不准听、不准看”,要求新闻自由,我便画了三只猴子,一只朦眼、一只掩耳、一只捂嘴,命题为成语“不闻不问”。

蹇兴华、蹇先艾、蹇人毅

画了一些时间,大概有三十多张素材了,我二姐从南京到贵阳来探亲,在我的画室里看到我的这些图,很感兴趣,但也给我提了一点意见,感觉有几幅太直白,有些看图说文的感觉。缺乏趣味,应该从成语中找出特别的幽默点子。这意见正中下怀,我便开始寻根问趣,并把这套画定为《成语别趣》。

我曾经养过一段时间的猫,这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猫是最活泼的,就像一个小孩,我仔细观察过小猫玩毛线球的憨厚可爱,也见过猫咪隔着玻璃观鱼,想吃鱼又没有办法的“心急火燎”的表情。小时候,我和小朋友还曾恶作剧地给小猫灌酒,使之“一醉方休”,于是思绪源源而来。

近两年,人们进入了网络时代,许多人都玩起了微信,我也赶时髦参与进去,虽有些浪费时间,但对于我的成语别趣创作,也很有补益。因为我收到朋友发来的微信中,也有不少成语游戏,如:看图识成语、成语填空、成语接龙等。

有一次,在微信中看到一只猴子攀藤挑逗小老虎的场景,十分有趣,我便赶快画了一张“乐在其中”。

去年,和几个学生一起去广州旅游,看到地铁里的一道风景线,乘坐地铁的人,除了个别老人,其他的不管男、女、大人、小孩都紧握手机,目不转睛,旁若无人,仿佛中了邪似的。无独有偶,打开手机正好发现黄永玉先生的一张漫画“花果山开会”一群小猴子,都在玩手机,猴王宣布,开会了,不要玩手机,我便取巧画了一张“各自为政”三只猴子,两只在看微信,一只在玩自拍。

读画,也是引发创作的一条思路,小时候我曾经见过齐白石的一幅国画,画的是鹦鹉,题款是:“汝好说,有话不在汝前头说。”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向父亲请教,父亲告诉我,鹦鹉是一种会说话的小鸟,听着人说话,也会跟着学说话,所以又称为“鹦鹉学舌”,后来,我在新加坡参观飞禽园,训鹦鹉的女郎居然能和鹦鹉对话,鹦鹉拿着电话,说出英语“OK”中文“你好”,据说八哥也会说话,于是,我用两乌相对作成一画,成语则是“巧舌弄簧”。

如果只集中画猴,未免有些单调,因此也想画画其它动物,画动物莫过于刘继卣、韩美林,因此,我翻阅了他们的画册,特别是韩美林的动物,生动可爱,笔调简练,不完全写实,加上了一些装饰符号,加之又有童趣,对我的启发很大,但我画的是中国画小品,与他的作品有区别,所以,只学习他取其动物类别之广泛。

我按动物的外貌,性格特点列序排表,细致分析思考,画出了熊举重《千锤百炼》,熊猫躺在石头边吃竹子《悠然自得》画善良的鹿被射杀《伤天害理》松鼠活跃在松树林中《上蹿下跳》。

有时,为了趣味,我也打破一般的思维,如:画人与猴下棋《棋逢对手》,小孩伏在地上看青蛙《心有灵犀》。

我也比较喜欢画鸡,因此顺其思维画了雄鸡报晓《一鸣惊人》《鹤立鸡群》《别开生面》《居高临下》一系列的鸡趣小品。

成语里的内容,有时也不太好表现,比如:“井底之蛙”就很难构想,于是我让青蛙跳出井外,画它和大腹便便的猪,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遥相呼应》。

有时候,大自然会无私地恩赐给你美好的创意。记得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去花溪的阳光水乡画残荷,偶然发现一只青蛙爬到了干枯了的莲蓬顶上,昂首张望,一付“孤芳自赏”的姿态,我赶紧拍了一张照片,便又促成一趣。

在一张正方形的画纸上,反复涂绘,难免出现构图单一,重复的现象。因此,我从构图的变化上又作了一些思考,如:画《狐假虎威》为了显其虎威,我只画了一个大虎头,前面画了一只小狐狸,画一只猴子抱住艳丽喜人的芭蕉花,悬于空中《爱不释手》。画一只小猫,斜着眼看着两条鱼的骨架落款大失所望。

我画这套《成语别趣》小品,费力不多,费纸却不少,因为动物和人物的形象都是要反复琢磨,使其更加简炼、生动、有趣。

有时思维枯竭,我就躺在床上,翻翻成语辞典,搜索一翻,这种情况也有偶得。我还采取将油画创作变为国画小品的方法,我曾经画过一幅荷花翠鸟,油画效果大有迷雾之感,我便将它改为国画《雾里看花》。

成语虽然极简,它也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能以图配之,表现出“国学”的精神毫分,也是我作此绘画的初衷。

记得四十多年前,我和吴冠中先生在他妹妹家和他有一次近距离的请教接触,他告诉我:“画画就是愉悦”这句话给我终身的启发,的确,画画要自己不累,别人看你的画也轻松,能够从中寻找到美感,得到乐趣,那才算是成功。

蹇人毅自画像

蹇人毅

1943年生,贵州省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中国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贵州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副教授,中等师范特级教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明区美协主席。1990年美术作品《安得广厦间》莸国际奖。1995年获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004一一2007年三次应邀赴新加坡讲学,贵阳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贵州画报》、《贵州日报》、《贵阳日报》及贵州电视台曾多次专版专题介绍。

1.《【成语故事排练小品】建易:我画《成语别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成语故事排练小品】建易:我画《成语别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3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