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智解成语1里的成语故事】王立军:如果电视剧娱乐性太强,就以历史为名。

皇家军队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年味缭绕的正月,如何面对传统和传统是经常提到的话题。

传统文化是宝贵的,但如何使传统文化更有活力,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十年来坚持《百家讲坛》,用一本书现代诠释传统文化的文化学家王立军在接受《解放周末》采访时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今天的意义

把传统、遥远的文化和现在、现实的热点联系起来

解放周末:自10年前登上CCTV 《百家讲坛》以来,大部分人依靠《史记》讲述中国古代史,但从去年开始陆续推出了《智解成语》系列。是什么吸引你进入成语这个通俗文化领域?

王立军:我们不要小看成语。成语数量多,应用广泛,总数6万多个,常用的也有5600个。最重要的是,成语中隐藏着很多典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成语和历史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历史事件精炼总结的成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没有偏离原来的轨道。

从上一年开始,我就想写这个成语系列,把成语和现在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解释。在《智解成语1》和《智解成语2》中,我分别选择了15个社会热点。《智解成语3》的体例发生了变化,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整本书和第15章、同一个主题——的爱情,相关的成语有数百个。

解放周末:为什么用浓墨重彩的墨水解释“爱”这个主题?

王立军:现在混在爱情里太复杂了。金钱,权力。另外,现代人对婚姻的忠诚度也存在问题。很多人“裹奶”,找女主玷污了爱情和婚姻的正当意义。

爱情这个话题现在出现了这么多乱象,对此我不想教,想用成语和古诗来表达中国古代爱情的美丽。(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我希望年轻人读这本书能扩大文化见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至少可以让年轻人看到诗意、美丽的东西。

解放周末:现代生活中成语被滥用也是常见现象。

王立军:是的,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广告(如“完美”)中,“用完”一词被谐音“秦”取代,可以达到商家需要的商业效果,但对大众的文字能力,特别是缺乏辨别力的孩子来说,可能会被误导。

毕竟,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保持一定的纯洁性,我们对文字的使用仍然要重视规范。广告词能否如此随意地操作成语,我认为应该有一种说法。

解放周末:你的成语系列,你会继续写吗?

王立军:我要写10本。下次我会写反贪心、官职之路、鼓励等主题。遵循《智解成语3》的体例。我想用这种方式把传统和遥远的文化与现在和现实的热点联系起来。

现在有些穿越电视剧,所谓的历史剧,娱乐性太强,历史不足,或者干脆以历史为名。

解放周末:你这样解释成语,让传统文化乘着社会关注的热点来到大众面前。同样,你解释《史记》,使人们容易理解这部千年经典,使人们喜欢听。这是故意的吗?

王立军:事实上,《史记》中可以背很多原文,但不能这么说。要换成现代汉语再表达。

文化传播虽然有意义,但要做好并不容易。我在大学教了几十年书,学生们有考试压力,只要你说得好,一般都想听。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差不多。课比较好。随着电视节目向大众传播,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积累等发生了变化,口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刻不好,浅也不好,再平衡也要不断摸索。

解放周末:你在《百家讲坛》谈了10年,一直是明星基调演讲者,很多人都在调整你的心态,聊天,觉得你很容易说出来。

比如一般制作《百家讲坛》期,我的第一步是看历史文献,第二步是看相关研究资料,第三步是写有个人思考和个人特色的数万字手稿。然后把稿子浓缩成提纲,上台前把浓缩成一号宋体的几张纸搬上舞台。这样的过程下来了,稿子基本上在我脑子里。强度最大的一次,我连续3天录制6次,很累。录音结束后,编纂者先校对了一遍字幕,我还要再校对一遍。

解放周末:因此,为了活泼轻快的表现,后面要忍受的就是不容易的过程,相应地,真正分量的内容会展现出来。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新闻)在分量和活泼之间,如何把握这一程度呢?

