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除了自然之外,人为的活动(如矿山爆破、地下核爆炸等)也会诱发地震。下面是本站分享的地震自救你不得不懂的安全知识。欢迎阅读参考!
【已发生地震介绍】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24万人罹难;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近8万人罹难。
近千年来,我国发生8级和8级以上特大地震23次;
2018年,我国共发生3.0级及以上地震542次(台湾地区4.0级以下地震未统计在内),其中3.0到3.9级363次,4.0到4.9级148次,5.0到5.9级26次,6.0级到6.9级5次,7.0级以上0次,地震是2月6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的6.5级地震;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共发生3.0级及以上地震184次,其中3.0到3.9级132次,4.0到4.9级40次,5.0到5.9级10次,6.0级到6.9级2次,7.0级以上0次,地震是4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6.7级地震。
5月2日15时57分,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43度,东京103.01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地震征兆】
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震发生,多的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大气异常:震前,特别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的骤然变化等。
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也越大。这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的警报。
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群迁等。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
谚语中,即有关于地震前动物反应的描述: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色。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状,也有的象电火花一样。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
水位异常:震前,地下水的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时还会发生水质的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
【可能产生的伤害】
直接伤害:在室内因器物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伤;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筑物等砸伤;在野外被山上的滚石砸伤;被地光烧伤。
间接伤害:地震引起的火灾;地震引起的水灾;地震引起的毒气泄漏;地震引起的危险品爆炸。
那么,陷于地震之中,又该如何自救呢?
【自护】
室内:应躲在室内结构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床下、桌子下、墙角、厕所、贮藏室等。用手护住头,并远离窗户,避免玻璃被震碎划伤人。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室外:应选择开阔的安全地带蹲下或趴下。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地带。注意不要在立交桥、过街桥上停留。
山区: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逃生】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只有12秒左右的时间。注意不要惊慌失措,应迅速寻找安全地方躲避,不要贪恋财物。逃生时,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如被压在倒塌物下,不要随意搬动周围物品,防止引起更大的塌方。
不要长时间大声喊叫,保存体力,当附近有人通过时,立刻呼喊或有节奏地敲击物体发出声音,向外界求救。
不要轻易跳楼,尤其是高层建筑。自救逃生或等待救援还有生存的希望,贸然跳楼会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
剧院等公共场馆内人数众多,由于互相拥挤、盲目冲撞造成的人员伤亡并不罕见。所以要听从指挥,跟随人流有秩序地快速撤离。不要逆向行进或俯身捡拾物品,这样会被人群挤倒踩伤,甚至丧命。
数十年的光阴已经过去,而汶川地震留给人们的伤痛仍在。这十年,对于震中的幸存者而言,有太多的伤口需要慢慢抚平,逝去的亲人、逝去的时光……而对于所有的活着的人而言,更应知晓生命的脆弱,对生命更多一份敬畏,珍惜生命,学会自救。
1.《 地震自救你不得不懂的安全知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地震自救你不得不懂的安全知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