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发表在《作文成功之路》上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少女穆伊什最近成为网络名人,在2月7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中以最高成绩夺得桂冠。她的出色表现不仅得到了大会评委的称赞,还被网友赞“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摘自《中国文化报》
每当圣诞节到来的时候,购物中心、酒店、酒店都放着圣诞树,网络、报纸、电视、收音机里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平安夜人们聚在一起狂欢,忘记回到——,这表明我们的社会正在演变成一个由西方文化主导的社会。
——摘自《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根据上述两项资料,请以近年来社会上的国学热、一方面的洋节热现象阐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自住角度、口的决定、明确的文体、标题克制、禁止写作、抄袭、泄露个人信息。
二、事故地点拨号
这个问题属于典型的“四边形题目”,资料触及当代中国的热门话题——中西文化比较,要求学生发表对近年来社会出现国学热、洋节热的现象的看法。问题贴近现实,非常接地气,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文化软实力、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探讨这个话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也符合新标准,使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提倡文化批判精神的新课程写作理念。
这个问题提供的两种材料的内涵恰恰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与引出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语句的材料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史论史、史先例、史义理”。不是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人缘发挥,古雪金,比喻对比”。
在审查试题时,考生要注意试题的提示词。“根据这两份资料,请用近年来社会上的国学热、一方面的洋节热现象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材料列举了两种相反的现象,这要求考生首先对两种现象进行辩证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见解和感想。然后挖掘问题的根源和对社会的影响。最后提出或呼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从结构上看,这种论述性文章一般可以采用“——次3354联合——结”的结构模式。首先引用资料,提出观点。然后充分论证和分析原因。然后挖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提出了呼吁。
三、意图分析
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特别注重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才能挖掘材料的本质,才能树立深刻的意志。说到这个资料,我们可以认为继承国学文化遗产,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自然负有责任。但是唐诗宋词等国学再好也不能代替现代化建设。圣诞节等洋节是西方文化的表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受到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似乎也无可厚非。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国学热”和“洋节热”,两者都有优缺点,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可能有以下类型的想法:
1.一个原则:分析传统与时尚、国学、西方文化等辩证关系。例: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生活。西方是中庸的,改造文化传统。在坚持国学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国学与西方文化兼容,传统与时尚共生,各自美丽、美丽、共存等。
2.第二类口:片面强调传统、国学、时尚、西化等的重要性。如:弘扬文化传统,反对追求时尚。时代在发展,时尚是必然的。月亮不是西苑,文化还是国学好。坚持国学的是高宝洁,大胆的西化是与时俱进等。
3、3种口的意思:仅对工作评吴一舒或圣诞节。如:吴亦舒用唐诗和宋词照亮了人生;背诵唐诗宋词可以增进文化修养。背唐诗宋词不能使中国现代化。萝卜蔬菜各有所爱,过圣诞节无可厚非。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崇洋媚外等。
4、4种想法:超出材料内容的范围写作,或仅引用材料电影语言写作。
四、作文点评
【考场佳作一】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千年以前,李商隐低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问语,一声叹息,亲人相见总是山长水阔,杳杳无期。而我们所希冀的东西文化兼容并包的时刻也总是太远。
诚然,我们是看到了国人的努力,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将“国学”诗歌的种子播撒在许多少年的心田上。而同时,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也总是悄无声息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但可惜的是,“国学热”就像黄河,浩浩荡荡,却不知其下游是否一如既往地清明澄澈?而“洋节热”恰似三江,流过边陲而终不被视为正统,不知何时,才能化为长江?更不知两者何时才能交融汇合于浩瀚的文化大海?
我想,我们为什么会在文化融合上看到如此巨大的反差?究其根源在于我们的思想未跟上我们的步伐。我们渴望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却又担心丢失了国学根本,就像在那邯郸学步的寿陵人,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以致最终忘记了如何走路。这是困惑的我们,处在迷茫时代的迷茫。
既然如此,何不以古为鉴,消解这份困惑,走出这份迷茫?