例如,最近我正在录制《文景之治》系列讲座。韩文帝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对一度拥抱他的头号功臣泰维周勃进行了一系列打击时,我想到了两个题目。一个是《重臣的悲剧》,一个是:010。想了又想,写了第一个。第二是因为会误导观众。“过河拆桥”违反了中国传统道德,是一种政治权术,《过河一定要拆桥》是用积极的语言讲述一代人的名字最终成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剧。两个标题代表两种价值观。后者更引人注目,但考虑到它有负面效果,必须坚决抛弃。

解放周末:要发扬传统文化不是没有原则的朴出席。

现在有些穿越电视剧,所谓的历史剧,娱乐性太强,历史不足,或者干脆以历史为名。

整个儿是在编。

比如前阵子惹出风波的电视剧《武媚娘》,事实上,低胸装本就不符合唐朝妇女的服饰。而剧组为了吸引眼球,找漂亮的演员,穿低胸的装束。这可能会吸引一些观众,但不是个好的导向。

再比如一些电视剧,把重点放在宫廷内斗、争权夺利等内容上,但这不是历史的真谛。历史是要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活着、怎么对待生命、怎么对待人性。这才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的。

当大家能自然而然地从历史中获得启示、汲取智慧时,传统文化也便自然而然地活了起来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核心是什么?

王立群:核心是和当下的结合。人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知道了中国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中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才能更好地走未来的发展道路。历史和当下是相通的,当大家能自然而然地从历史中获得启示、汲取智慧时,传统文化也便自然而然地活了起来。

解放周末:所以,您一贯的观点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土壤,正是当下的生活。

王立群:当下的生活太鲜活了。一些历史事件,当年读的时候,可能触动不大,但在某一天或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会让你突然有所感悟。

比如商鞅变法,以前我讲秦始皇的时候一带而过,没有特别大的感触。但是,我在生活中看到的某一类现象,又促使我回过头去重新思考商鞅的价值。我说的这某一类现象,就是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的、某些地方主政官员为了政绩、为了升迁,做急功近利的事,搞形象工程。

这次我参加河南省政协会议时,作了一个发言。我建议,评价地方主政官员工作做得怎样,要看他在工作报告中是一个什么角色,是奠基者还是见证者。所谓奠基者,就是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在他的任期内出不了成绩,但对未来发展是有好处的,这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非常了不得的。这种工作,不是表现今日主政者的政绩,而是为了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见证者则不同,见证者见证了一个地区当下的发展,这是一位主政者必须要做的。但如果每一任地方主政官员都只想做见证者,不愿做奠基者,那这个社会还能持续健康发展吗?

解放周末:但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争当见证者的多,甘当奠基人的却少之又少。

王立群:是的。回过来再看历史,你就会发现,商鞅太了不起了,他让秦国真正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奠基者,没有商鞅就没有后来的秦统一六国。与他相比,秦始皇只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秦的统一。

所以,真正让你看透历史的,其实不是历史,而是现实。为什么城市建了那么多高楼,但下一场雨就到处积水?就是有的决策者不愿意修地下管道,不愿意做城市的奠基者。

见证者是幸运的,奠基者是伟大的。如果我们的主政官员都能懂得这个道理,是不是能少搞些面子工程,多干些实实在在的事儿?

解放周末:当大众都明白了这个理儿,便不会亏待奠基者,鼓励大家做见证者,更要做奠基人。

王立群:我把这个道理讲出来,让更多的人明白,让大家学会用这个标准去要求官员。这不就是历史活在了当下吗?

解放周末:浅层次读史是“看热闹”,中层次读史是“明事理”,深层次读史是“为我所用”。

讲历史,不是简单讲公元多少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有意义吗?有。但意义大吗?不大。我们要讲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能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也能够影响我们对当代中国的很多问题的看法和评价。这个就有意义、有价值了。

丢掉了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混乱; 没有了敬畏之心,导致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

