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汉语课题组

吴小芬:河北省石家庄市第22中学高级教师,高三语文准备组长,教育教学成果卓著。

王毛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22中学任教,喜欢读书,长于写作。

主编:王涛

专栏编辑:龚燕芬/责任系列:郑双双

审查:孙梦霞/美篇:梁原告

作文题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根据需要写文章。

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天下的治安不是一星兴亡,而是万民的忧虑。”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战三年后,行动取得了成果。联合国官员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对减贫方法的持续创新,约有8亿人成功摆脱贫困,勤劳的中国人民以“中国式减贫”为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当然,也有普遍怀疑是“胡椒粉”的地区。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要继续完善。

非洲一个国家的中学生来贵校留学,他们想知道我国是如何这样“替代量”摆脱贫困的,希望以自己的国家为榜样。你作为接待的负责人之一,要写演讲稿,交流自己的见闻、感情和认识。

挑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直接写题目,不要改编,不要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说明:

这个问题来自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训练问题。如果想看更多的作文分析,请关注“新标准语文”微信课程。

命题方向

学习学习:音乐学习,勤奋反思

负责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解决问题

人文:人性的情感

科学精神:理性思考

沈帝

限制

1.实际方案的限制。资料为考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情况。一个是摆脱贫困很重要。第二,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果。第三,这是联合国有关人士对中国扶贫事业的肯定。第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考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于我国的扶贫事业,应向非洲中学生讲述我国“替代量”脱贫的见闻、认识和感受。如果考生能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分析扶贫成果的原因和做法,这将是非洲中学生真正需要的。

2.一般作业的限制。执笔人的身份是接待负责人,写作对象是来学校留学的非洲一名中学生,交流的问题是关于中国“替代量”脱贫的见闻、情感和认识。文章中学生希望能在自己的国家学习经验,所以美国应该深入了解中国扶贫攻防战取得的具体原因和具体做法。文章体式是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基本形式。不要忽视演讲的语言特点,要观点鲜明,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简洁,亲切,有感染力。

价值判断的限制。脱贫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国扶贫攻坚战使约8亿人成功脱贫。资料首先肯定了我国扶贫工作的辉煌成果,这一成果的实现有赖于党的决策、扶贫干部的投入和中国人民的勤奋。这些正是命题人的情感态度,随后的资料指出了个别地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强调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必须继续完善,而不是恶意贬低。

开放性

1.立意的角度是开放的。中国的扶贫事业在哪里?对非洲国家的参考意义是什么?每个考生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给定的数据来看,中国扶贫事业成功的原因是强有力的领导、科学的方法、人民的勤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精密的扶贫。考生写作时,不必样样都具备,可以从其中选择一个,努力分析。你可以选择其中两三个,也可以使用平均力。当然,也可以根据平时的见闻写出独特的观点。这样看来,考生的立意角度很自由。

材质的选择和使用是自由的。考生在写作时联想和思考的素材将自由开放。在材料的具体运用上,考生也可以用正反、上略、点面等多种形式组合运用,文章道理透彻,文体出色。

3.表达是自由的。演讲稿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自由,容易使学生抒情议论,显示财政。考生可以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开头用简洁的叙述介绍,或者在议论时叙述、叙述结合,在结尾注入激情、热情。

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2" width="640" height="62"/>

解题

本题属于限定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命题形式看,2017年全国卷Ⅰ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本题是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大体量”脱贫的经验和做法。题目旨在引导考生了解中国,培养家国认同感。


材料以“当然”为界,分为两层。前一层先是明确了脱贫工作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之后引用古语加以证明,然后用“硕果累累”四个字全面概括了中国脱贫工作的辉煌战绩,最后给出联合国相关负责人的具体评价。后一层举出了个别地区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那么考生要如何从这段材料中提炼中心立意呢?方法有二,一是正向思维,从前一层中提炼出中国扶贫工作取得成绩的具体原因和做法,如党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强有力的决策,不断创新切合实际的扶贫方法,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等。二是逆向思维,从后一层反向生发开去,“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工作有“泛泛之嫌”,“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需要继续完整”。这样思考,考生就可以打开写作思路。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摆脱贫困,精准扶贫是关键。

2.共同努力助扶贫。

3.脱贫攻坚,每一份力量都重要。

4.8亿人成功脱贫,政府创新是关键。

5.勤劳是“中国式减贫”的法宝。

6.用中国智慧摆脱贫困。。

7.家国情怀,铸就脱贫力量。

8.贫困须得“连根拔”。

……


偏题立意:

1.众人拾柴火焰高。(论述重心是“团结”,与“脱贫”关系不大)

2.团结使人成功。(完全脱离了主题)

……

范文展示

五月的希望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三7班 崔怡蕊


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


你们好!


