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就像一个大型博物馆,有原汁原味的闽式建筑、侨乡文化流露的洋楼建筑,还有美丽自然的丘陵地形。

要如何感受金门?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因人而异,没有个标准答案。有人用脚来感受金门,例如骑自行车,花上几天的时间来感受岛上起伏的地形;摩托车是台湾人普遍的交通工具,除了冬天较冷外,摩托车是一种理想的工具。一部车可横行大、小金门,车子可直接上船、随船运送,12分钟就到达对岸码头。

自驾车也行,金门总面积151平方公里,常有人问:“金门开车一圈需要多长时间?”若中途都不停车,沿着主要的环岛道路绕上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这个答案,让你觉得“金门很小”,那只能算理解了点点,因为金门虽然面积不大,但拥有167个自然村,如果每个自然村都进去逛逛,那十天半个月还只算是走马观花。

山 水

金门地处福建省东南方的厦门外海,西距厦门外港约10公里。拥有大金门、烈屿、大担、二担等岛屿,行政区域有六乡镇,除了代管的乌坵乡外,实际的五乡镇为金城镇、金沙镇、金湖镇、金宁乡、烈屿乡,统称为大金门、小金门(烈屿)。大、小金门岛主要为花岗片麻岩所构成,除了部分丘陵地形外,多为地势平缓的红土结构台地;海岸由岩岸与沙岸景观交错组成。若从岛中央的琼林往南,将岛一分为二,东半部地质多为花岗片麻岩,西半部以红土为主。岛中间为太武山区,绵延丘陵地形,最高为252米的太武山。

民间传说,从山的北比面远望,太武山像一个躺卧在岛上的仙人,东边是头部,往西延续依次是身体、双脚,而仙人的一双手在东北端,其中一只手掌朝下,为“覆掌穴”陈祯墓;另一只手掌朝上,如鸟张翼状的“飞鸦落田”穴,为黄伟墓,两穴都是金门风水名穴。

受上述地形的影响,岛上河流较短且小,枯水期更是只剩涓涓细流。金门本岛有七条溪流,金沙溪、后垄溪、山外溪、前埔溪、小径溪、西堡溪、浯江溪,烈屿有西路溪、南塘溪。金门是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的岛屿,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开挖人工湖以利蓄水,是要务之一。

历 史

金门古名“浯洲”、“仙洲”,岛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距今五六干年的复国墩贝冢遗址。有关金门的史书记载,可上溯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中原人士南迁避乱于此。唐朝遣使陈渊来岛上牧马,开荒拓土,被居民称为“牧马侯硐”,到现在陈渊仍受到当地居民景仰祭祀,称之为“开浯圣主”或“恩主公”,岛上许多庙宇都供奉着他。

宋代时将人口逐渐增多的金门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在金门辟有盐场。明朝因海寇猖獗,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构城池,因其形势“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取名为“金门城”,自此“金门”成为定称。

明永历年间,郑成功进驻金、厦两岛,作为反清复明据点。清代在金门设置水师仍为海防重点。民国四年(1915年凎金门独立设县。1949年以后,金门、马祖为台湾所辖。作为战地前线的金门、马祖,经历了长期的戒严时期,于1992年才解除战地政务。在此之前,人们不得随意出入金门、马祖地区,解除戒严后才开放观光,可自由往来并定居。

人 文

自东晋,金门有中原人士避居移垦以来,迄今已经1600多年。岛上移民多来自漳泉两州,风俗民情与建筑多沿袭闽南古风。40多年军事管制期间,开发有限,使得金门仍保留着传统样貌。

金门历史悠久,拥有为数众多的古迹,例如文台宝塔、邱良功节孝坊、琼林蔡氏祠堂、琼林一门三节坊、黄氏酉堂、虚江啸卧碣群、水尾塔、海印寺石门关等传统聚落风情,是金门最质朴的资产。

摊开金门地图,岛上散布着167个自然村,是自然力、居民根据选址的条件而形成的聚落,非政治力所致。走进一个个不同的聚落可感受不同的地理环境或居民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建筑特色。例如,复国墩是一滨海渔村早期渔民经济条件较差,因此聚落的建筑普遍较低矮;珠山多水潭,居民为同姓的薛氏聚落,早期曾有人建造燕尾式古厝,但被燕尾“对中”的住家,认为自身身心受到燕尾煞气的影响,因此找同为宗亲的村人协商,盖屋尽量不采用燕尾形式。

走进珠山聚落除了宗祠外,整体传统建筑大多采取马背的形态,映着潭水,呈现小家碧玉的宁静美感,也可以登上聚落边小坡“山兜”,从高处俯瞰这份贴心的同宗情意建筑群之美。又如山后是许多爱好摄影的人所喜欢的场景,滨海又环山,同时拥有山海之美,从山后民俗文化村前方水潭望去,为制式完整之十八栋闽式古厝,后倚五虎山之一的狮山生态环境与人文之美兼具,展现了古人选址的智慧。