解放周末:也有人认为,传统是包袱。所以,要放下包袱,活在当下。

王立群:今天我们为什么亟需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往大里说,铭记历史对形成民族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后代忘却自己的历史,没有民族认同感,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往小里说,通过读史可以让我们懂得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案例摆在那儿,略微思考一下我们就能明白很多道理。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但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我们看日本和韩国,他们并不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只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但你从日剧、韩剧里就能看出,他们珍视并保留了不少传统汉文化的东西。现代化和传统是不矛盾的。

解放周末:即使是那些主张活在当下的人,其实也脱不开传统。

王立群:比如,有人不认同儒家的仁义之说,那他能接受别人无缘无故给他扣上个“不仁不义”的帽子吗?恐怕也接受不了,因为他内心会认同这是个负面的评价。

传统自我们出生后便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始终影响着我们,想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

解放周末:这种意欲“摆脱”的想法,是不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某种失望?

王立群:传统文化曾是中国老百姓的信仰。但今天这种信仰因为各种原因在不断地被削弱。比如,现在的官场腐败,这对老百姓传统文化心理的刺激就很大。

丢掉了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混乱;没有了敬畏之心,导致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问题不少。在社会转型时期,回归传统文化,让老百姓从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有助于对社会心态的引导。这是基于现状提出来的,是迫在眉睫的事!

解放周末: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业文明中孕育发展起来,在当下这个工业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文化还适用吗?

王立群:传统文化不仅指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更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价值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传承,比如强调贵贱尊卑的社会秩序,这些都应当摒弃,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等,到哪一天都应该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说到做。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

解放周末: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现在有些人提倡穿汉服、跪拜孔子像等。您赞同这样的主张吗?

王立群: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是一种形式。

如果传统文化热仅仅停留在荧屏上或穿汉服上,这种回归也只是肤浅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说到做。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比如,在酒桌上多想想成语“移樽就教”,不要光拼酒吹捧,而应该多向他人请教。再比如,如今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子女当常思“风树之悲”,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及时尽孝,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解放周末: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活下去、活得好,您有何建议?

王立群:今天,我们通过大众传媒、轻松读物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这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种努力。但要真正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还需多方合力。

而归根结底,还得从娃娃抓起。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推出一套系统性的传统文化读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少一套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系统性读本。传统文化不都是精华,哪些糟粕需要剔除?时代日新月异,哪些经典值得我们今天再去研读?从小学到大学,如何循序渐进地承继传统文化?需要一套系统性读本来解答这些问题。

解放周末:您的“文选汇校汇注”项目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得成功,这意味着未来数年中您要交出2000多万字的学术著作。同时,您还将继续坚守《百家讲坛》的讲台、完成成语系列的写作。古稀之年,为什么还要挑这么重的担?

王立群:讲两件小事。有一次,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郑州的医生,他一直看我的节目,现在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第一次他带孩子来看我时,他孩子才上小学,也跟着父母看我的节目,一直看到她出国留学。

另外,我在学校里上课,常有学生跑来对我说:王教授,我是看着您的节目长大的。我算了算,如果他们从小学开始喜欢上我的节目,那么,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加上小学的数年,他们确实是在十年间看着、听着我的节目长大的。

在这十年间,我的节目或多或少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种传统文化的陪伴,这就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意义。

解放周末:您在年轻人的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将来无论这些年轻人走去地球上哪个地方,他的生命底色都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1.《【智解成语1里的成语故事】王立军:如果电视剧娱乐性太强,就以历史为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智解成语1里的成语故事】王立军:如果电视剧娱乐性太强,就以历史为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52150.html

上一篇

【当务之急成语故事】成语故事800篇——是当务之急

下一篇

【关于宝宝的好成语故事】孩子们睡前好听的成语故事推荐给家长

【智解成语1里的成语故事】阅读讲述成语的《前世今生》—— 《王立群智解成语》

【智解成语1里的成语故事】阅读讲述成语的《前世今生》—— 《王立群智解成语》

智解成语1里的成语故事相关介绍,长光港 王立军,著名学者、教授、通口博金,睿智博学,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持人之一。今年6月,他的新书《王立群智解成语》上市。这本书是历史故事,讲述了最近热门的话题,借用古代先贤的智慧启迪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