五月的天,晴朗又干净,脱贫攻坚战又传来好消息。作为一名高中生,很荣幸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与你们分享我国脱贫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中国“大体量”脱贫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的荒坡,大朵牡丹花盛情绽放,用绚烂点燃着初夏。同时在燃烧的还有村民们喜悦的心情,眼前这一朵朵牡丹花正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灵丹妙药。这是我在新闻联播上捕捉到的脱贫资讯,类似的报道现实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些地方因为闭塞落后,居民不愿另辟蹊径,开发新路子。于是,国家派遣的干部空降到那里,通过对土地水文气候等的考察,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开发新产业。在为当地增收的同时,也留下了技术和思路。


而有些地方固守一成不变的历史产业,故步自封,被市场淘汰。如何让优势产业焕发新光彩,在脱贫道路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大体量”脱贫途径之二是依托传统产业,开发特色之路。


宁夏的枸杞中外闻名,然而,销售渠道狭窄,当地居民观念保守……这使得宁夏地区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这里的脱贫工作就是依靠小小枸杞进行的。先是进行科学培育,提高产品质量;然后开发枸杞加工线,制作各种升值农副产品;拓展销售渠道,面向海内外线上销售线下直运;凭借中国发达的交通设施,小小枸杞飞向全世界的玻璃杯和羊肉汤里……同时发展枸杞采摘农家乐等多种游玩式体验项目,充分利用整个枸杞生产加工过程,向第三产业发展。依托传统产业,开发特色之路,宁夏的脱贫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当然,所有的成功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


从塞北大漠到烟雨楼台,从雪域高原到金沙碧海,中国壮阔的疆域上有无数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工作者,更有辛勤智慧的广大人民。三年的脱贫攻坚,让人民见证着幸福,让世界听见了中国崛起的声音。


我想,在非洲广袤的草原上,茂密的森林中,甚至炎热干旱的大漠里,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可能,等待你们去发掘。以奋斗探索为笔,以丰饶大陆为卷,我相信你们也可以留下属于非洲大地的脱贫故事,让世界听见你们的声音。


五月的天是刚诞生的夏天,希望你们在这个五月收获新的希望。祝愿中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也祝愿非洲大陆更加富裕美丽,愿中非友谊长存!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温度的考场作文,它并未选择常规的阐述路径,诸如政府发力、国士助力、人民给力之类,非面面俱到,非面孔冷峻,而是选择中学生独到的思维视角,从新闻资讯谈开来,从切身体会谈开去,锁定“特色产业”作为自己的阐述角度。论述布局合理,详略有度,以宁夏脱贫为详例,以点代面,印照中国“特色产业”脱贫之路,给非洲友人以推心置腹的交流。结尾处,立足对方,为非洲未来做出展望,贴切而温暖,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这无疑是发言稿情感互动的最佳实效。


范文展示二

贫困须得“连根拔”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三7班 付天航


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


你们好!


在这个星球上,无论是黑皮肤黄头发,无论是蓝眼睛厚嘴唇,无论是历史还是而今,无论是区域还是洲际,似乎所有国家的发展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贫困。治理贫困,我们的国家在努力,你们的国家也在努力。而在这里,在你们的脚下,你们所站立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似乎可以找到这个解决问题的重要答案。


只有精准扶贫才能将贫困“连根拔起”。


我们开启了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培养技术的系列措施:有些土地种不出庄稼,却能开出大片的鲜花;有些山区偏远难行,却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有的戈壁人烟稀少,却不失为旅游探险的好去处……兴办工厂,培养技术,组织管理,扩大就业。一次次的实践,一点点的成功,一份份智慧汗水勤劳的积累,都让我们相信着:终有一日,贫困定会被我们“连根拔起”!


开发有效资源,出奇制胜。


大部分贫困地区环境贫瘠,自然资源缺乏,以致当地人民并无优势来发展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而且人民也大多没有充足的知识,无力改善现状。好在中国政府并未放弃,而是想方设法让无资源的地方“长出”资源来,无数的技术人员及专家前往多个扶贫地区,钻研当地生态问题所在、土壤适宜开发度。在南方山区引导人们开垦梯田,在北方果园铺设卵石以增加水果糖分含量,打造受欢迎的产品,进行有机销售……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中国并未退缩,因为与人民的利益相比,这些困难都太过渺小。


无数的科学技术人员前往贫困区,授之术,立其业,帮助当地人习得技艺,找到收入突破口,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使经济方面的改善也渐有起色。短短三年时间,八亿人口成功脱贫:杂草丛生的盐碱地,盛开大朵大朵的牡丹花;荒无人烟的偏远山沟,运出一批批精美的工艺品;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漠,立起一株株绿色的身影;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横贯南北,一座座工厂传来百姓的希望与欢笑声……著名作家余光中曾在《欢呼哈雷》中写道:“我们的国家永远积极向上,民族的意志也永远向前。”


当然,在治理贫困的路上,我们依旧有许多不足:体系的松散,管理的缺失,研发的滞后,个别地区的扶贫工作有“撒胡椒面式”的泛泛之嫌。面对这些,我们依然在努力完善和进步。但我相信,勤劳的汗水,无边的智慧,终会将把贫困连根拔起,阳光终将照在这世界每一个灿烂的面庞之上,包括你们,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此文语言形象,行文干练,论说有理,是篇很可圈点的考场作文。

1.标题新颖形象。将“贫困”物化,形象地诠释治理贫困当治其根本。

2.文章结构严谨。从介绍脱贫方法,到展示成果,再到冷静回望,首尾呼应,文章圆和。

3.论述手段丰富。借助比喻论证、排比式论证、对比论证等,展现中国日新月异的脱贫成效,论证有力,语势强烈。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1.《【扶贫的力量作文初中题目】2020年,全国名校摩西考试作文(184)以中国智慧摆脱贫困,打赢了坚难的硬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扶贫的力量作文初中题目】2020年,全国名校摩西考试作文(184)以中国智慧摆脱贫困,打赢了坚难的硬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4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