1995年台湾地区第六座“国家公园”金门“国家公园”成立,这是台湾第一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战役纪念、自然资源保护的“国家公园”;它也不以“整体”为范围,而处“分散区域”为范围的。

“国家公园”,涵盖了岛中央的太武山区、东北角的马山区、西北七角的古宁头区、西南角的古岗区,以及俗称小金门的烈屿五个区域,约占大小金门总面积的四分之为了保护、研究目标,土地划设成不同的四类管理分区,制订不同的保护计划,设法让区域内特色可以永久保存。

简单地说,“国家公园”区域内接受管制,例如新建筑物在建造前必须通过评审议,外观及样式必须与传统聚落相融合;另外,对于老旧建筑物的修护,予以资金上的补助,私人修缮者,最高补助160万新台币。

另有“活用古厝再利用”的修复计划,通过者由屋主提供给金门“国家公园”30年的地上使用权,整体修复资金由“国家公园负责房屋停继完成后,由官方作为展示馆,或对外招标作为民宿卖店使用,等到30年期满后,再将房屋交还给屋主。活用古唐再利用”的做法相当少见,赋予修复后的古厝活化利用的机会,也吸引许多人投入民宿经营。目前属于金门“国家公园”委外经营的民宿约60栋,其官方名称是以聚落门牌直接命名,例如水头85号民宿、山后48号民宿等。

生 态

水獭是金门地区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它从海里来到金门后,会顺着河流到湖泊觅食捉鱼。水陆两栖、夜行性的它,因为河流截流、工程改造等,死亡的最大原因往往是车祸近年政府相关单位在部分路段竖立了“水獭出没!请小心”的警示牌,仍无助于水獭栖息地受到破坏的事实。

植物生态方面,史志记载,金门原本林木苍翠,后来经过元、明、清历代煮盐伐木造船、垦伐等,树林渐少、风沙严重,两者互为因果,以致岛上童山濯濯。1949年起,军民努力造林护林,造林树种以对恶劣环境承受力最强的木麻黃最多,其次为相思树、松树、桉树。其中,木麻黄夹道形成的“绿色长廊”是代表金门最经典的画面。几年前因道路拓宽,将木麻黄路树砍伐大半,之后在地方人士的建议下才得以保留数段“绿色长廊”,如琼林一金城之间的环岛北七路、金城一古宁头之间的环岛西路,以及顶林路等部分路段。

目前,金门的绿化工作由金门林务所担任。他们特意在不同的的路段种植不同的植物,如黄海路的台湾栾树、伯玉路的小叶榄仁、阳沙路上的枫香及乌相等,展现不同季节打的植物之美。因地缘关系,金门植物种类与大陆关系较为密切,如潺槁树、棠梨、待宵花等是台湾所没有的植物。在金门登山健行的时候,可一边观赏原生的、不同品种的植物为游程增色。例如,开着艳红色五瓣花朵的桃金娘,是金门原生植物,为保护类植物,分布普遍,尤其以太武山为最多。潺槁树是金门现存自生树种中数量最多的,环境适旱。沼泽湿地则以马蓼、布袋莲、水莲居多,慈湖周边、田埔水库源头的鲤湖等都可观察水生植物。

风 俗

直到几十年前,汽车尚未普及的金门岛,除了轿子以外,交通工具就是骤、马也有人在马背上放置一个木质驮架,架子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座位,可供两人坐,座位上放置了软垫,让乘客坐起来舒服些,减轻颠簸的不适感,称为“鸳鸯马”。为什么称之为鸳鸯马呢?听说以前新婚夫妇回门,就是坐在这上头,小两口左右恩爱的模样,因此被称之为“鸳鸯马”。

如今,金门婚礼服装多采用西式,但仍保留了部分礼俗,如拜别父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礼车开动时新娘将扇子掷出(代表抛除坏脾气),新娘父亲在车后泼水(比喻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

金门马的个头比较矮小,比一般常见的高头大马的西洋马小一些,却是有历史背景的,被称之为“唐马”。唐马在金门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前。唐朝遺使陈渊(被后世尊为“开浯圣王”)到金门牧马,自此金门有了马匹。岛屿的隔离,使得物种不易混杂,因此现在金门地区还可以见到唐马,饲养于莒光楼南侧。偶尔也可见三五成群被放牧的唐马,在莒光楼南侧不远,靠近庵前、吴的草地上吃草,每次见到它们,总忍不住特地多看几眼,唐朝的马!

金门开发的历史比澎湖、台湾都要来得早,此外,在岛上生活,有时会与一些古代的况味不期而遇。比如,有时候会看到老一辈的阿公、阿婆穿着开襟形式的古装,让人觉得时光倒流,仿佛回到了久远的从前。

还有,仔细观察的话,一些店屋的大门(例如金城的城隍庙附近),是用一块块木板拼在一起的。打烊的时候,只见老板拿着上头偶写有数字的门板,一块块拼组成大门,这也是台湾岛其他地区少见的地方风情。

1.《记忆之外的金门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记忆之外的金门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