让我们回首唐代,那是一个气象万千,兼容并包的朝代。那时的中国对异族文化的包容是空前绝后的。当伊斯兰教在欧洲遭到迫害的时候,大唐胸襟开阔地接纳了他们,并说明了自己的见解:“道无常名,圣无常体。”而这样的大唐,在中国文化上更是创造出了一座无可逾越的高峰——唐诗。文化的相融并未使大唐异化而是为它他注入了新的血液。
回首唐代,我们明白:只有自身的胸怀开阔,我们才能共剪西窗。
再让我们回眸民国,那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按理说,新旧体制的冲击,东西文化的冲击,哪一样都比我们这个时代更令人迷茫。但那却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既有梁启超的推广西医学,亦有钱穆的根植于国学;既有李叔同引入西洋乐器,亦有张大千的国画生涯。也许,他们每个人都很片面,但他们将自己认定的方向做到了最好,做到了极致,成为了后人们难以逾越的一座座文化巅峰。
回眸民国,我们知道:只有个人的切实行动,我们才能共剪西窗。
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要像唐代一般胸襟开阔,让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我们也要如民国一般,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找到汇聚点,成就文化交融的大同。
何当共剪西窗烛?在此应有了一个完美的答案:在整体上,开放胸怀;在个人,砥砺前行。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巴山,在西窗外,下一场温情的文化雨,滋润干涸的土地……
点评:
如果说武亦姝的出色表现“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该文满足了我们对考场一类文的些许期待。
1.立意上,本文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的“东西文化兼容并包”之观点, 较之“片面强调传统、国学或时尚、西化等重要性”等观点,远胜一筹。凭此立意,文章已高屋建瓴,亦为“成品”的出彩奠定了基础。
2.结构上,本文起笔援引李商隐的诗句对接“东西文化兼容并包”,匠心独运。接着回扣材料,分析“国学热”和“洋节热”的表征,并用黄河、三江、长江设喻,新颖独特。然后选用“回首唐代”和“回眸民国”两个典例论证如何做到“东西文化兼容并包”这一主体问题,论证充分。最后回扣论点,劝勉呼吁,简洁有力。“引议联结”,运用精当。
3.表达上,本文文辞雅致,富有文采。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在此应有了一个完美的答案:在整体上,开放胸怀;在个人,砥砺前行。”句式整齐,意蕴丰富,巧妙地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又如“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巴山,在西窗外,下一场温情的文化雨,滋润干涸的土地……”文辞雅致,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考场佳作二】
求新诚可贵,传统价更高
自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落下皇榜,明经求仕,八股取材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国学这个话题却历久弥新,依然是求新求变的人们在热情退去之余去品味的一坛老酒。从新文化运动的呼声涨起直到二十世纪,古老的典籍历经从神坛到故纸堆的数次往复,终于在近百年的浮沉之后,又被人们推上了热议话题的榜首。诸子百家的言论,在念惯了数字和外语单词的现代人口中传诵。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还有人愿意拂去古老线装书上的灰尘,这自是令人欣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们站在文化的岔路口,要想望见中华民族的未来,自是要登上传统文化这座“高楼”的。儒道法墨,唐诗宋词,一部部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美学的巨著是文化的高峰,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更重要的是,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体内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在传统文化的高山上,我们是不会水土不服的。我们像一棵扎根的松树,面对西洋文化的“西风”劲吹,我们只有立足于传统,才能放眼于未来,既与时俱进又不数典忘祖,在时代巨变的“天涯路”上找到自己的航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传统文化之美,亦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和《蒹葭》中的水边伊人,让每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倾倒,吸引着几辈学人探求其中的美丽和智慧。美籍华人大提琴大师马友友自幼生长在美国,中文说得并不流畅,但黄皮肤黑眼睛的马老师始终不忘故土,在每一次的签名时,马老师始终庄严地写上三个正楷大字“马友友”。近日,马友友又创作中国音乐乐曲《丝绸之路》,融入笙、箫等中国民乐器,表达了自己对血脉故乡的铭记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国学热并不是国学的突然得势,而是国学从未失势。无论是政权的更迭还是外来文化的涌入,学者、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从未断绝,也永远不会断绝。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国学是屹立不倒的,又是低调朴实的。在民族危亡的“百丈冰”下,她“犹有花枝俏”,唤醒人们奋起抵抗的斗志;而当文化百花四处绽放时,她又娇羞地在“从中笑”。“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对国学再发掘的新尝试,无疑是文化复兴的大创举。她将国学从“灯火阑珊处”带出来,带到聚光灯下,让更多的人欣赏她古朴典雅的美丽,感受她跨越千年的智慧。国学热是国人在“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迷茫之时清醒头脑,指明方向的良药。
我愿时代变迁之时,依然有人顺着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登上国学的高峰。我更愿在钢琴激越恢宏的西洋之风里,黄钟大吕依然有着属于她的那份天籁。
点评:
本文标题“求新诚可贵,传统价更高”直接亮出观点,显得鲜明。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开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传统价更高”的观点;主体部分以王国维的三境界进行统领,分别论述了“国学”之作用、“国学”之美以及“国学”之重要性,安排合理;结尾进行呼吁,“我更愿在钢琴激越恢宏的西洋之风里,黄钟大吕依然有着属于她的那份天籁。”简洁有力,且颇具文采。整篇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这是其优点。
然而本文的立意不够深刻,没能透过现象抓住材料的本质,只片面强调了“国学传统”的重要性,这是其“硬伤”。另外,本文在回扣材料方面尚待改进,只在第二、五段两段一笔带过材料,没有做到“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的要求。
因此,若能在审题时深入思考,揭示事物内在的辩证关系;表达上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定会成为一篇考场佳作。
#教育爆款内容进阶活动##高考倒计时1个月#
1.《【《作文成功之路》高中】高考作文热点预测2:《国学热vs洋节热》考场作文指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作文成功之路》高中】高考作文热点预测2:《国学热vs洋节热》考场作文指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58626.html